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2016-03-20 20:59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杨健全贾文娜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课程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杨健全 贾文娜 白 丹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杨健全 贾文娜 白 丹

高校转型时期,经管类学生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一线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力求提高经管类人才供需的契合度,建立“双导师”制,实现校企合作的“三层对接”和“实习+就业”培养模式。

经管类专业 校企合作 创新模式

经管类专业是高校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沟通、资源共享,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高校人才输出质量。

一、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立

目前,本科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不到三分之一,实验室建设、实践课程资源严重落后,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是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课程资源,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环境和质量,完善经管类课程体系的设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2.有利于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的构建

随着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成为加深与企业交往的最常用方式,从合作企业聘请业务能手承担经管类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有足够的实践平台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企业实践能力,以此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可见,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本身并非仅是解决学生的见习与实习问题,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它应是改革本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人才培养单纯地倚重与学校,很容易导致学生偏重学科知识,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上的竞争力弱,但也不能像职业院校一样只侧重技能训练。普通高校的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经济管理理论水平,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享资源才能奠定学生理论知识功底,通过企业实习或与社会企业家接触锻炼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

二、经管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目前,各高校实践教学多数由任课教师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任课教师对企业需求缺乏了解,只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达到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从企业角度来看,经管类人才不仅要通晓经济学、管理学等基本知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与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技能要求有一定距离。正如Walther提到的,产业和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能力间隙,Radcliffe也提出“毕业生特质悖论”理论。

2.缺乏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高校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应单一地看中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的篇数等,忽视高校的本质是育人。目前,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实践教学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3.实习基地有名无实,企业积极性较低

大多数经管类专业都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有些院校实习基地的数量比较多,但大多虚有其名,只是挂牌而已,实习基地没有真正发挥作用。80%的经管专业实习生选择自主实习,仅有20%的学生愿意到学校联系的实习基地实习。企业因学生实习期限短,稳定性差,接收学生实习意愿不高,接收学生的企业仅是将其作为廉价劳动力。校企双方需求不等,合作积极性不高。

4.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契合度较低

虽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高校人才培养青睐,越来越多的专业采用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契合度较低,校企双方合作愿望不高,合作起来比较困难。理工类专业合作的内容具体、操作性强,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内容模糊,操作性不强,所以从数量比较上看,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管类专业远没有理工类专业数量多。

三、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创新思考

1.优化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决定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部分。因此,优化课程体系自然成为提升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首先,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适当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模拟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次,注重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至少在25%以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双导师”制

校友资源是校企合作资源构成之一。为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尝试为每个学生配备两个导师:一个是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基础理论课程、学术素养的培养;另一个是聘请往届校友作为校外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

国外的“双师型”模式将“双导师”的职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日本的“职业训练指导员”指具有技术专业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丹麦教师源自于专业技术人员,德国采取“双元制”教育模式。但是,我国的全能型教师人数极少,国外模式短期内无法在我国高校推广,但可以作为未来实践教学队伍培养的方向,只能先以“双导师”制代替。

3.开展深度合作,实行紧密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浅层合作,第二阶段是专项深度合作,第三阶段是全面深度合作。从合作内容上看,浅层合作主要是基地建设和企业实习,特点是随意性大,可做可不做。专项合作是在浅层合作之上,请企业人员来校讲课,开展实验实训教学以及一些横向合作研究项目等内容,特点是相对稳定性。全面深度合作是在专项合作的基础之上增加师资队伍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培养人才平台建设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途径等内容,特点是全面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4.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施“三层对接”

所谓“三层对接”是指院系对接地方产业行业、专业对接企业和教师对接职业岗位,形成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和院系多方共赢的局面。

(1)院系对接地方产业。院系要改变“闭门造车”的传统办学模式,积极主动和地方政府、各类管理机构联系,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选派骨干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依托政府进行课题研究。

(2)专业对接地方企业。例如,邀请企业管理资深人士进入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从企业用工角度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课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定期开展企业家座谈,共建学科竞赛平台、专业实习基地。

(3)教师对接职业岗位。鼓励教师到企业对应岗位中任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

[1]陈 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

[2]朱天一,杨传明.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管理观察,2014

[3]Walther J,Radcliffe,D F.The competence dilemma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Moving beyond simple graduate attribute mapping[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7

[4]Radcliffe D F.Innovation as a meta graduate attribute for engineers[J].UEE Special Issue:The Entrepreneurial Engineer,2005

[5]李培敬.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三层对接”模式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

[6]任志安.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契合问题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

[7]刘德光,姜 鸿. 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

[8] 吴书安,王 兵,邹厚存.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9]程 宇.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

[10]于 敏.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09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5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5BY134,项目主持人:杨健全)

ISSN2095-6711/Z01-2016-07-0090

猜你喜欢
经管类应用型课程体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