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红军足迹 寻找长征精神
——“重走长征路”采访手记

2016-03-20 03:55姚绍辉
老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草鞋中央红军湘江

本刊记者 姚绍辉

踏着红军足迹 寻找长征精神
——“重走长征路”采访手记

本刊记者 姚绍辉

编者按:7月8日,中国期刊协会老年期刊分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联合采访活动,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启动。本刊记者和全国22家老年期刊的同行们一道,沿着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进行了采访。记者们顶着骄阳,冒着酷暑,在崎岖的山道上穿行;在弹痕累累、纵横交错的战壕遗迹上,追寻当年红军战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身影;在松柏掩映的红军烈士墓前,献上花圈,默哀致礼,凭吊先烈英灵……

于都:一双草鞋的故事

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1934年,长征出发前,中革军委决定扩大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积极响应,年迈的老母亲送来了儿子,年轻的妻子送来了丈夫,仅于都县就有23,300多人参加了红军,还有大量的青壮年作为民夫跟随红军长征。在赣南老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参加红军。红军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子弟兵。

老红军谢志坚珍藏的草鞋

7月8日,采访团来到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摆放的一双草鞋,深深吸引着记者的目光。它不是用稻草做成的普通草鞋,而是用黄麻编织而成的,做工精细,美观大方。

这双与众不同的草鞋,蕴藏着一段不同寻常的革命故事。

20世纪20年代末,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穷苦出身的谢志坚参加了红军。同村一位叫春秀的姑娘对正直勇敢的谢志坚十分钦佩,爱上了这位年轻的红军战士。1934年10月,春秀得知谢志坚要随红军部队长征,于是,她用黄麻精心编织了一双草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谢志坚。在长征途中,谢志坚宁愿打赤脚,也舍不得穿这双饱含深情的草鞋。这双草鞋他只穿了短暂的两次。一次是当地老百姓用船护送红军过金沙江时,让谢志坚想起了春秀送草鞋时的情景,他情不自禁地穿上了草鞋;还有一次是在强渡大渡河的时候,当时战斗十分激烈,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谢志坚又一次穿上了这双草鞋。新中国成立后,谢志坚带着草鞋回于都寻找春秀,得知在红军长征后不久,春秀就被反动派杀害了。之后,草鞋的故事被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得知,便找到老红军谢志坚,希望他能将这双珍贵的草鞋放到纪念馆陈列。起初,谢老怎么也舍不得,在工作人员的再三恳求之下,他才特意为草鞋系上了彩色红心绣球,将它送到了纪念馆。

80多年后的今天,赣南苏区依然流传着许多类似一双草鞋这样壮美动人的故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由衷的支持。老百姓认定红军是代表自己利益的军队,从而毫无保留倾其所有,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个儿子都送给了红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就是告诫全党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支持始终是取胜的根本所在。

信丰: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个师级干部洪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充满着革命的豪情与浪漫。实际上长征的历程异常残酷艰辛,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九死一生”。据有关统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时,作战部队有86,000人,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仅剩8000千人。红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7月9日,采访团来到江西省信丰县新田百石村。当年中央红军在这里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打了长征第一仗,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个师级干部洪超的鲜血就洒在这片土地上。

洪超,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是彭德怀手下的一员虎将。1934年10月20日,洪超率部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锋部队通过赣县塘坑口,向信丰新田百石村挺进,准备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陈济棠指挥的粤军在沿线修筑了数量众多的碉堡。据有关史料介绍,红军和陈济棠达成了借路协议,本不该打这一仗。而实际上,由于红军先头部队行军速度快,到达白石村时,陈济棠借路给红军的命令还未传到前线。21日上午10时,红三军团第四师10团向百石守敌发起猛烈的攻击。数百敌人收缩在村里一座建筑坚固的万人祠里负隅顽抗。师长洪超亲自来到前沿观察敌情时,被围墙内的敌人射中头部,当场牺牲。洪超牺牲时,年仅25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百石村前的山腰上。

2005年,张爱萍上将(曾任红4师12团政委)的女儿张小艾循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来到百石村,找到了洪超烈士墓,当时的烈士墓还只是个简陋的土堆。在张小艾的建议下,当地政府重修了洪超烈士墓。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题写了碑名。

洪超的牺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红军高级将领亲临一线指挥的作风以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正是因为在每一次战斗中,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英勇无畏、冲锋在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所以红军才能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伍,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采访团记者寻访新圩阻击战战场

灌阳:湘江战役之新圩阻击战

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但要同围追堵截的敌军作战,还要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经历了多次重大挫折,湘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7月11日,采访团来到广西灌阳县新圩乡。这是一个群山环抱、景色秀丽的乡镇,村里修起了水泥路,老百姓盖起了新房子,一片和谐富足的新农村景象,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留下的印迹。80多年前,这里曾是著名的湘江战役的主战场,红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殊死阻击战,1万多名红军将士为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倒在了这里。

1934年11月28日起,红三军团5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亲率14、15团和军委炮兵营领受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守三天至四天”的命令,在马渡桥至枫树脚一线阻击桂军两个师近万人,血战4天3夜,红5师损失过半,师参谋长胡震也牺牲了。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悲壮的一次战斗。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将领对脱离中国实际的“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在战略战术上的严重错误极为不满,在遵义会议上,深刻了解中国实际的毛泽东被重新推上了领导岗位。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彻底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变得更加机动灵活,取得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一系列胜利。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草鞋中央红军湘江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七十七双草鞋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巨鞋”
爷爷的草鞋
一日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