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2016-03-20 20:59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学习者英语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梅 超



简析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梅 超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模式标准配置,如何有效地使CAI在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成为教学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厘清CAI在教学中的功能定位。虽然CAI在教学中的功能具有共性,但在不同教学领域却略有差异。本文以CALL相关理论为基础简析其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定位,以期为教学管理者在配置教学资源时提供参考。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功能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中计算机得到不同形式的广泛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以及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作为一种需要消耗经济及人力成本的社会资源,CALL相关软硬件必须发挥其应有价值。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需要了解CALL对使用者具有何种功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CALL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这就要求CALL相关资源的配置者对CALL的功用做出准确判断与取舍,以便CALL对教学产生最大效益。

一、CALL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功能定位

CALL具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不同发展阶段,CALL的功能定位发生相应变化。Warschauer将CALL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Behavioristic CALL,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盛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顾名思义,这一阶段的CALL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其特点为不断重复地进行语言技能操练。其弊端在于学习者学习时面对的是一台以文本方式给出习题的计算机,当时还没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程序的用户界面远不如后来的计算机程序友好,人机交互性不强。计算机扮演的角色是教习(tutor),提供唯一的正确答案,对学习者来说是绝对权威,对学习者在习题中所犯的错误几乎不存在容错度,而且学习过程是时序性的,学习者不能重复或者逆转学习过程中的某个片段。在这样的CALL环境下学习,学习者的压力较为明显,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阶段称为Communicative CALL。第一阶段后期,一种基于交际法的新的语言教学模式在CALL领域逐渐取代了以前的行为主义模式。这时的CALL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程序具有更为友好的图形界面,人机交互性增强。计算机程序提供给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功能,学习者可以不断重复或者返回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片段,为学习者及时修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提供方便。最大的一个变化在于,计算机不再像教习一样手握权威答案辅导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练习,而是提供一个交互性、伸缩性较强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不再感觉与“正确答案”有较远距离,而是在一个容错度较高、灵活性较强的学习环境里感觉轻松自如。同时,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者还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供各种语言学习的激励机制,使CALL能起到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一阶段,计算机被视为学习行动的激励者(stimulus)与学习工具(tool)。

第三阶段称为Integrative CALL。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进入多媒体和互联网阶段,CALL的功能从单一性转为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从线性转为离散性。这一阶段的CALL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友好的人机界面,使“以学习者为中心”成为可能。除了计算机技术之外,其他学科知识为CALL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念支撑,学习者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人性化。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得到增强,语言学习不再是个人一时一地的行为,而是具有互联性和移动性,为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增加维度。然而,正是基于其多样性与发散性特点,很难为这一阶段的CALL的功能加以定位,因而也给CALL的运用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

二、我国CALL所处的阶段及其功能分析

我国一直紧跟国际CALL发展步伐,多数高校引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听说读写多方位语言技能训练的综合型软件以及依托某种教材的同步型系统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英语教学需求。多数高校设有CALL 中心,配有CALL软件的计算机及配套的语言学习设备,方便学生在课内外上机学习。这些都表明我国CALL已进入上述第三阶段,即Integrative CALL。

既然教学软硬件资源已达到量上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关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CALL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于计算机在CALL扮演的角色有多种不同解读。Higgins将早期CALL中的计算机比喻成对学习者的学习有一定控制力的管教(magister),这与Warschauer阐述的第一阶段CALL的功能定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强调CALL给学习者带来的强制性学习特点。

Taуlor 将计算机看成教习(tutor)、工具(tool)以及受训者(tutee),与Warschauer所述的CALL在前两个阶段的功能定位是不谋而合的,但是最后一个受训者则是对CALL的延伸,涉及人工智能(Artifcial Intelligence)领域的机器学习,最终目的还是让计算机能代替教师的教学功能,可看作是对教习和工具这两个功能的扩展。

Levу与Warschauer的观点基本相同,认为计算机在CALL中扮演的角色还是放到tutor-tool这个框架中较为合理。事实上,Levу和Warschauer的观点在目前CALL所处的第三阶段还是很合适的。第三阶段的CALL由于其综合性强的特点,结合了前两个阶段的功能,即tutor和tool。人工智能支撑的机器学习(即Taуlor所谓之tutee)发展到成熟和可普遍应用的阶段,则CALL将再次面临全新的变革,进入第四阶段即Intelligent CALL(ICALL),到时CALL将使语言学习以全新面貌出现。

