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人格对就业心理的影响及其培养

2016-03-18 23:38廖芳芳蔡庆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大学生

廖芳芳,蔡庆丽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公共管理系,广西 崇左 532200)

大学生健康人格对就业心理的影响及其培养

廖芳芳,蔡庆丽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公共管理系,广西 崇左 532200)

分析大学生健康人格在就业心理中的意义,提出可以通过“端正理念、整合资源优势”两大途径和“合理化学生评价制度”“完善化人格教育服务体系”两大保障,培养学生健康就业人格。

大学生;就业心理;人格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的扩招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欠缺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形势日趋严峻。黄敬宝在《教育扩展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变化》[1]中提到:本科院校总体就业率连续几年为50%-70%,总体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5年专科院校总体就业率只有33.9%,处于就业危机状态,此后就业率下降的幅度增大。各高校毕业生甚至各年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且随年级增长而增长。就业压力引发的各种问题逐年增多,因压力过大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就业压力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多年来一直为各领域研究者所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最早源自崔斌于1988年发表的《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及其引导》,此后,相关研究频现于社会各领域,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占了半数以上。然而,以往研究大多是从就业求职过程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2]或者针对学生出现的求职误区寻找应对技巧及策略,[3]对就业过程学生人格的研究很少。[4]事实上,大学生健康人格对就业心理影响极大。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健康人格对就业心理的意义分析出发,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健康人格在就业心理中的意义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期间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方面。

1.就业的认知心理

就业的认知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对主、客观因素的认识和了解过程产生的心理活动,前者主要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对自己的认识、定位以及就业观、职业观等,后者指的是家庭背景、社会就业形势、就读学校优势和专业优势等。就业认知对就业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分析以往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当前求职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就业认知偏差,大多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定位有误;就业观、职业观不合理。

当前大学毕业生缺乏自我认识,不清楚“我是谁?我怎么样?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在求职过程常常“没有自我,盲目从众、自我评价不当、高估自己、盲目自信或低估自己、不战自败、遇挫归因不当”。就业观职业观不合理,“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职业意义认识不当;仅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就业的情绪心理

就业的情绪心理指的是对各种就业因素认识的过程引起的心理反应,包括积极和消极反应。当前大学生在求职期间积极反应较少,不少学生深陷各种消极情绪中,或者焦虑、急躁、整天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或者悲观、消极、不愿主动出击,消极等待,等来等去最后一次次错过大好时机,然后整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少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极端情绪和做出极端行为,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对主、客观因素的认识不当使得大多学生求职历程才刚开始就已经处处碰壁,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在求职过程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影响了自身的求职经历。

3.就业的意志心理

就业的意志心理指的是为能顺利就业而自觉努力的程度,当前大多学生在求职期间表现出意志比较薄弱。不愿吃苦、只图享受,遇挫气馁是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常有的表现。大多学生求职过程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业发展,且他们当中很多人在求职之前一心只想成功,丝毫没有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更没有应对挫折的勇气,面对挫折,他们一蹶不振,不愿面对现实,而是各种逃避或者直接放弃,缺乏就业意志,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不懂把求职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当作成功的基石。

(二)健康人格在就业心理中的意义

关于健康人格的评定,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说,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内在和谐的人格模式。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就业求职过程体现出以下意义:

1.正确的自我意识,准确定位

在就业求职过程,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认识和定位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求职的成功与否。人格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全面认识自己、达到自我统一,正确看待与就业求职有关的客观因素,扭正就业认知的偏差,综合内外因素权衡考虑决定自己的工作意向,求职经历更顺利。

2.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乐观应对

消极情绪是学生求职路上最大的障碍,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能更理性思考自身条件以及冷静观察分析周围环境、就业形势,正确看待就业与求职过程的得与失,乐观应对现实,避免极端情绪与行为,迅速从失败中走出来,再次投入“战场”。

3.积极的意志品质,敢于担当

人格健康的大学生更有担当,在求职时更能正确看待职业与自我实现的意义关系,能够根据形势出发,从事那些虽然眼前利益不大、但却有实际意义的“艰苦”工作,促进自身发展、社会进步。同时,积极的意志品质让大学生在就业求职遇挫时更倾向于冷静反省、思考对策,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应对方式,而不是因此气馁、一蹶不振。

总之,健康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时客观合理面对主观困难,准确定位;冷静理性面对客观困难,正确归因,积极应对,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全面贯彻“全人”办学思想,创造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有利条件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向等等,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全面贯彻“全人”办学思想,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时时把学生当人看,承认学生的情感需要、个性特点等等,才能时时考虑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需要,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创造有利条件。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1.人的资源利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鼓励教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谨言慎行,不止将学识、也将良好的人格品质传递给学生,以人格影响人格,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重视生生间的朋辈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永远是校园的最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有助于提升健康人格教育效率。

2.环境的资源利用

对人格教育影响最大的校园环境,当属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作用,树立以尊重、责任、关怀为核心价值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向上的情绪、积极情感,陶冶健全人格。[5]另外,要注意发挥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更“接地气”,更利于学生的实践调整,及时完善自身素质,强化人格教育的效果。

3.活动事件的资源利用

(1)围绕“全人”理念开展专门化的人格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等专门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2)在学科教学过程渗透健康人格教育,将健康人格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学科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到教学过程都应蕴含着人格教育的内容。[5]

(3)于生活点滴中贯穿实践指导,将健康人格教育常态化,让心理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讲座、影片赏析等融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重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辅导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的朋辈力量。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保障

(一)学生评价制度的合理化

评价反映教育的价值取向,合理的评价制度有着积极的教育指导意义,评价制度合理与否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正确与否。围绕“全人”的理念,鉴于“人有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学生评价指标应具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功能全面化的特点。[6-7]应当摈弃传统评价指标以学生智能发展为主的弊端,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发展。

(二)人格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化

1.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是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高校人格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人格发展特点及实际情况,适时、合理规划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及时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2.活动规划方面

时时关注、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及时地把健康人格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教育作用,提升教育效果。

3.实践指导及干预救助方面

要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并大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各种相关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学术科研方面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提升理论,学术科研能为有效开展健康人格教育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加强相关学术科研工作,有利于人格教育工作者系统化、科学化、深刻化地分析和研究人格教育问题,了解学科前沿,更有利于特殊问题与疑难问题的解决,及时总结经验,提升人格教育的有效性。

五、结语

就业是个体人生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着个体人生价值的体现,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正确认识大学生健康人格在就业心理中的意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保证健康人格教育顺利进行,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黄敬宝.教育扩展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变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7(3):38-43.

[2]李一鸣.浅谈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缺失状态下就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0):65-66.

[3]王彦涛.试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人格培育[J].考试周刊,2010(16):196-197.

[4]雷兰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人格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5]廖芳芳.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过程渗透人格教育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90-91.

[6]廖芳芳.基于全方位式实践教学的“双基+综合”学生评价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5(3):41-42.

[7]廖芳芳.心理健康教育“三多”学生评价体系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11-12.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Healthy Personality on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 and Its Cultivation

Liao Fangfang,Cai Qingli
(Dept.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ning Prefecture Education College,Chongzuo,Guangxi 5322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healthy personality in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and suggests that students'healthy personality of employment be developed by correcting ideas and integrating resources advantage,rationalizing students' evaluation system,and improving personality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psychology;personality

B849

A

1001-7070(2016)01-0097-03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5-11-15

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与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桂教高教2014JGB392号)。

廖芳芳(1981-),女,广西南宁人,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人格心理;蔡庆丽(1966-),女,广西桂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