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诗文辑佚

2016-03-20 03:04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李东阳弘治

蓝 青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东阳诗文辑佚

蓝 青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明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一生交游广泛,著述宏富。岳麓书社出版的《李东阳集》(周寅宾校点,1984年版)*李东阳撰,周寅宾校点:《李东阳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与《李东阳续集》(钱振民辑校,1997年版)*李东阳撰,钱振民校点:《李东阳续集》,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是目前所见收录李东阳著作最为完备的集子。然而,李东阳交游广泛,所作的题赠诗文颇多,偶有失收,实属难免。近年来,李东阳集外诗文辑佚备受关注,如司马周《李东阳佚文一则》*司马周:《李东阳佚文一则》,《江海学刊》,2004年第4期,第162页。、丁延峰《李东阳佚作辑考》*丁延峰:《李东阳佚作辑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2期,第43-48页。、崔建利《明初李东阳奏疏二则》*崔建利:《明初李东阳奏疏二则》,《历史档案》,2014年第4期,第4-5页。,嘉惠学林,功莫善焉。笔者近年来觅得李东阳佚文4篇、佚诗1首,这些作品均未被李东阳集及有关李东阳辑佚之作所收录,亦未见其他著述征引。现将所得辑录如次,以飧同好。

(一) 《书〈介庵王公奏稿〉后》

往在宪宗朝,闻三原王公为南京部台。章奏迭至、奉旨施行者,固已录之,有司播之四方。其留中不报者,世莫得而传也。公既为今天子简用,复起为吏部,有传其家所藏奏稿者,盖自为评事,为知府,为布政,凡所尝陈奏举劾者皆在焉。观其剖析事理,论法断狱,人或能之,至於批鳞苦口,排大奸,摧巨敌,身任天下而不为私谋者,则卓乎不可及也。夫内告外顺,见于君,陈之命,先儒以为此固成王之言,非文武之言也。中古之世或匿谏草而不以示人,甚则焚之,世俗相传以为美事,议者则以为孔光之徒匿奸钓誉之为者,故韩魏公《谏垣存稿》宁不避卖直之嫌,而彰人主从谏之美,岂无所见而然哉?若王公所谏奏所举劾,盖有削兵权,黜侍近,而元恶大憝亦有肆诸市朝者,则公之忠先帝固鉴之深矣。虽有危岩极论,未暇宣布,然亦优而容之,未始有谴怒呵责之语。盛德所在,亦岂容掩而不彰哉?使天下传之,后世传之,谓公之言如此,而先帝之所以容之如此,则未必非是稿之助也。

弘治壬子四月六日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讲官兼修国史长沙李东阳书

按:此跋作于弘治五年(1492),见王恕《太师王端毅公奏议》末,明正德十六年(1521)三原王氏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末除李东阳跋外,尚有陈懋、杨循吉、程启充、崔铣之跋。

王恕(1415—1508),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老人,陕西三原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大理寺左评事。景泰间迁左寺副,未几擢扬州知府。天顺间迁江西右布政使,成化间官南京兵部尚书,卒赠太师,谥端毅。王恕为人“磊落洞达,遇事敢为”*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103,《续修四库全书》第53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7页。,弘治六年(1493)致仕,于邑城外筑草堂,“优游山林,著述不辍”*雷礼辑:《国朝列卿纪》卷2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50页。。著有《王端毅公奏议》、《王端毅公文集》、《石渠意见》、《玩易意见》等。李濂序其文集曰:“公平生所作多不刻意,虽或出于信笔为之,而其要归,必本诸仁义忠孝,有补于天下国家。”*李濂:《王端毅公文集序》,王恕:《王端毅公文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166页。清代四库馆臣评其诗文曰:“平实浅显,无所雕饰,如其为人。”*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下册卷175,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558页。李东阳对王恕之人品与学问颇为欣赏,《怀麓堂集》卷六十四有《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卷八十有《明故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致仕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王公神道碑铭》。

(二) 《〈夏忠靖公集〉跋》

右夏忠靖公集二卷,公子南京太常少卿瑄所藏,以畀公孙南京通政参议崇文者也。东阳晚达,尝景仰乡先正之德量勋业,得诸国史家乘者为多,惟文章制作未获多见,见兹帙而有感焉。愧寡陋之无闻,而大人君子之不易识也。公治水东吴,功泽尤著。今巡抚都御史彭君礼奏请立祠,巡按御史袁君经因取兹文刻于苏郡。予既为公传,颇悉其事,不敢复有赘述,敬识数语于后云。

弘治辛酉正月廿八日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国史官会典总裁茶陵李东阳书

按:此跋作于弘治十四年(1501),见夏原吉《夏忠靖公集》末,明弘治刻本,国家图书馆藏。题名为笔者所拟。书末除李东阳跋外,尚有王恕、何乔新、钱福、袁经之跋。

夏原吉(1366—1430),字维喆,湖南湘阴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乡荐入太学,后选入禁中,授户部主事。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永乐初,升户部尚书,平治浙西、苏、松诸郡水患。永乐八年,兼掌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事。洪熙间复户部尚书,进少保,兼太子少傅。卒赠太师,谥忠靖。夏原吉生平“德行高迈,问学该博”*袁经:《跋重刻夏忠靖公集》,夏原吉:《夏忠靖公集》附录,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刻本。,著有《忠靖集》6卷。杨溥序其集曰:“诗文平实雅淡,不事华靡,观者亦可想见其为人也。”*杨溥:《忠靖集序》,夏原吉:《忠靖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7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83页。王恕评其文曰:“公之文皆足以华国体、扶世教,乃有德者之言,非徒务雕刻逞浮词者之可比也。”*王恕:《书夏忠靖公集后》,夏原吉:《夏忠靖公集》附录。清代四库馆臣称:“致用之言,疏通畅达,犹有淳实之遗风,以肩隨杨士奇、黃淮诸人,固亦无愧也。”*《四库全书总目》下册卷170,第1484页。李东阳对乡先哲夏原吉颇为景仰,《夏忠靖公小像赞》(《怀麓堂集》卷七十三)赞其:“不矫以为异,不比以为同。其大则君子之不器,其正则王臣之匪躬。德与齿而俱尊,名与世而无穷。”*《李东阳集》第3册,第188页。另有《夏忠靖公传》(《怀麓堂集》卷三十五)一文,对夏原吉之德行与功业推崇备至。

