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宿舍,一面先锋旗帜
——开展“党员进宿舍”活动

2016-03-20 20:59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李春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宿舍党员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赵 军 闫 伟 李春萱



一个党员宿舍,一面先锋旗帜
——开展“党员进宿舍”活动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赵 军 闫 伟 李春萱

大专院校是优秀青年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学校开展“党员进宿舍”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高校党建 宿舍 学生党员

一、“党员进宿舍”的现实意义

“党员进宿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于”。

1.“党员进宿舍”有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正处在思想认识趋于成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学校需要通过有效的载体渠道、方式方法,把中央关于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深化落实。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可以深入落实党中央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发挥“一个党员、多种身份”的作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与学生面对面,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服务学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2.“党员进宿舍”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宿舍基层党组织是服务学生的第一线,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载体。面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与物质生活的新变化、新特点,“党建工作进宿舍”工作是基层党组织通过积极配合后勤服务部门和宿舍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接近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此凝聚人心。学校中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居住在一起,平时交往有限,彼此陌生。通过基层党组织,学生能最广泛地团结起来。

3.“党员进宿舍”有利于党的群众路线进校园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高等院校坚持群众路线,能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与青年学生的联系,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党员进宿舍活动”,高校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中国梦”“两学一做”“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教育,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靠近学生周围,贴近生活,创新发展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模式兼顾教育引导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达到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

4.党建工作进宿舍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稳定

学生宿舍的生活与学生学习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党员应自觉遵守宿舍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创优良学风校风。高等院校将党建工作推进宿舍,有利于普通青年大学生对党员大学生的监督,有利于督促党员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学生党员坚持为人民服务,能使同学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依托于此项工作建立宿舍的具体机构,能使学校宿舍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一同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强化日常监督和服务,发挥学校宿舍管理部门上传下达的作用。党建工作进宿舍形成“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大学生党员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自我管理与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学校的宿舍服务与安全管理工作。

二、党建工作进宿舍的具体举措

1.成立宿舍党建领导小组

高校成立学生宿舍党建领导小组可以更加方便地领导和管理学生宿舍党建工作。此领导小组可由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院党委负责人、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组成。同时,开展此项活动的宿舍楼内应建立相应的服务窗口与办公室,安排具体党员学生值班,随时接待同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设置了办公室,党员就不再走访学生宿舍。党员定期走访大学生宿舍,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不能设置独立办公室的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宿舍管理人员办公室作为临时工作办公室,安排学生党员定时定期到临时工作办公室进行工作汇报和交流。

2.建立宿舍学生党小组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沟通的重要场所。宿舍内建立党的组织,有利于加强党员学生间的学习交流,高校能更加直接地开展党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使行政班级的概念逐渐弱化,学生更倾向于跨专业、跨班级的交流,成立宿舍学生跨支部党小组想法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两个特点。同一个楼栋的学生党员组建成宿舍学生党小组,在不破坏原有“校——院”两级党委的党员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党员实施属地化教育。这能打破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依靠学院抽取学生的共同课余时间开展活动的樊笼,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党员生活的点点滴滴。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宿舍管理和建设中的问题,为上级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

3.建立学生宿舍“党员之家”

宿舍党员教育要实现常态化、实践化,就要建立集图书借阅、理论研讨、谈话交流为一体的学生党员理论学习阵地。高校要选拔具有较高理论水品、较强责任心的党员学生负责运营这一阵地。宿舍党小组利用这一阵地进行日常活动,党员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读书“充电”,努力把宿舍“党员之家”建设成大学生党政理论学习的前沿阵地。

高校要加强对学习研讨成果的考评,树立“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先锋旗帜”的目标。高校要建立党员监督机制,组织人员定期检查与监督“党员寝室”。大学生党员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为广大同学树模范、做榜样。高校可以发挥群众的力量监督“党员寝室”,对表现不好或违纪违规“党员寝室”,采取“摘牌”等警戒措施。

4.建立党员联系宿舍制度

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党员要不怕麻烦,经常走进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同学,解决同学的思想问题。目前,党员发展工作在各年级中遇到较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一是低年级党员人数少,学生之间相互不了解,民主推优往往依靠成绩与人缘关系,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了解不深,结果不尽人意;二是班级、团干部不清楚推优发展工作流程与中心思想,只能被动工作;三是高年级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考研,为积极分子考察了解带来困难。开展党员联系宿舍活动——一个党员联系一或多个学生宿舍,能有效缓解以上问题。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

现代大学生群体有鲜明的特点。他们追求新形式、新方法,行为更加活跃,并且多才多艺。因此,高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具有特色的宿舍文化活动显得非常重要。高校要联系大学生党员,把各个学院现行的好做法和新形式有针对性地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成大学生宿舍红色文化,进一步使宿舍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6.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

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两小时以上的占80.0%,其中娱乐消遣(68.3%)、获取新闻信息(57.5%)、交流沟通(57.2%)和学习(49.0%)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目前,很多大学生都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在大学生中普及率高和接受程度高的特点,加强宣传与舆论导向,以实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例如,高校可以以学院党支部为单位设立“党员之家”的APP,其中设置理论学习、党建研究、经验交流、在线答疑、党员天地等菜单栏,使大学生党员不必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受党政教育,大学生党员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学习,高校党组织在网络空间引领学生的思想、意识。

[1]殷占兵.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南甫.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

[3]吴泽俊,蒯海章,罗小松.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实践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

[4]周学军.民办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探索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4

[5]葛广昊.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新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

[6]董 羽.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思考[D].商情,2009

(本文系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会2015年度研究;课题“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15DJ19)

赵军,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闫伟,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春萱,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ISSN2095-6711/Z01-2016-07-0251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宿舍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热得快炸了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