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有“欺诳”义来历考

2016-03-20 03:04龚元华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正藏经水

龚元华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赚”有“欺诳”义来历考

龚元华

《大正藏》五十一册《续传灯录》卷三:“分明悟得如来禅,祖师禅未梦见在,且道祖师禅有甚长处,若向言中取,则误赚后人。”(p483/c)*文中所引佛典书籍用例,《大正藏》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影印版,《卍续藏经》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影印版,其中a/b/c表示栏,前面的数字表示引文所在页码。禅宗讲究顿悟成佛,不立文字,参禅靠的是自己顿悟而非从语言文字中取得,故此处“误赚”寓指以虚妄不实之言语哄诳。《卍续藏经》十三册《楞严经如说》卷二:“赚误曰诳,虚伪曰妄。”(p399/a)此其确证,“赚误”即“误赚”。《禅宗大词典》“赚”字下释为“蒙骗”,甚是。因“赚”为欺诳义,欺诳与语言相涉,故还可俗写作“谦”。《卍续藏经》六十七册《径石滴乳集》卷三:“不能倾心吐胆,长篇阔论谦悞汝等。”(p529/a)很明显,此“谦误”与上揭“赚误”同。

如此看来,上揭“误赚”之“赚”显然与赚钱之“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么“赚”所表示的欺诳义,其来源情况就很有必要作一点考索。

那么“詀”又是什么字呢?考《说文》,不见“詀”,《玉篇·言部》释为:“詀,陟咸切,多言也。又知陷、尺占二切。”又《广韵·陷韵》:“詀,伫陷切,被诳也。谦,俗。”是知上举“谦”“赚”皆是以音表“詀”义,读如暂。至此,我们知道,“赚”表欺狂义,实际上是“詀”的借字,“赚”“詀”读音同,故赚钱之“赚”习借作欺诳之“詀”。但“詀”之为字,《说文》不载,其为何能表示“多言”及“诳”义呢,下面我们试着进一步对“詀”字的语源作一点考察。

实际上,“詀”也是个后起字,经过考证,我们发现,“詀”所表示多言和欺诳义,其语源是“谵”字,因为“谵”读音与“占”同,故可改换声旁作“詀”,而“谵”又是“詹”的后起字。《说文解字·八部》:“詹,多言也,从言从八,从厃。”段注:“《庄子》曰:小言詹詹……多故可分。”因“詹”与言相关,故后起字迭加“言”部作“谵”。《玉篇·言部》:“谵,之阎切,多言也。”《康熙字典》酉集言部:“谵……《泝源》本作詹。”可见“詹”同“谵”。

“谵”本义是多言,引而伸之即有虚妄胡言之意。《卍续藏经》七十二册《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二十八:“师曰:杓卜听虚声,熟睡饶谵语。”(p558/c)“虚声”“谵语”对文,则谵即虚妄也。《夷坚支志》景卷第六“孝义坊土地”下:“周翁明旦还舍,具以告人,皆哂以为狂谵,无一信者。”*(南宋)洪迈撰,何卓点校:《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928页。“狂谵”近义连文,“谵”即“狂”,虚妄不实之言。《四部丛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九《热论三十一》:“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王冰注曰:“谵言谓妄谬而不次也。《新校正》云按:杨上善云:多言也。”*(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四部丛刊初》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第3页。从注中不难看出,王冰注“谵言”为妄谬不次,而林亿则《新校正》注为“多言”,此即“谵”本是多言而引申为虚妄语的最好脚注;同上卷第二十一《六元正纪大论七十一》:“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李冰注曰:“谵,乱言也。”*(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四部丛刊初》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第33页。此注“谵”为乱言,是“谵”由“多言”引申为“乱言”之确证,“乱言”则虚妄。又经余居本《外台秘要》卷二《伤寒中风方九首》下:“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唐)王焘:《外台秘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第79页。“谵语”下原注:“荒语也。”“谵语”注为“荒语”,显然也是因为多言引申为乱言,乱言即荒诞,故曰“荒语”。《古本小说丛刊》本《警世通言》卷二十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桂迁才叫得一声‘大娘’,只见浑家在枕上忽然倒插双眼,直视其夫道:父亲如何今日方回?桂迁知谵语,急叫:大娘苏醒,我在此。”*(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古本小说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1305页。此处说的是桂迁儿子死后,其妻亦重病在床,桂迁不知妻子被其儿子附体,故说其妻子称自己“父亲”为“谵语”,此“谵语”就是胡言乱语。据此,“谵”由多言义可引申表虚妄语、胡乱语等。因“詹”“占”俗音同,从詹、占之字习于借用,故“谵”可作“詀”。

从詹、占之字互为借用,文献习见。《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四《赠姚合少府》:“阙下今遗逸,谁瞻隐士星。”*(清)曹寅:《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314页。“瞻”字下注曰:“一作占。”是“谁瞻隐士星”别本有作“谁占隐士星”。又《癸巳类稿》卷七“薝卜音义”下:“依《元应音义》则瞻博一作占婆,亦作瞻卜,亦作詹波。”*(清)俞正燮撰,涂小马等校点:《癸巳类稿》(万有文库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27页。“瞻博”“占婆”“詹博”形成异文,显然也是音同借用。又《通雅》卷十《释诂·重言》:“襜既与占通,则詹詹岂不与沾沾通乎。”*(明)方以智:《通雅》,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第131页。据方以智所言,则“襜”与“占”通,“詹詹”亦可得舆“沾沾”通。其从詹、占借用之例,皆此类。

