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范式现状研究

2016-03-20 20:59湖北荆州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春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范式理论课教学研究

湖北荆州马克思主义学院 金春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范式现状研究

湖北荆州马克思主义学院 金春燕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历时多年逐渐演化成范式。课程范式呈现出多种特点,如重文本,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在素质教育观理念与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意识到范式问题后实现课程范式转化,提出创新理念,合理保障理论课程的评价与管理是发展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一步。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范式 创新 课程评价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范式特点

库恩在《科学技术革命》中提出“范式”概念,他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从哲学角度看,范式是各种方法论的基础;从社会学角度看,范式即共同体,是在某一历史时期为大部分共同体成员广泛承认的问题、方法、手段、标准,极具实用主义倾向。一旦范式稳固下来,人们往往趋于保守,不宽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时间发展以来,其范式表现愈加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理论教育氛围浓厚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绝大多数在课堂完成。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滞后,教学形式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呈现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和泛政治化等特点。

2.课程定义局限明显

课程问题是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课程被定义为教材资源。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加强,信息涌流以及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产生极大影响。传统定义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仅被定义为学生从课本处的所得,忽略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或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与体验。

3.学科设置僵滞固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学科综合性。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以学分制为基础,实行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一个学科成为一种专业,专业划分较为细致。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导致单一学科固定化,形成学科之间的壁垒,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创新课程设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范社会思想主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保持传统范式教育的必要特点之外,进行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是时代使命。

1.课程设置直面学生需求

西方思想不断冲击原有思想体系,除了借鉴与创新的新视野、新角度,理解片面会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置造成新的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从学生出发,明确学生需求,把学生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并进

课堂教学方法要多元并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主要有问题式探究、案例式教学研究、专题式教学研究、情境(情景)式教学研究、互动式教学研究、参与式教学研究、讨论式教学研究、研究性教学探讨、差异化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转换研究,它们各自呈现不同的教学特点。

3.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教材体系桎梏、呆板是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完全依赖教材“循规蹈矩”“兢兢业业”势必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发展。教学体系以教师“教”及学生“学”的相互结合为前提条件,以各种情景、各种场合为地点,灵活运用教师的知识储备进行思想教育。

4.单一理论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化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指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优势学科,发挥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过分严密的学科体系会造成教育目标单一,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单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实践、教育人员等诸要素取长补短,力量的平衡、运动的协调,各得其所。正如亚里士多德有言:“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

三、评价机制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提供保障

课程评价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进步的一大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范式,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的必备条件。高校应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导向,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过程的核心工作,树立管理过程“服务”理念是创新评价机制的一大特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一切以服务为目的,服务学生政治思想健康发展,服务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载体,素质教育观和基础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其理论课不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如何突破以往的范式,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是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1]李潇潇.学术研究的范式转换:文本的现实化于现实文本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

[2]刘 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ISSN2095-6711/Z01-2016-07-0035

猜你喜欢
范式理论课教学研究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