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2016-03-20 20:59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曲洛中心小学旦巴坚村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设置改革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曲洛中心小学 旦巴坚村



浅论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曲洛中心小学 旦巴坚村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质量决定新课程改革的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育改革 教师 要求

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1.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永远是落后的民族,创新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没有创新理念的教育永远是陈腐落后的教育。中国之所以有令人瞩目的古代文明,就是因为有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具有世界意义的发明与创造。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入衰败贫弱的境地,重要原因是科举制度的负面效应抑制了民族的创新意识。

面对已现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要有高度的思辨力,要从中吸取有用的成分,大胆摒弃不合理的因素。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还要有“离经叛道”的精神。台湾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吴静吉教授说:“一个善于创造的人,除了动机上要喜欢创意,要有适度的好奇心外还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太听话的人,喜欢顺从的人,不问‘为什么’的人,都很难成为创造者。”大凡有成就的教育家都会有这方面的体会。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摒弃了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路子。如果教师守着几十年不变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就不可能成就大业。

2.鲜明的个性。既然创新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创新教育是一种个性教育,那么教育者就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衡量教师是否转型的重要尺度。教师的个性特征是指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对各种问题的独到见解。

但有个性的教师太少,教师们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缺乏创新,没有新意,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课堂结构大多简单地划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这种几十年一贯制无视地区特色和学生特色的死板教学模式,在泯灭教师创造灵感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创造欲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教育有四个支柱:学会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参加所有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要生存,唯有创造与创新。这种外部压力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突现鲜明个性,根据学生实际、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建构、选择组、合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育改革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及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素质和质量不高有多方面原因,除了部分教师没有合格的学历外,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时代发展,许多拥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在教育观念、知识更新、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等方面与新课程改革不适应,这些问题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显著障碍。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标准不明确,增设课程的随意性较大;师范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融合不够;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研究性课程缺乏统一考虑;基础教育专业课程重视不够,学科教学知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础教育实践课程课时少,实践流于形式,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应有生成和发展。

2.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才合格,把师范院校当成培养教师的主要途径。教师的培养体制不健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是政府、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重大事项,各方职责必须明确。但由于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经费等不能完全得到落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育工作开展。

三、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建议

1.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制。为应对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改革必须由独立封闭转向多元开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博学多才,具有较强的,对不同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的教育学科研究上有明显优势,但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综合大学。综合大学学科门类多,这种多学科性特点有利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加强高校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一线的实践相结合,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机制的建立可以打破师范教育垄断师资培养格局,促进教师教育行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总体水平。教师教育的多元化、开放性特征可以为基础教育提供更多的合格师资,使符合教师资格标准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教师,以促进教育发展。

2.设置合理课程。课程设置取决于教育目标。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施者、创造者,决定了其必须具有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这些素质要求是教师教育应达到的目标,由此决定了教师教育的相应课程设置。具体包括:基础理论课程设置综合化、教育类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职业技能化。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新的历史重任,激流勇进,担负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

[1]李晓杰.试论新课程下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方法[D].吉林大学,2014

[2]王 杰.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4.

[3]张忠华.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3

ISSN2095-6711/Z01-2016-07-0204

猜你喜欢
新课程设置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