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进展

2016-03-18 17:50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毛竹林黄精根茎

杨 云

(云南信通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红河 661199)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进展

杨 云

(云南信通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红河 661199)

通过对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的系统回顾,综述了多花黄精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研究方向。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良种繁育;栽培模式

黄精(PolygonatumsibircumRed)别名老虎姜、鸡头参等,又名仙人余粮,是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多种植物根茎的总称,历来被视为益寿延年的珍品,具有宽中益气、益肾填精、滋阴润肺、生津补脾之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结核病、慢性肝炎、糖尿病以及在抗菌、解毒、抗疲劳、抗衰老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1]。《中国药典》规定作为黄精药用的3种原生药是黄精(P.sibircumRed)、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和滇黄精(P.kingianumColl.Et Hem sl.)[2]。九华山地区黄精品种类型为多花黄精,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湖南、山东等亦有此品种。 多花黄精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多生于阴湿的山地灌木丛及林边草丛或林下,在pH 6~7的砂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可较好生长[3]。作为一种常用药材,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和野生资源急剧下降,采集野生黄精不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和野生资源。为满足市场需求,保护环境,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林下栽培研究。笔者对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和栽培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多花黄精的林下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1 良种繁育研究

1.1 有性繁殖 自然条件下,黄精种子发芽率极低,且第1年出苗率低,要经历2个冬季休眠后,才能长出第1片真叶,从播种到采收长达5~6年。赵致等[4]研究表明低温沙藏和冷冻沙藏可以使黄精种子发芽的时间比室温干藏和冷冻贮藏提早16~19 d,同时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提高。张旺凡[5]分析指出用GA3和6-BA以 2 mg/L处理24和12 h可以提高多花黄精种子的发芽率。周建金等[6]研究发现GA3处理和低温贮藏对多花黄精的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种子经0~4 ℃低温贮藏4个月,发芽率可达92.10%。

1.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根茎育苗和组培快繁2种。但根茎育苗方法繁殖系数低,种根茎用量大,不经济。徐红梅等[7]研究指出多花黄精体外快速繁殖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TDZ 1.5 mg/L+2,4-D 1.0 mg/L诱导不定芽扩增,BA 1.0~2.0 mg/L+NAA 1.0~2.0 mg/L诱导健康叶片的发育,1/2 MS+NAA、IAA、IBA或2,4-D 0.5~1.0 mg/L诱导再生芽生根;BA 2.0 mg/L+2,4-D 1.0~2.0 mg/L用于以繁殖药用器官为目的的根茎生长。徐忠传等[8]以黄精根茎段芽端为外植体,在附加6-BA 4.0 mg/L和NAA 0.2 mg/L组合的MS培养基上可培养得到无根根茎芽;再转接到NA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 生根率可达100%。刘红美等[9]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在附加有 2, 4-D的诱导培养基上出现不定芽, 增殖培养以 MS+6-BA 4.0 mg/L+2, 4-D 0.2 mg/L为好, 增殖倍数可达 10倍;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 GA3有利于壮苗;6-BA、2, 4-D GA3组合更加有利于形成粗壮无根苗; 培养基 1/2 MS+IBA 0.7 mg/L最适合用于诱导黄精不定芽生根, 生根率可达 95%。万学锋等[10]以多花黄精的根茎为外植体,研究发现0.2% HgCl2消毒 15 min 最佳,污染率低存活率高; BA 比其他细胞分裂素有利于多花黄精的分化,在其浓度 40 mg/L时,增殖系数最高,为2.80。周新华等[11]以多花黄精嫩茎和根茎芽为外植体,先用75%乙醇表面灭菌 30 s,再用 0.1% 氯化汞深层灭菌 10 min,灭菌效果较好,外植体材料无菌保存率可达 73.2%;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外植体选材部位为带芽根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NAA 1.5 mg/L+KT 1.5 mg/L,平均每个根茎芽能诱导 6.6个不定芽。以上研究为多花黄精组培繁育种苗提供参考数据,为工厂化生产种苗提供支持。

2 林下套种模式研究

近年来,林下经济模式(林药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和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备受重视的经济模式,有研究表明林药间作时林木为药材植物提供蔽荫条件,以防止夏季高温伤害,而林药间作经营措施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12]。多花黄精一般生于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研究表明多花黄精林下套种透光率可控制在30%~40%,且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呈中性或偏微酸性,坡度≤25°,如锥栗林、板栗林、杉木林、竹林等林分适合套种[13]。根据林木种类不同,总结出以下几种林下套种模式。

2.1 锥栗林下套种 2013年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庆元县建立了13.33 hm2示范基地进行锥栗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研究,结果发现,锥栗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必须控制透光率在30%~40%,每年12月底前完成种植,条播按行距30~40 cm、株距20~25 cm、沟深8~10 cm;穴播按株行距30 cm×40 cm、穴深8~10 cm;按每株施入腐熟有机肥0.25~0.50 kg、钙镁磷肥15~20 g,充分与土壤混匀后作为基肥,采用平摆倒种法第1年产量可提高80%~90%;次年春季多花黄精长出地面高50 cm时,结合除草进行去顶并摘除绽放的花蕾和花朵;去顶、摘蕾后进行1次追肥[13]。据测算,锥栗林套种多花黄精45 000株/hm2,种植3~4年采收,可产干黄精5 100~10 200 kg/hm2,按目前50元/kg计算,新增产值25.50万~51.00万元/hm2,加上锥栗的年产值(11.49万~15.75万元/hm2),效益非常明显[13]。

