高等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指导建议*

2016-03-18 06:44魏锡坤胡相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就业观艺术类就业指导

邓 文,魏锡坤,胡相红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2.武警北京指挥学院训练部,北京 102200)

高等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指导建议*

邓文1,魏锡坤1,胡相红2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2.武警北京指挥学院训练部,北京 102200)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招和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而导致的就业机会的减少,艺术类毕业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下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如何通过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科学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提升的重要方向。由于艺术教育的一些特殊性,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及时地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确保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持续扩大招生、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进一步的考验。在社会人才需求“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市场狭窄和信息不畅等因素,作出了分析与建议。

1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比起2015年增加了16万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数量持续增加,将会对就业产生很大压力。2000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约107万人,2016年约765万人,增长了614.9%;戏剧与影视学类毕业生约为8.8万人,设计学类约为22.23万人,而戏剧与影视学类需求岗位6万左右,设计学类需求岗位20.4万左右。可知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艺术类学生也是如此。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观及方向上呈现出不同的情况,艺术类毕业生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艺术教育中,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重视学生专业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就业方面的能力培养,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致使毕业生临近毕业时才逐渐意识和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普通存在以下情况:一是选择范围相对较窄,自由职业者逐年增多。由于艺术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其就业范围大多在各类学校的专业教师、艺术团队、装饰公司等文化传播相关的行业。正由于选择性较小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如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开琴行、设计类毕业生选择成立工作室等;二是社会观念的陈旧造成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尴尬。大部分人意识中,学习艺术的学生有较为自由、追求个性及难管理的特点,招聘时不愿意选择相关专业的应聘者;三是创业情况较为严峻。越来越多毕业生由于就业难或者追求个人发展选择创业,但成功创业的比例占之极少部分。

2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2.1客观原因

1)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及社会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有: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或到西部地区工作,鼓励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等。但随着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更不断增加;扩招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就业的比例,毕业生的待业数额不断增加,加上延迟退休政策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形成冲突,都更加残酷地考验着毕业生。由于艺术类对口工作的局限性,加上我国经济的转型导致传统的文化馆、展览馆等行业的萎缩使得用人单位招工名额减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具有高科技知识专业技能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需求比例的失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机会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就业观。从一些调查及社会现状可以看出,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除了自身个人因素影响外,家庭、父母对其产生的影响最大。家庭观念的潜移默化,在毕业生选择第一份工作时的影响很大。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可以通过父母及亲人的关系可能会谋求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反之,给家庭条件一般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在艺术类毕业生中产生的两级分化,尤为明显。

3)学校教育的影响。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虽有理论研究,但是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就业知识不够深入且能力有限,更受限于自身素质能力,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更缺乏实践支撑,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无法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教学成果。据了解,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大部分仅限于正常的上课内容、组织开展讲座、推荐优秀毕业生提供相关方面经验介绍等,过程陈旧、僵硬,方法单一。如果就业指导工作只在临近毕业的学生中进行,对学生就业意识影响很小,就业观得不到改善,更加恶化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2.2主观原因

1)毕业生个人因素。其一,就业观陈旧。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寻求发展,大城市需求量大、机会多,但竞争更残酷,他们宁愿呆在就业情况相对饱和的大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回家乡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偏远地区就业。同时,希望靠家庭关系寻找安稳、舒适的工作观仍普遍存在于毕业生的观念中,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二,艺术类学生在前期学习及高考前的经济投入是其他专业的数倍,导致就业时他们对工资的要求期望更高,可以选择的就业面更加狭窄。他们的个人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专业方面,他们不仅要和同专业的应聘者竞争同一个岗位,如果想要拓宽就业面更面临着与综合素质更高的其他专业的应聘者竞争,如考取公务员或银行业这类专业要求相对宽泛的行业。其三,部分学生是为了上大学而在高中阶段才选择艺术类科目的学习,专业功底较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计划,更容易造成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较差,最终导致就业时的竞争力更弱,面临更加尴尬的就业局面。所以不要盲目选择艺术类专业,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2)选择相对单一。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而导致的就业面狭窄,选择单一使艺术类毕业生面临巨大考验。在传统就业观念的作用下,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相对较小、就业领域有限,就业面更得不到有效的拓展。虽然有一部分毕业生希望从事自己热爱的专业,但由于艺术机构的人员编制已经饱和,只能放弃追求个人专业的发展而选择类似教师行业类的事业单位,而音乐学、美术学师范类性质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只会选择教师行业。但事业单位的职位空缺口很小、能提供的岗位极其有限、选拔过程非常严格,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而专业性要求更高的艺术类人才岗位由于社会的适用面局限,在市场上的需求更是少之又少,如独奏家、画家等类似行业。