(三) 《王文肃公传》

赞曰:观室者必观其隅,顾不信哉。公风采凝峻,廉角峭厉,素善弈,且所酷嗜,及为祭酒,辄绝不复事,其克制操执不为俗变类如此。故教法修整,群士皆敛衽钦服,凛然称严师焉。使公前为翰林,获司密勿,侍天子左右,后为吏部,获近辇毂,居庙堂进退,百官其所树立匡救岂少哉。谥法正已摄下曰肃,文固公馀事也。谥之曰肃,不亦称情矣乎。

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制诰经筵官兼修国史长沙李东阳撰

(四) 《〈龙溪书屋图〉序》

龙溪书屋者,宋氏献翁之所作也。翁旧家麻城,世守儒业。翁嗜学,博涉经史,买书数千卷,置书屋于溪上,以为藏修之所。又延师置塾,聚宗族乡党之子弟而教之。暇则挹清流,玩群芳,游咏以自适,如是者若干年。翁老且卒矣,其子兑以乡贡士作宰于潍,宗党子弟亦多出就事业,而宋氏之遗书尚存,嗣其业者未已也。兑在潍三年,遣其子文杰上京师,征诸大夫为龙溪书屋之诗若干篇介,熊进士载道请予序。夫人之材质不同,而亦各系其地。内有贤父兄而其子弟幸而生乎其家,外有宿儒老师而其后进者幸而出乎其乡,则所以育德成业者易矣。令尹君得以成其仕,麻城之士得以成其业者,皆龙溪之教,其及於一家一乡者不既多乎?今使人过其地,登其堂,取其书读之,想见其为人,盖有勃然而兴者矣,而况其乡人乎?况其子孙乎?有父书而能守,守而能读,读而行之者,令尹君之志而子孙之事也。若溪山之奇胜,庭宇之宏丽,则世之恒事,人之所共有者,岂足为宋氏重耶?诸诗皆叙景兴事,而其归在乎问学行业之间,予以为犹有引而不发于此者,故比论之以为序。

按:此文录自卢浚《(弘治)黄州府志》卷9,明弘治刻本,国家图书馆藏。该文篇名下署:“李东阳”,小字注:“学士”。卢浚,字希哲,号赤城山人,天台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弘治间官黃州知府,纂《(弘治)黄州府志》10卷。

(五) 《辱与东曹联句见貺,依韵奉答三首。方惜□*此处字迹模糊。力东曹不及另书,幸为传致同加郢正病中草草(二首之二)》

两雄酣战拥霜毫,怒遣吟髭作猬毛。

笔阵忽惊飞鸟变,诗场不数斗鸡豪。

君才定许标谁夺,我怯犹惭毂未膏。

闻道合从谋未已,鼎分何敢望孙曹。

目病不能作陪,客莲花诗不敢更和,恐为藕丝所絓也。壶觞别期之说,惟东曹善自图之。

按:此诗录自秦夔《五峰遗稿》卷23,明嘉靖元年(1522)秦锐等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原处共有二首,之一已见《怀麓堂集》卷十四,题为《廷韶、文敬联句见寄,叠前韵一首》。该诗末署“李东阳”*秦夔:《五峰遗稿》卷23,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元年秦锐等刻本。。秦夔(1433—1495),字廷韶,号中斋,无锡人。天顺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成化间官武昌知府、江西右布政使。秦夔自幼龄即工赋咏,“遇山川胜处,登临怀古,形之赋咏尤多”,著有《五峰遗稿》24卷。邵宝序其集曰:“公始爱柳,继充之以苏,又益之以欧。诗始驰骛中唐,久之得其风格,既而读杜,时取而出之,复参诸苏黄以下数家,故所就如此。”*邵宝:《五峰遗稿序》,《容春堂集》续集卷12,《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9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4页。程敏政评其诗文曰:“清丽丰蔚,由二秦以趋盛唐,不名一家。至其博览群籍,发为文章,亦条鬯雅瞻,可诵而传也。”*程敏政:《中奉大夫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致仕秦公神道碑铭》,秦夔:《五峰遗稿》附录。秦夔与李东阳交谊甚厚,诗歌酬唱往来频繁,如《怀麓堂集》卷十一有《送秦武昌廷韶》、卷十四有《次韵秦武昌见遗之作》、《无锡殷氏婢守节,秦武昌廷韶有传,识之以诗》。二人亦时常相聚联吟,如成化十七年(1481),秦夔等人至李东阳尔耳亭,“偶发小兴”*《五峰遗稿》卷10。,联句为乐。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李东阳弘治
龙江剧《弘治私勘》
李东阳历史形象塑造的考察
李东阳&李梦阳:师生恩怨难分明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My Favorite Shopping Mall
李东阳声乐诗学复古之实质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神童智对皇帝
好制度不敌廉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