以上是研究者对CALL功能上的共性概括,但对不同使用者而言必须根据本校的具体需求对CALL的功能做更为细致地取舍,以最有效地配置CALL教学资源。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主流,教学活动多数都需要计算机软硬件支持。因此,配置CAI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是配置整个教学资源的核心,只有先将学校现有的CAI资源配置好了,其他资源才能进行相应配置。

一个宏观的例子,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数量对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需要用到多媒体科的目进行排课(分配课室)。一个微观的例子,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授课的形式与内容,要和多媒体课室的授课环境相适应。

另外,有了多媒体课室以及其他CAI资源,学校或者有条件的院系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技术团队对这些资源进行及时维护,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故障提供即时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较多教师对学校配置的CAI软硬件不熟悉,学校还需要花费人力和时间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以保证教师在授课时能熟练使用相关软硬件,自行解决简单的故障。因此,对于CAI一个分支的CALL来说,有效配置相关软硬件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如何根据需求对CALL的功能定位

根据高校的实际教学需要对CALL的功能定位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宏观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分析中国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另一个是确定在CALL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虽然CALL具有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及安排学习进度的功能,但并不是说学生的语言学习完全不需要教师参与。教师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仍然扮演着引导、监督及评价的重要角色。

其次是微观层次,即各个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具体校情。就第一个层次来说,中国高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法基础,阅读能力强于听说能力,具有初步的写作表达能力。由此看来,为适应我国进一步国际化趋势,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是加强听力与口语能力的训练。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高校师生人数悬殊,单个教师对数量较大的学生进行口语和听力训练显得捉襟见肘。

我国高校CALL的功能定位一般来说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训练听力和口语技能上,当然也要兼顾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语音分析技术较上一个十年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有众多CALL软件含有专门的训练语音模块,有一些效果较好。据笔者了解,有几款综合型CALL软件包含的语音培训模块能帮助学生练习英语语音。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基本在教室进行,学生的课堂学习依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CALL软件能为学生提供较多课后自主学习的机会,但在校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方面仍然需要由学校进行宏观规划,如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拟定以及教材的选配等。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仍然起着把握单元教学主要内容、学期学习进度、组织基本课堂活动等作用。

因此,现阶段计算机在CALL起到的作用基本还落在tutortool框架中,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对一的训练作用。学生上机学习之前,教师可先进行简要讲解,学生遇到问题时即时向教师求解,学习完毕之后教师还可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

宏观层面上,各高校需要对作为tool的CALL软硬件资源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其作为tutor和tool的作用。在宏观功能定位确定的前提下考察CALL软硬件资源在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微观功能。这里所说的具体教学场景指的是各高校的英语教学环境,是CALL软硬件发挥其功能的场所。

微观层面上,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学生英语技能基础以及教师语言教学时对CALL的具体需求确定侧重选择的CALL功能。教学资源管理者可以先对学生英语技能进行摸底,然后征求教师的需求意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因素)后确定本校CALL软硬件配置。

CALL资源配置最终还是要在微观层次落到实处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使用。当前部分高校为了赶上国际上CALL发展潮流,在CALL相关软硬件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时简单求规模、上档次,造成资源浪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良资源配置,是因为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在进行资源设置之前并没有对本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以及预定需求充分调查和评估,而是盲目参考其他高校的CALL资源配置,向部分CALL资源配置档次较高的高校看齐。

实际上,高配置的CALL资源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和恰当的利用,主要表现在较多CALL教学系统综合度较高,而缺乏专门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具体英语学习需求而设计的训练功能。多数学生只是把完成教学系统中的单元学习内容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而没有机会利用CALL软件集中训练较为薄弱的英语技能,这就是没有对CALL在微观上进行较好功能定位而是一味对CALL软件功能笼统求全的结果。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定位问题。CALL的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断发生阶段性变化。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面对这些变化时无须盲目跟风,对CALL软硬件资源的选择必须基于对其功能的定位。而这一定位是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国情以及各个高校的校情为依据,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CALL的软硬件资源,以达到CALL对英语教学最佳的辅助作用。

[1]孟凡胜.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角色定位及应用策略[J]. 外语电化教学,2005

[2]孙永贤.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的人机关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

[4]杨惠中.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J].中国外语,2004

[5] Higgins,J.Language,Learners and Computers[M].London:Longman,1998

[6]Levy,M.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ontext and Conceptualization[M].Oxford: Clarendon,1997

[7]Taylor,R.P.The Computer in the School:Tutor,Tool,Tutee[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0

[8]Warschauer,Mark.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an Introduction[M].Tokyo:Logos International,1996

梅超(1978—),男,硕士,讲师,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ISSN2095-6711/Z01-2016-07-0043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学习者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