2.2 杉木林下套种 在我国南方林区栽培范围广、面积大,南方杉木人工林面积占全国杉木人工林总面积的1/4左右[14]。杉木人工林多为造林密度较大的纯林,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由于不合理的经营措施,致使杉木林地地力衰退和林分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多花黄精与杉木混农经营改变这一状况[15]。郑林森[16]研究发现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与野生多花黄精的物候期基本一致,杉木林下带动多花黄精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杉木上层密度控制在600~900株/hm2时,多花黄精的根茎鲜重可达1 600 kg/hm2以上。在杉木林中套种多花黄精,上层林郁闭度在0.5~0.7较适宜多花黄精生长发育,其中保留杉木750株/hm2时多花黄精生长发育较好;适当地进行林地清理和摘花截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多花黄精块茎的产量[17]。

2.3 毛竹林下套种 目前竹林复合经营研究主要集中在毛竹与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等的混交经营,而毛竹与药用植物的复合经营研究涉及较少。樊艳荣等[18]分析发现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具有明显的坡位效应,在毛竹林林分结构和经营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宜选择下坡位进行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影响显著,不同立竹密度毛竹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均为地下块茎高于根、叶、地上茎,毛竹与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 500~2 500株/hm2[19]。不同郁闭度和毛竹林坡位对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块茎总长、根茎直径和根茎鲜重等生长指标影响显著,以郁闭度0.6~0.8毛竹林下套种和在下坡位毛竹林下套种的根茎鲜重最大[20]。戴琴等[21]在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3年后,产量达1 500~1 800 kg/hm2,经检验,其品质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精质量标准规定;提出有计划地进行毛竹林下黄精仿野生栽培,既不占用农田,减少了投入,有利于发展林下多种经济,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罗荣忠[22]对套种多花黄精的毛竹林地进行喷灌试验,结果发现喷灌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地上部分鲜重影响不显著;而对根茎影响显著,可提高25%的多花黄精根茎产量。

3 小结与展望

长期以来,随着市场对药材多花黄精需求量的增加,多花黄精的量供不应求,加之多花黄精的人工栽培量较小,主要是以野生采集为主,不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多花黄精野生资源,然而多花黄精的栽培技术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多花黄精种植一般在大田进行[23],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多花黄精林下套种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不同林种、不同郁闭度、不同坡位等方面,然而就不同套种模式下多花黄精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较少。因此,加大对多花黄精各种林下套种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林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找到合适的林下套种模式和栽培管理措施的契合点,才能有力地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赵致,庞玉新,袁媛,等.药用作物黄精栽培研究进展及栽培的几个关键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 2005,33(1):85-86.

[2] 聂小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增修订情况介绍[J].医药导报,2010,29(8):975-979.

[3] 陈芳软.不同生境条件下多花黄精生长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1-2.

[4] 赵致,庞玉新,袁媛,等.药用作物黄精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种子,2005,24(3):11-13.

[5] 张旺凡.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打破多花黄精种子休眠试验[J].中医药学报,2008,36(6):43-44.

[6] 周建金,罗晓锋,叶炜,等.多花黄精种子繁殖技术的研究[J].种子生产,2013,32(1):111-113.

[7] 徐红梅,赵东利.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黄精芽体外发生过程中性状的影响[J].中草药,2003,34(9):855-858.

[8] 徐忠传,何俊蓉,郁达,等.多花黄精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1):78.

[9] 刘红美,方小波,夏开德,等.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J].种子,2010,29(12):13-17.

[10] 万学锋,陈菁瑛.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初探[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10):850-852.

[11] 周新华,曾满生,肖智勇,等.多花黄精嫩茎与根茎芽离体培养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4,32(4):68-72.

[12] 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3-55.

[13] 刘跃钧,蒋燕锋,葛永金,等.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16(4):43-45.

[14] 俞新妥.杉木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和看法[J].世界林业研究,1993(2):80-86.

[15] 李少青.杉木黄精混农经营生物量调查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5,29(1):48-49.

[16] 郑林森.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2(1):155-157.

[17] 罗奋容.杉木、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技术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6):25-28.

[18] 樊艳荣,陈双林,杨清平,等.陡坡地毛竹林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坡位效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20(6):555-560.

[19] 樊艳荣,陈双林,杨清平,等.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2):199-205.

[20] 章文前.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21] 戴琴,王晓霞,黄勤春,等.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3):205-207.

[22] 罗荣忠.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林地喷灌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4(1):86-88.

[23] 刘祥忠.多花黄精种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216-217.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ultivation ofP.cyrtonemaHua under Forest

YANG Yun

(Yunnan Xintong Plant Pharmaceutical Co.Ltd., Honghe, Yunnan 661199)

Through the systematica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the cultivation ofP.cyrtonemaHua under fores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mproved variety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pattern ofP.cyrtonemaHua.Besides, the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interplantingP.cyrtonemaHua under forests in the future.

P.cyrtonemaHua; Cultivation under forest; Breeding of improved variety; Cultivation pattern

杨云(1986- ),男,云南弥勒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中草药栽培与育种研究。

2016-09-28

S 567

A

0517-6611(2016)35-0147-02

猜你喜欢
毛竹林黄精根茎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棉毛橐吾根茎中化学成分研究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