3)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绝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就业而不选择创业,其一,主要是由于经济及个人能力的有限,其二,由于创业意识淡薄。近年来创业理念的培养逐渐得到高校教育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的有关政策也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在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学生也相对较多,但是真正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并最终走上成功创业道路的却很少。创业意识的提高不仅和家庭长期熏陶、学校创业专业训练的加强,更与毕业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密不可分。

3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建议

3.1个人层面

1)积极面对就业问题。积极面对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是找到工作的必要前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适时转变或调整就业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积极面对就业问题。正确看待“走大城市化职业”和在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不过分看重工作地点、薪酬待遇,树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完善自我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就业压力到来之时沉着对待。特别是高校的艺术类毕业生,不应该由于专业受限而将自己的就业面压缩,更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这样不仅可以和同类的应聘者竞争,还可以在其他行业、专业的毕业生中谋得一席之地。

3)寻找新领域就业。专业必须对口是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的普遍问题,只有将择业观改正,为自己拓宽就业渠道,如可以跨专业、行业到其他领域工作,或到基层就业、扶贫,甚至可以与有经验的人员共事积攒经验与人脉将来自己创业。

3.2学校层面

1)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开展交流会。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是一个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尽早地让学生领会社会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会更加刺激学生的自我能动性,适当调整自己的观念,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交流会,是另一个让在校生了解工作与社会的有效途径,同专业的毕业生将其就业经验与工作经历分享给在校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了解行业信息的方法,让毕业生或者其他在校生更直接地制定就业计划。

2)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学校应定期在校内选择一批社会实践丰富、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组成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或定期从校外,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秀企业,专门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顾问或作为兼职的形式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社会信息更新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改变,位于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信息量,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是就业指导人员必须改善的方面。就业指导人员不能仅限于宽泛的就业指导知识,更应与学生的相关专业分类,制定个性化的指导,尽早地确定方向,有条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并选择职业发展的方向,最终引导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3)完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提高,还需要学校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的教育课程中,大一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其所选择的专业对应的职业适用范围和将来的就业渠道,明确学习目标;大二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开始初步建立合理的就业计划;大三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结合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让其明确就业方向或进行深造,并开始学习如何寻找就业信息;大四进入了就业阶段,运用自己所做的准备开始全方位地投入找工作的过程中。所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从入学开始不断了解当今社会需求的信息,在大学学习生涯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拓宽就业选择渠道;就业指导人员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意识,改善传统学科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还应多吸取新鲜的社会信息;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应该是不断完善及更新的课程,高校应根据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为学生学业的完成、择业的思考、创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相辅相成,为大学生的就业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1]姜维东.艺术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156.

[2]王一南.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3]孟令玲.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4]陆红,索桂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Analysis and I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Employment Issu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Majoring in Art

DENG Junwen1,WEI Xikun1,HU Xianghong2
(1.Shunde Polytechnic School of Design,Foshan 528333,China; 2.Training Department,Beijing Command College of CPAPF,Beijing 102200,China)

The ever increasing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policy of delaying the retirement age lead to a decrease in job opportunities.Employment issue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graduates of the art specialty has been under a heated discussion because of the graduates'special identity.How to help graduates majoring in art build up a correct career outlook through instructive course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more progress in higher education.However,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art education,employment depart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not provided timely guidance for those graduates,an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current problems and subsequently correct them.

Art graduates;Employment status;Employment guidance

G647

A

2095-2562(2016)05-0048-03

2016-09-13;

2016-10-13

2015-2016年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03Y55);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YJY2015-16-26)

邓文(1990—),女,四川省自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和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黄容)

猜你喜欢
就业观艺术类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艺术类专访心得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