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转型

2016-03-20 03:55北京
老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十国集团峰会杭州

文 宗 平(北京)

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转型

文 宗 平(北京)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G20(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虽已落幕,其深远影响却如浩浩江潮,从钱塘江畔涌向广阔的大洋。

凝聚全球共识 实现“两大转型”

G20杭州峰会的举行,恰逢世界经济增长和二十国集团转型的关键节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承载了各方高度期待。

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此次峰会通过了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杭州共识”。更值得关注的是,会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各方决心从根本上寻找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之道,全面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将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付诸具体行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8年,全球GDP平均增速仅为3.5%,低于危机前5年1.6个百分点。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产能过剩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在一些发达国家严重依赖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刺激的当前,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成果 《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强调,结构性改革是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与宏观经济政策一并使用时,能够提振信心、促进需求和增长。

习近平主席在杭州峰会期间,提出G20“两大转型”的重要目标,得到与会各国的普遍认同。推动二十国集团实现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是中国为G20擘画的新的发展图景,将进一步巩固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地位,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实现“两大转型”,是G20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关乎所有成员的切身利益。集中了当今世界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的二十国集团,应防范全球性危机而生、因应对危机而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采取果断行动,使世界经济免于崩溃而走上了复苏之路。这场危机,让人们记住了二十国集团,也确立了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国际社会期待一个更有责任、更有担当的二十国集团,期待一个能够引领国际经济合作潮流的二十国集团。二十国集团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就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

应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增进全人类福祉,需要G20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眼下,世界经济困难重重,不仅传统强国的经济活力不强,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下行压力,需求疲软、投资低迷,新旧动能青黄不接。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问题叠加,让原本复杂的世界经济更加复杂。人道主义需求,包括至少6500万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的需求,已达到几十年未见的程度。一些发达国家开动“印钞机”,只能稳住一时发展,但不可持续。

实现“两大转型”,还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更好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些年全球治理面对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的;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同时,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世界经济出现“有整体目标,无全面协调”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镌刻“中国印记” 贡献“中国方案”

G20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世界舞台上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在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最为多元的关键当口,中国作为东道主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为全球治理顶层设计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让世界经济从杭州再起航。

53场活动、33场双边会谈会见并同其他来宾进行接触交流、1份公报、28份具体成果文件……习近平主席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开展了密集的主场外交活动。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发表的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成为峰会期间中国理念最集中、最系统的展示。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阐述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提出五个“坚定不移”重要理念,围绕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关切,着眼困扰世界经济的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

对此,印度中国研究所副主任郑嘉宾认为,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步伐缓慢,但在这一点上,中国是先行者。一个摆脱了旧增长模式、创新发展的中国,将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探出“新路”。

结构性改革的“中国方案”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河北,中国钢铁大省,截至8月底,累计压减炼铁产能671万吨、炼钢产能493万吨,分别占国家下达任务的64.6%和60.1%;在产煤大省山西,1至5月,煤炭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4131万吨,下降11.1%。

为加快去产能进度,中国明确“完不成进度的”要严格问责;为保障资金用在“刀刃”上,重点加强使用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对于出现逃废债的情形,相关部门正在建立“黑名单”,进行联合惩戒……攻坚克难,凸显了中国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提出的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等主张,同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良方”。巴西总统特梅尔表示,中国长期将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全球提供了有益经验。本次峰会可以把“中国榜样”带给更多国家。

中国既倡导、提出国际经济合作的理念和倡议,也践行在先,促成了许多成果的达成:以深入推进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促成杭州峰会通过有关结构性改革文件;发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将落实发展议程同“十三五”规划有机对接,对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引领各国共同制定落实行动计划起到积极作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与中国项目助理安托万·迪凯努瓦认为,通过举办杭州峰会,中国展现了成熟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的担当与责任更体现在杭州峰会多个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次”: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峰会期间,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

展现大国外交 引领治理航向

“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习近平主席的论述,道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逻辑。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3年多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日益完善,行动坚定有力。

当世界舞台的聚光灯投向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中国再次向外界传递出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三个共同”体现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愿景。其中,加强全球治理是必经之路,二十国集团责无旁贷。这尤其需要各国砥砺前行,探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G20杭州峰会达成的共识,将使二十国集团在行动上有计划、在机制上有保障。中国已从边缘走向全球治理的舞台中心,世界正迎来经济秩序重建的新时代。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备受关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中,这是新时期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国发展对接世界发展的伟大创举,充分展现了中国自信、大国风范。

“杭州共识”已经达成,任务和方向都已明确,二十国集团应该成为行动队。有理由相信,二十国集团将以中国杭州为新起点,将德国汉堡作为下一个目的地,积极落实和推进杭州峰会各项成果,引领世界前进步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光明前景。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十国集团峰会杭州
杭州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图志
历届峰会回顾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环境治理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