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

2016-03-20 20:59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张大权李春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彭 鹏 张大权 李春萱



浅析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彭 鹏 张大权 李春萱

加强学生党员再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入党动机多样和教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应该思考、改进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如培养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的学习主动性、构建学习交流平台、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培养以学生为主的学生党员干部等。

高校 学生党员 再教育

一、加强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意义

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指导监督,以吸引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入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成功方法要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持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党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党员再教育现状

1.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学习成绩优秀,在思想上坚决追随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党员工作表现优秀,多担任班级干部或者团干部,参与策划活动,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素质不高。有的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础理论知之甚少,对重大历史事件不了解,思想上没有跟上党的步调。

(2)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有的大学生党员的个人成绩优异,但却不能带动身边同学,无法激发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不能给予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帮助。对导师安排任务,有的大学生党员能及时高效完成,但对同学的帮助请求不尽全力或不予理睬。甚至个别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无法正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体现党员先进性,在诱惑与利益面前低头,经不起考验。

(3)入党动机多样。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有些大学生党员不能跟随党的步伐,入党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素养,而是将入党作为实现个人目标的有利跳板,将入党当作争当学生团干部的资本,或者作为未来找工作的筹码。

2.高校在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1)培养人或联系人与被培养对象脱节。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人数较多。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大部分被培养人只和联系人接触过一两次。多数大学生党员只参加过一次为期很短的理论培训和学习。大学四年中,被党组织约谈过的大学生党员只有少数,约谈的大学生党员也只有一到两次的约谈经历。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形式呆板、教条、无新意,仅限于“三会一课”,大学生党员的测评制度或活动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没有落到实处,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党员再教育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2)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目前,党员个体的自主性是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主要依靠。高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体制,可以督促党员发挥先进性。

(3)学生党员管理方式落后、不科学。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没有合理、合适的传承渠道,这是学生党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当前,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重任。同时,辅导员往往兼任多项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使他们在党员再教育和管理中难以投入全部力量,制约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展开的有效性。部分大学生党务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缺少较深层次的理论修养或实践经验。部分大学生党务工作者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刚参加工作就从事大学生党务工作,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党员再教育工作的质量要求。

三、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基层党组织的监管力度不足。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重要成长时期。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发达、媒体力量的扩大,大学生被电视、网络等途径传播的思想观念逐渐影响。监管力度不足、就业压力增大、人才竞争激烈,这些问题日益深化。一些西方国家大肆宣传的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问题,大学生无法对此产生正确认识,无法区分其与共产主义的区别,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这使一些大学生党员尽管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脱节严重,没有入党,很难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

2.党支部活动相对枯燥无味,考核机制滞后。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可以参加社团举办的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符合年轻人胃口的活动。然而,党支部活动受主题限制,活动相对较少,且形式与中心思想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降低了大学生党员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新鲜感,无法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甚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成熟的评价体系。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3.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专职人员缺乏。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由校党委组党校、学生工作部牵头,各基层党委落实,主要承担者有党委专职副书记、学生辅导员,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基层党务工作者——辅导员。基层党委书记有大量的日常工作。辅导员是学生一切事务的指导者或执行者,他们很难在学生党员再教育中投入大把的精力和时间。除此之外,辅导员大多党龄不长,有些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自身经验缺乏,难以保证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质量。

四、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中国梦”信念教育。首先,高校应定期举办党员学习小组活动,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大学生党支部拟定整个学期党员的学习计划与形式,同时要认真贯彻执行,要求大学生党员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党校集中学习,学习后应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以此作为考核指标加强监督。如果条件允许,党支部可以邀请大学生党员标兵进行讲座,阐述、分享自己对时政热点的看法。

其次,应加强党建网络建设,在全民“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年纪轻、文化素质高、熟悉网络是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党建网络平台建设极为重要。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预备党员,学生需要经历教育、培养和考察的过程,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最早要到大二第二学期。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面临找工作、实习和毕业的事情。时间的限制,使高校很难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入党后再教育。因此,大力加强高校党建网络建设,专人负责上传组织生活学习内容,构建虚拟组织生活会,可以使大学生党员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学习与讨论。实际调研结果显示,79%的大学生党员认为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党员再教育很有必要,效果良好。

2.发挥党支部作用,提高组织生活的时效性。高校可以成立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机构,交由大学生党员负责,改变传统的党支部学习模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高年级的正式或预备大学生党员可以参与指导,自行组织各班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拘泥学习形式,采取穿插观看主旋律电影等形式,适当替换老套的说教。党支部定期将各班积极分子的学习状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将表现突出、经得起考验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给党组织,使其成为党员发展对象。同时,党支部还要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服务意识,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各项活动使组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加强考核,推动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要制定并实施包括遵纪守法、学习成绩、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评选优秀党员挂钩,使考核制度发挥激励作用。

4.加强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党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是最重要保障。一方面,全体党务工作者可通过学习班、研讨会等形式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选拔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一职,分担支部书记的部分工作,解决专职人员精力有限、时间不足的问题。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

[2]孙冠男.浅谈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

[3]金庆良.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

[4]李晓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再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

[5]孔文军,李金明.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本文系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会2015年度研究课题“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15DJ19;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吉林省高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C11005)

彭鹏,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大权,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春萱,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ISSN2095-6711/Z01-2016-07-0237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