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学经典“挤”进初中语文课堂

2016-03-20 20:59河北省围场县山湾子中学孟凡茹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河北省围场县山湾子中学 孟凡茹



把国学经典“挤”进初中语文课堂

河北省围场县山湾子中学 孟凡茹

国学经典是国学中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国学经典“挤”进初中语文课堂。本文指明当前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缺失问题,重点强调国学经典如何“挤”进初中语文课本。

国学经典 语文课堂

一、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国学概念的外延是十分宽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长期以来,人们广泛研习。在这里我们讲的“国学经典”主要是指国学中那些优秀的、有价值的、有典范性的原创著作。国学经典是国学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阅读国学经典不但可以滋养其内涵,而且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一定导向,阅读国学经典就是读人生,读社会,读智慧。国学经典“挤”进初中语文课堂是寻回民族的智慧,重植文化的根本。可见,初中学生接受国学经典熏陶不仅可以从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提升。

二、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缺失

受市场经济影响,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文化肆意流行,有人追逐物质利益,漠视精神滋养,“国学经典”受到冲击。一是从教学内容上,“国学经典”只停留在课本选文上,内容少,学生不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达不到滋养心灵、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二是从形式上看,“国学经典”教育变成经典背诵,语境不能得以再现,内涵严重流失。

三、“国学经典”教育如何“挤”进初中语文教学

1.创设环境,展示“国学经典”。择邻而居、孟母三迁都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建设儒雅书香环境,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学生时时处处与古代先贤对话。

在学校走廊墙壁、图书馆教室张贴古典名句,学校橱窗板报定期更换经典名作,上下课铃声换为古诗词歌曲,校园广播经典之声萦绕于耳,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沐浴,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班级里打造“书香教室”,讲究班级布置:张贴一些经典名句,悬挂国学大师的肖像;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活动,如主题经典诗会、“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国学经典”读书交流会、书法展……

在家庭里创建“书香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赏国学经典。听“百家讲坛”品新时代下的国学经典;看《三国》欣赏诸葛亮的睿智;读《水浒》惊叹一百零八将的忠义。良好阅读的氛围必然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饱受国学滋养。

2.加强师资建设,重视言传身教。要想让“国学经典”“挤”进初中课堂,必须有一支饱读诗书、酷爱国学、文化底蕴极深的教师队伍。但出于种种原因,传统国学出现断层,严重影响“国学经典”教学。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建设,重建一支具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拥有扎实国学经典学术功底、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国学经典”教学队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行言传身教,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3.落实“国学经典”课时切实把“国学经典”“挤”进课堂

(1)开发“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节“国学经典”校本必修课,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在诵读经典的方法上,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可以采取表演背、理解背、创设情境背多种形式积累“国学经典”。表演背,恰当体态和语气能促进学生对经典的记忆、理解,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提高诵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背诵速度,而且记得牢。 理解背,将诗根据内容分为言志、抒情、写景、叙事诗等,学生不但分类清楚,而且背得多。创设情境背,利用不同手段创设各种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背诵,如配上一首轻松活泼的音乐或是哀婉低沉的曲子或是一幅大自然画,创设不同情境为学生营造心理氛围,以此促进背诵。

(2)持之以恒,天天诵读,语文课前展示“国学经典”。

(3)发动家长积极配合,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 本着辐射家长的原则,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开学后进行经典诵读考核。

(4)实践活动促“国学经典”积累。组织经典诵读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书法比赛,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才艺展示、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要想让“国学经典”之花绽放,就要让“国学经典”的缕缕芬芳弥漫课堂,促使学生对国学产生浓厚兴趣,打下坚实的国学根基。

4.初中语文教学有意识渗透“国学经典”。我国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富有精华而又不乏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初中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注意国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国学经典”蕴藏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国人的道德标准,我们要选择向上、健康的、先进的内容影响学生,用“国学经典”的精髓“童蒙养正”。

例如,《弟子规》中“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消极的。对待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弟子规》中讲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又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前者讲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后者讲的是长与幼的关系。我们主张尊老爱幼,但是我们要警惕把长尊幼卑的伦理关系极端化;我们主张民主,主张人与人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弟子规》是“国学经典”,但我们也要客观地评价,批判地吸收。

我们要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我们要慧智双收,培贤育圣;我们要让“国学经典”“挤”进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民族精神的人性光芒;我们要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本回归,深化道德情怀,彰显民族精神,还初中语文教学以独特的魅力……

ISSN2095-6711/Z01-2016-07-0109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