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儿歌实施小学生入学常规教育

2016-03-20 20:59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入学儿歌常规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 陈 艳



巧用儿歌实施小学生入学常规教育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 陈 艳

本文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一套通过儿歌教学对小学入学新生进行常规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儿歌 入学常规教育

笔者即将迎来201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新生,如何在学生的入学阶段对他们开展行之有效的常规教育,直接影响他们能不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刚满六岁的学龄儿童,最难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或者高效性问题。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小学生入学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对儿歌情有独钟。

小学教师对儿歌教学都不陌生,此文并非老生常谈,而是追求将儿歌的效用发挥到极致,既做到充分尊重入学新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师从声嘶力竭、持久反复的常规教育中解放出来。

一、准备阶段针对入学常规训练的不同内容认真选择或编制相应的儿歌内容

入学常规教育中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知道什么,养成什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所以,选择和编制儿歌的过程也是备课的过程。

一般来说,入学常规教育包括课堂常规、课间常规、礼仪常规和集体活动常规等几方面。教师准备儿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对儿歌内容进行细致分类,如在课堂常规中如何举手提问和回答问题;课堂上的坐姿、站姿等具体要求;文具应如何摆放以及书写的基本要求等。

2.儿歌的语言必须简洁(每首不宜超过30个字)且通俗易懂,便于学龄儿童理解记忆。

3.教学环节适宜用哪一首儿歌进行导入或过渡,教师都要进行充分准备。例如,上课铃响,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可以将“快、静、齐”的要求融入儿歌中,学生在吟诵儿歌的过程中自然、迅速地进入课堂状态。

4.儿歌教学有重复性的特点,即同一时段或同一情况下进行重复,在帮助学生记忆并逐渐形成习惯。经过初步教学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级小干部的作用,小干部带领学生在相应时段通过重温儿歌内容达到反复训练的目的,这时也是班主任培养、选拔班干部的良好契机,可谓一举两得。

二、实施阶段根据突发情况和遗漏内容改编或补充新的儿歌内容

教学经验表面,没有哪一届学生会完全相同。因此,常规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少学校或班级对课桌椅的摆放进行调整以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就要有变化,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新儿歌学习课堂常规。

例如,对于有情况特殊的学生,特别内向或者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有必要促使其在入学阶段懂得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同学,使用儿歌比言语教育更容易深入童心。

三、把握教育契机,使儿歌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左膀右臂

儿歌教学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教师要注意把握适当的教育契机,需要跟学生讲道理时 ,教师可以发挥儿歌的作用。

与其让学生听教师讲,不如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分享儿歌的魅力。儿歌教学以口授开始,却能与识字教学同步,在没有具体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多媒体、小黑板或自编教材等让学生与生字见面,符合识字教学要求,在潜移默化中为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要想让儿歌教学的作用发挥极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教育契机。

四、注重儿歌的音韵美和趣味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儿歌对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手段的儿歌必须注重音韵美和趣味性,让学生“乐学”。在儿歌选编和创编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龄儿童的兴趣爱好,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动漫人物、小动物等作为儿歌的主人公,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彰显儿歌魅力。相信用心编撰的儿歌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及时收集和整理儿歌文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入学常规教育和小学低段教学是学生必经的过程,一个有心的教育工作者要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总结,针对儿歌教学,编制校本教材就是一种不错选择。教师在收集整理和创编的过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地方语言特色或者学校教育理念、班级创建特色,在此基础上将所用儿歌进行分类整理、编排就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校本教材。

这一举措不但能为新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对编排者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与提高。相信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的教师一定会获益匪浅。

ISSN2095-6711/Z01-2016-07-0126

猜你喜欢
入学儿歌常规
常规之外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入学面试
睡觉儿歌
入学第一天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