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6-03-20 19:51张点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言语跨文化

张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张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外语教学的专家和教师已经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在日益增长的跨文化交流中,人们与异文化的人的交往会越来越多,他们受文化冲突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会使不同文化的人产生误解,甚至引发交际失败。因此,有必要在外语学习中进行文化导入。就EFL(英语外语教学)中要导入的文化信息进行细致分类,并从语用学角度探索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外语教学;的语文化;文化导入

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呈增长趋势,其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人类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技术、旅游、经济和政治制度、移民模式和人口密度的变化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因此跨文化交际变得更加频繁。其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之所以会有兴趣,是因为意识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类沟通的方式。目标语文化的观念和习俗干扰了人类与目标文化的交流。因此,目标文化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主张和观点。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将文化知识导入到英语教学中,是世界各地语言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人们的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方法是将所有形式的人际交往都涉及到行动。交流是一种活动,它会影响到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生成或接受的话语或动作,人们都是在创造和生产中活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交流是一种言语行为。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观为视角,通过将文化信息传播到英语课堂教学和言语行为的教学中,使人们能够达到交际目的。

1 文化导入与外语教学

外国文化的教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在这段时期,不仅罗马帝国的历史和地理,而且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引入了经典的文学课堂[1]。在19世纪末,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Stern在《The Practical Study of Languages》一书中说到“没有提及任何可以被描述为语言教学的文化方面的东西”[2]。 一年后,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委员会正式承认了欧洲文明的教学,并将其推荐为学校课程。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文化的创造和传播与语言的创造紧密相连。从广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文化正在发挥其对语言的影响。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虽然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的程度没有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习一种语言而不学习其文化就像是学习驾驶一辆汽车,学习了驾驶手册,却永远不坐在方向盘后面一样。

在外语教学领域,每一个教育机构都表现出一种对世界各地的人文化差异问题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通的。跨文化交际的增加使得有必要将文化知识输入到语言教育的领域。人、社会和世界是动态的,总是处于变化状态。跨文化交际是世界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人们必须适应它们。由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的行为方式存在不同,他们经常误解对方。跨文化传播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经济使得世界各国的国际交往比在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频繁得多。例如,在中国,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成千上万的涌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地区网络轻松连接全世界的人与企业。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有机会扩大见识,提高知识体系,避免了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正在发生变化的全球化信息世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文化和我们的截然不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熟悉的世界让位给一个新的和不同的世界,整个人类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将文化引入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思索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3 语用能力下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言语行为的知识及其功能是对外交流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当话语从一种语言传递到另一种语言时,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在语言上是不同的,极易出现交际失误。在缺乏语用能力生成的会话中,很多人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文化差异经历挫败感。这就是为什么在语用学的教学和言语行为的教学中需要强调的一部分。问题是如何将这些语言文化整合到外语教学中。接下来,本文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教师如何创建活动、发展这些技能的语言学习。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简化,将把它分为三类:发展语言认知意识、培养语言接受能力、培养语言生成能力。1)发展语言认知意识。使用演讲、现场展示或者讨论等方式,言语行为的相关信息被传递给学生,这样他们可以了解学习言语行为是如何在第二语言中呈现的。虽然在认知方面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发展另一种语言的语用意识,但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一些研究可以证实这些活动教学的实用性,可由于现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即使学生们已经接触到研究结果,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纳入自己的言语行为,特别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发生的语言情况下。2)培养语言接受能力。在语用学范畴下,语用技能的发展指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明白一个或者多个超越认知的认知技术,来展示其言语行为。学习者被要求通过语言特点来确认在语篇中的言语行为然后来评论导致这一言语行为产生的社会语言环境。3)培养语言生成能力。虽然前两种活动范畴给学习者提供语用方法,但两种方法都不能确保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将此模式融入到他们自己的言语行为中去。因此,方法学家提倡鼓励学生使用具体的言语行为。虽然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中学习了大量的语法、翻译等技能,但在实际的语言操作过程中却很难使用进来。如,完形填空这一类的练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提升语感、语法的技能,但在真实的话语范畴下,人们不会遇到“空缺”语篇,然后“填空”。而且,没有人能保证学习者有能力将它们的言语行为知识转换成没有语言的情况。语用知识不仅仅是利用一系列的公式化的话语,它还需要大量的文化背景下的恰当的行为知识作用于各种新的语境。另一提升学习者言语行为生成能力的活动是模仿,或者叫做角色扮演。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者被要求扮演相关角色,而这些相关的角色要求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在准备时就会查阅大量文化信息以了解人物在剧本中的性格特征等。 这一活动的益处在于学生不仅能锻炼其语言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了解了文化,但学生的角色扮演有时缺乏真实性,即扮演或者模仿,而非真实的话语情景。

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的言语行为能力,帮助他们在外语教学中提升语用能力,还有许多方法值得探讨。许多教师使用言语行为的理论和方法后才意识到应该教育学习者如何去创造生成话语,如何培养其言语行为。

4 结语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目标文化的教学是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然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在语用能力下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Kelly L G.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M]. MA: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76.

[2] Stern 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责任校对龙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44

20160524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课题(EIJYB2015-11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外语联合基金项目(15YBA227);2015年娄底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

张点(1983-), 女, 湖南娄底人,讲师, 硕士,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7-0142-0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言语跨文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关于冬天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