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2016-03-20 20:59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城第一小学黄意姣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口算教师应笔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城第一小学 黄意姣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城第一小学 黄意姣

新数学课程体系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本文就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如何看待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是教师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必须紧紧地抓住“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是义务教育的特点,适于普通学生。根据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有用,能学”的精神确定。说是基础而又很灵活;说是有用而又需要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说是能学却又不是唾手可得,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学会。例如,“两位数减两位数”,笔者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二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技能探索“65 -23”“42 - 28”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但教学关键在于教育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看到学生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都需要被尊重、信任和关怀,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填平补齐”“一刀切”是不取的,要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各自的学习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数学能有力促进学生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涯将因数学而丰富多彩。教师要促进每名学生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教师应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行为参与很容易被观察到,如认真听讲和做作业,积极发言和讨论等。心理投入则不易被察觉,它包括情感投人和认知方式。例如,同样努力学习的学生,有的对数学学习很有兴趣、深感乐趣,不断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有的被迫学习数学,带有焦虑、畏惧甚至厌恶的消极情绪。

认知方面,有的学生停留在记忆操练、模仿的浅层次阶段,有的学生处在主动调查、收集信息,选择、加工、整合信息的深层次阶段。例如,“分数的意义”,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采用有结构的物质材料摆出多个不同的分数。笔者充分放手,为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自己动手切饼、分糖果。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增长本领,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改善了认识策略和水平,获得成功体验。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丁肇中先生说:“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其言深邃地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新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写入“前言”部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大纲全文。“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是一种意愿。数学是科学思维的工具,创新意识必须反映在创新思维方面。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

例如,用0,1,2,3组成乘法题并分类后,笔者有选择地让学生练习,练习中没有规定用口算还是笔算,但提出要求: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就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笔者把自由交给学生,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知识。笔者对能口算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感悟:今后做题要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能死板地认为哪种用口算,哪种用笔算。

又如,复习课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有的画了枝状图,有的画集合图,各有特色。二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思考、试做练习题,然后讨论、评价,引导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现数量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已基本能用线段的长短比例表示数量,用多种算法解答应用题。

三、教师角色的创新

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面前,教师要实现从传授者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引发课堂教学方式的历史性创新。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次做出战略性调整,重构面向中国教育的发展性角色,保证与新世纪课程同步成长。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还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意味着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无定法的基本法则出发,面对课程做出调适。新课程是以开放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师应从新的课程价值观激发学生超越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和片断都充溢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焕发个体生命特有的灵气和才情。

总之,教学改革中的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等理念新颖、个性鲜明。教师需要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时,教师角色需要创新,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ISSN2095-6711/Z01-2016-07-0032

猜你喜欢
口算教师应笔者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老师,别走……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