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性”研究

2016-03-20 20:59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性语文课堂中职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迟 亮



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性”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迟 亮

语文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是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学好语文能促进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这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职生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传统的普高语文教学方法根本不适合这些学生,如何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从语文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思考,强调语文教学实践性。

中职 语文教学 实践

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教师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信息,有效进行交流,提高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尤其是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社会,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学家和文字家,也不是培养文艺批评家和艺术鉴赏家,而是根据就业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掌握实用性语文知识及具备基本语文能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复合型职业劳动者。为达到这个目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实用性语文教学,加强学生运用能力训练。

一、打破时空限制——处处是课堂,时时是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生活。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有意识地扩大语文学习外延,从生活中汲取活水,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职业教育提倡“产教结合,学企合作”,这就为中职语文教育提供广阔平台。我们大可不必把学生死死地固定在方方正正的教室里,可以让他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使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丰富资源。

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先行者,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社会、企业等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学生通过亲自观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激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从师生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广告媒体中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兴趣,综合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将社会引进课堂,将课堂搬到生活,实现课堂与生活对接,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打破形式限制——件件是学习,项项是研究

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教师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例如,笔者经常选择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既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如,应用文的内容相对枯燥,常常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打瞌睡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聘”一节,笔者设计许多招聘情境进行模拟招聘。学生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新知旧学、实践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三、打破角色限制——人人是老师,个个是学生

罗杰斯提出,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强,羞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师生对立”的想法在他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如何打破这种对立,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堂、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教师需要实现角色转换。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采取正面的教学态度,以建议取代责备,促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另一方面,教师应勇于“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不要怕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结论,应注重学生寻找结论的过程。

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包括讨论、游戏等)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将“学生跟着老师走”的观念转变为“老师跟着学生走”。

四、打破教材限制—— 页页是课本,事事是教材

中职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其学习素材是课本远远无法满足的。因此,拓展学生视野,扩大语文信息量,针对学生不重视日常观察、分析和材料的收集等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激励学生多读多看,不断拓展视野,加大信息收集;适当开设阅读课,指定学生精读、略读若干篇中外名著和名人传记,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将优秀的作品带到课堂上和大家交流,提高分析、判断、交流能力。

语文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最好与专业课教师合作,起到主副互补,共同发展的效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关心国内外大事,有目的地收集信息,广泛占有材料,认真分析研究,积极交流。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改革简明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ISSN2095-6711/Z01-2016-07-0205

猜你喜欢
实践性语文课堂中职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