“詹”“占”既相为借用,则“谵”改换声旁即可作“詀”也。《千金翼方》卷九《太阳病杂疗法第七》:“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了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第105页。此处内容之“谵语”,《医贯》引作“詀语”,《医贯》卷三《绛雪丹书·论血症》:“ 有妇人发热,经水适来适止,詀语,昼轻夜重,如见鬼。”*(明)赵献可著,陈永萍校注:《医贯》,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年,第77页。是“詀语”即“谵语”。又《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三:“家弟玄箸,一发热即谵语,唇肿齿黒,痘欲出不出,医者以为发斑伤寒也。”*(明)缪希雍着,杨洁校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77页。此处症状情况之“谵语”,别处医书作“詀语”,如《仁端录》卷四 “血热痘症”下:“一发热即詀语,唇肿齿黒,痘欲出不出。”*(明)徐谦:《仁端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0页。即其类。又《仁端录》卷一“观面部而知症”下:“公孙太白倘焦色,烦躁詀语水火隔。”*《仁端录》,第582页。同上卷五“发热类”下:“汗后热不退而烦躁谵语,宜用败毒和中散。”*《仁端录》,第660页。一作“谵语”,一作“詀语”,是“谵语”“詀语”同。

要之,读如暂之“詀”,其语源就是“谵”字。“谵”本是由多言而引申出虚妄语、胡语乱语,后世因从詹、占之字习相借用,故“谵”可变作“詀”,重言则曰“詀詀”(《汉语大词典》录有“詀詀”一词,释为“絮絮叨叨”,叨叨絮絮就是多言);又因从简心理,习用“詀”表“谵”,上举各医学古籍所用“詀语”例即其证。“詀”字出现後,“谵”亦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以至“谵”“詀”频为异文关系。另外,因诳语、哄骗语亦是虚妄胡乱之言,故“谵”“詀”还可引申表示欺诳,这也就是不少字书皆释“詀”为诳义。又因“詀”俗音同“赚”,宋元及以后的禅宗语录、小说词曲等世俗文献多用“赚”借作“詀”来表示虚诳义,这一点,一些字书如《祖庭事苑》、《俗书刊误》等皆已有论。这种递相借用的情况,到了借作“赚”这一层上,语源已越隔越远,若不仔细探寻,实在难以知晓。

这里我们把“詹”“谵”“詀”“赚”的关系作一点说明:“詹”本义是多言,与言相涉可迭加部件“言”作“谵”,“谵”即“詹”的后起字;词义进一步变化,由多言可引申为胡言乱语,进而可表示欺诳,上举医学“谵”字用例即其类;又从“詹”“占”之字习相借用,故“谵”改换声符可作“詀”表示虚诳义;又因“詀”“赚”俗音同,宋元以后表妄语义习用“赚”皆作“詀”,这就是为什么“赚”有了虚诳义。它们的关系如下:

詹→(累增部件)谵→(改换声旁)詀→(同音借用)赚

妄语之“谵”还可作“噡”“讝”等。从“言”“口”之字,古籍文献往往可通用,故“谵”又可作“噡”。《大正藏》四十八册《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四:“清云:杓卜听虚声,熟睡饶谵语。”(p176/a)“谵语”别处引作“噡语”,如《大正藏》四十七册《密庵和尚语录》卷一:“别有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总是熟睡饶噡语。”(p972/b)“噡语”即“谵语”,“熟睡饶谵语”即熟睡说梦话,胡言乱语。“谵语”还可作“讝语”。上举《千金翼方》卷九《太阳病杂疗法第七》:“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了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 这种妇人经水适来发热谵语的症状,后世医药文献往往有引,其中“谵语”或引作“詀语”,或引作“讝语”。作“詀语”例,如《温热经纬》第三十二条:“湿热症,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詀语神昏,胸腹痛。”*(清)王孟英:《温热经纬》(《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8页。作“讝语”例,如《湿热条辨》第三十二条:“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讝语神昏,胸腹痛。”*(清)薛雪:《湿热条辨》(《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页。《六书故》卷十一“讝”字下:“语剑切,疾病妄语也,又之廉切,又作谵。”*(南宋)戴侗:《六书故》(《温州文献丛书》本),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6年,第271页。戴侗释“讝”“谵”为妄语,甚是,但是妄语之“讝”,其语源却是“谵”字。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大正藏经水
以北齐响堂山石刻佛经看《大正藏》文本变化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元晓的《法华经》观初探——兼与智者大师比较
月经过少源流考
月经过多源流考
敦煌《大般涅槃經》摘抄本研究*
敦煌本《大智度论》残卷缀合八则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
——内关穴
《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月经病
《大正藏》与《嘉兴藏》中国佛教著述收录差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