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2016-03-20 20:59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文生活语文

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 周 倩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 周 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传统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灵活运用的东西少,使部分学生成为“答题机器”,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 课堂 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有效的学习。传统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灵活运用的东西少,使部分学生成为“答题机器”,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深掘教材,呈现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蕴涵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尤其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书中言语生动、色彩鲜明的课文是学生感受生活的重要依托。

1.读读唱唱,感悟自然。小学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练,文辞优美,极富意韵。在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之外,教师可以结合情境,使学生唱唱跳跳,抒发情感,学生在歌声中体味课文的优美意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挥动画笔,再现生活。低年级课文中有和时令、季节相关的课文。教师教这些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画,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学生学习课文《春风吹》后,可以将脑中想象的春天美景用画笔描绘下来——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山林、高飞的风筝……稚嫩的画笔展现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挚童心。

二、因材施教,体验生活

只有学生完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成为课堂主角,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才能形成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创设情境,模拟生活。语文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

2.借助多媒体,渲染生活。有的语文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教师应借助情境创设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引起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这样语言文字可以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课堂争论,探究生活

马克思说道:“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是对生活的反思与探究。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会竞相迸射。课堂上,学生的争论是灵感的突然迸发,是智慧火花的瞬间一现。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其他学生不同,表面看起来近于荒唐,不易被理解,但是他们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例如,教师讲《草船借箭》时,有学生突然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骗’字。”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的思维火花。

四、联系实际,融入生活

学生只有扮演角色,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想角色所想,做角色所做,真正实现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超越课本、超越课堂的开放式活动中,角色扮演,融入生活,获得充分发展。

教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笔者把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读、议、想、说中感受拟人等手法,把自己想象成小兔、小猴、小鸟等小动物,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感受动物欢呼雀跃的场景。这样既可以丰富文中语言,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教师要给课堂留个“尾巴”,使学生把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向课外,指向生活。这一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课外有更大的拓展空间。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课题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开放的课堂能使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使笔者信心倍增。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将更加努力,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使课堂和生活一样精彩。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ISSN2095-6711/Z01-2016-07-0213

猜你喜欢
课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