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函数分解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趋势研究——以江苏省县域发展为例

2016-03-22 08:39余西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县域

杨 寅,余西亚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基于生产函数分解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趋势研究——以江苏省县域发展为例

杨寅,余西亚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本文通过分解生产函数,以江苏省县域为例建立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苏南、苏中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均呈现出了倒“U”型发展趋势,苏北县域的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较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生产函数

1 引言

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21世纪初,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7.66%,到2013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3.73%[1].新时期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在规模和形式上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其机制在于转出劳动力为非农部门创造了相对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我国的发展实际来看,在同一个时间截点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结构类型中以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较大[2],这一点得到了多数研究的支持.但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的发展趋势来看,有关规律性的研究仍存在分歧.有学者得出的结论认为,1993年以来,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U”型发展趋势[3],而有学者认为是倒“U”型[4],还有学者的研究结论证实在不同阶段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发展趋势有所不同[5].

比较而言,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或省际的宏观经济层面上,而关于基础层面的研究结论较少.本文认为,县市的发展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新的视角.县域经济体量虽小,但“五脏俱全”,基础性强,因而相关的研究能够得出更加贴合实际的结论.鉴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例,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模型及框架

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的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借鉴钱纳里等人的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测算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如潘文卿(1999)所提出的方法[6];二是通过对生产函数进行分解,测算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份额,如胡永泰(1998)、齐明珠(2014)所提出的方法[7-8].本文对于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的测度,主要基于对生产函数的分解.

假设一个经济中的生产部门分为农业和非农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两大部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分别以下标1和2表示.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Y表示产业产值,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α和β为要素的产出弹性.

(1)式和(2)式两边均取对数,可得:

对于经济增长的分解如下:

上式中的第五项为劳动力要素变化的配置效应,即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用CEL表示为:

其中,参数α2和β2需通过对(3)式和(4)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本文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设置了两个层次的实证分析框架:以江苏省2013年及以前的48个县(区)域各自的经济发展数据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基础;将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县域数据分别进行加总,得到三大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即第一个分析层面;江苏省所有县域数据全部进行加总,得到江苏省县域第二个层面的数据.时间跨度上,本文选取了1994年至2013年共20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

3 实证分析

根据(5)式,产业产值和从业人数数据可以直接从历年的统计年鉴中获得,而资本存量数据则需要进行估算.本文运用永续存盘法来对江苏省各县域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永续存盘法公式是:Kt=Kt-1+(1-δ)+It

(6)

其中,Kt是第t时期的资本存量,Kt-1是第t-1时期的资本存量,It是第t期的投资量,δ是资本折旧率代替.所有绝对量均以不变价进行计算.

在数据的获取上,借助宗振利等(2014)的研究[9],本文运用了江苏省1978年三次产业的投资数据和固定资本折旧率数据.同时,运用《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历年的三次产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换算成1978年资本价格),计算得出江苏省1978~2013年历年的三次产业资本存量,并以1994年数据作为测算各县域资本存量的基年数据.对于1994年江苏省各县域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本文运用产业总产值、农机总动力和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价合计值作为替代指标,按照加权将江苏省资本存量在各县域中进行分配估算得出1994年江苏省各县域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

根据(3)式和(4)式,本文回归估算了江苏省县域总体的生产函数,并得出第一产业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α1和α2分别为0.33和-0.4,第二三产业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β1和β2分别为0.43和0.67.按照(5)式,测算出历年江苏省县域总体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如图1所示:

图1江苏省县域总体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

以相同的方法,计算得出苏南、苏中和苏北县域总体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生产函数的要素产出弹性后,计算得出历年的三大区域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如图2所示.

图2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总体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

从上述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县域总体层面的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在1994~2013年这20年间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发展趋势,在2004年前后达到最高点;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县域总体层面,苏南和苏中县域呈现出的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同样在2004年以前递增,2004年以后逐渐递减;苏北县域的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则在20年间呈现出较小幅度的波动变化,2004年前后的配置效应达到最大值.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生产函数的分解,对江苏省县域总体层面以及三大区域县域层面对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江苏省县域总体和苏南县域、苏中县域的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的发展趋势.说明在江苏省县域总体层面和苏南、苏中县域层面,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的边际值逐渐下降,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具有边际递减性,发展趋势收敛.

第二,江苏省县域总体层面、三大区域县域层面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可推断,促成经济增长的其他要素(如资本)数量、要素配置效应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增长对于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的依赖作用正逐渐减弱.

第三,从三大区域县域层面可以看出,苏南和苏中县域在近20年间的县域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要显著大于苏北县域.这说明苏南和苏中县域相比苏北县域更好地吸收了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

综上可知,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仍将继续存在,但这一效应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引导农业劳动力充分、合理的转移.要通过有效的产业和就业政策,提升转移劳动力的配置效应.同时,要建立健全县域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转移劳动力在县域城镇扎根,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从而提升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和综合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和总体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2013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较上年增加1138万人[DB/OL].2014[2014-01-20].http://www.chinanews. com/gn/2014/01-20/5755013.shtml.

〔2〕盛来运,付凌晖.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1):4-12.

〔3〕丁霄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中国农村观察,2001(2):18-24.

〔4〕徐现祥,舒元.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效应[J].世界经济,2001(5):17-23.

〔5〕胡兵,赖景生,胡宝娣.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5(7):9-13.

〔6〕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测评[J].统计研究, 1999(4):31-34.

〔7〕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在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3):31-39.

〔8〕齐明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127-135.

〔9〕宗振利,廖直东.中国省际三次产业资本存量再估算: 1978—2011[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3):8-1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县域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结构及其变迁规律研究——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2014SJB019)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3日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116-02

猜你喜欢
县域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党委引领 同向发力 努力打造联动监督的县域样板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如何激活县域经济农业活力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