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心事

2016-03-20 23:34晨晨
当代工人(B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享者生病爱人

朋友圈里的心事

自从有了微信,晒朋友圈成了地球人生活的一部分:吃饭晒,旅游晒,聚会晒。我有一个同事就特别喜欢各种晒。前段时间爱人生病,他每天陪护、喂药、量体温都会晒出来。后来爱人不幸离世,他竟然还晒出了在丧事现场的自拍照。他这晒得是不是过分了点?

晨晨

心理学家 赖丽妍:

对各种晒的反感,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朋友圈的不耐烦情绪。然而,朋友圈可并不只有看似肤浅的晒和点赞。如果换一个词来表达,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体验,那就是分享。

以前我也曾吐槽过朋友圈各种无尽的晒,后来是宿舍好姐妹让我爱上了朋友圈分享的力量。大学毕业10多年,宿舍姐妹天各一方,想要见一面却一直不能如愿。朋友圈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坐公车的间隙就能看到她们分享的近况,每一次留言调侃互动,都让我们倍感亲切温暖。这就是朋友圈分享的力量:低耗高效,绿色环保,很nice。

分享是人类的本能,源于人类意识自私性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意识传播得最广最远。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讲,分享就具有可观的现实意义。首先,分享带来可预期的未知回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状态,可促进无障碍沟通,也可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实现自我完善、激发创新创意。其次,分享让快乐扩散。我上传了细雨润花红的美景,很可能点亮某个手机屏幕后朋友昏暗的心情。越分享越快乐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此外,分享还可提升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权威性和美誉度。比如,某人经常分享台湾问题文章,大家就知道他是一个台湾通,众人的关注也会促进他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深入。

在分享的视角下,朋友圈会变得可爱。但不要忽略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朋友圈是一个熟人世界,分享者与观众是同学、同事、朋友、亲属关系,所以分享者对观众的情感回应会有更多的期待。如此一来,有些分享甚至了为了获得安慰特意发送某些题材,比如自己生病、心情低落等。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求,渴望得到家庭、朋友的关怀爱护,希望自己的天赋得到关注和赞美,以使自身在圈子内被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讲,学霸分享书架是在告诉你他的渊博,单身人士分享旅游图片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并不是很惨,妈妈们上传孩子照片是在诉说辛苦是值得的。此时,如果观众能恰到好处地予以赞美和回应,对分享者的内心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和安慰,这也将有助于促进分享者与观众之间的感情。

所以晨晨,你同事在朋友圈发照顾生病爱人的信息,也是一种寻求关注的表现。我猜测,爱人生病这事儿对他的压力很大,辛劳无人分担、恐惧无处宣泄,朋友圈就成了获得关注与倾诉的重要途径。微信里朋友们送上的鲜花、拥抱等表情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却能带给他继续前进的力量。至于丧事现场的自拍照,则可能是为自己留下的最后纪念,是他与爱人阴阳两隔的心理了结,也算是朋友关爱的一个交待吧!

朋友圈可大可小,可光可暗,只要懂得了分享者倾诉表达的心理密码,一切都有了最现实的根据。如果你不喜欢各种分享,完全可以进行屏蔽。总之,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猜你喜欢
分享者生病爱人
等待太阳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生病”的一天
生病的快乐
分享经济时代协同消费前因机制研究
生病真难受
基于加密通讯暗文发送的车辆授权机制设计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研究
我的爱人
爱人就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