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药煎煮方法的影响因素

2016-03-24 13:54刘恬佳黄晓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伤寒论影响因素

刘恬佳,黄晓巍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古今中药煎煮方法的影响因素

刘恬佳,黄晓巍*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摘要:古代与现代中药煎煮方法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二者即存在着联系,也存在着不同。古代药物通常不需要先进行浸泡,而现代药物煎煮前需要浸泡一段时间;古代在水量的控制上有严格的标准,而现代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古代煎煮药物所用器具以砂锅为主,而现代则在古代的基础上发明了中药煎煮机等。如今的中药煎煮方法,在沿用了古代先进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有效结合了现代知识进行了改革,对后人研究和制定管理规范提供了依据,能进一步实现合理用药,使药效得到全面发挥。

关键词:煎煮方法;《伤寒论》;影响因素

中药汤剂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剂型,其正确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要。在我国古代众多文献中都有相关中药煎煮方法及影响因素的详细记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药煎煮方法在一些方面都有所改进,现将古今中药煎煮方法的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1古代煎煮法的影响因素

1.1煎煮火候[1-4]煎煮汤药所用的火候有很多种,可以分为微火煎煮、文火煎煮、中火煎煮以及武火煎煮[5]。其中的文火通常用以降低药效,武火通常用于提升药效。一般情况下,若是没有具体的说明,那么大都是先用武火进行重要的煎煮熬制,待水沸腾之后,再用文火进行进一步的煎煮与熬制。

1.2煎煮时间古代中常以煎煮水量来判定煎煮时间,并且认为治疗作用方面也影响煎煮时间。一般要求解表药:头煎 10~20 min,2煎10~15 min;一般药:头煎25~30 min,2煎20~25 min; 调理滋补药:头煎 30~35 min,2煎 20~ 25 min。此外,加水量、药物质地、火候等都对其有影响。

1.3煎煮次数通常情况下,1剂方药进行2次的煎煮则最好。并且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重要的汤药每进行1次的煎煮,就可以提取出百分之四十五的有效成分。

1.4煎煮方法先煎:《金匮要略》中,有4种类型的药物需要进行先煎。1)难煎的药物,如枣仁;2)质轻量易吸水的药物,如茵陈等;3)具有恶性刺激性气味的药物,如蜀漆等;4)麻黄,使用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煎熬,将其上层的药沫去除。后下:大黄、桂枝等药物在方中需要后下才能发挥其药效,栀子豉汤类方剂在煎煮上都采用后下法。去滓再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强药物的浓度,将药效发挥至最高,这些药的共同点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和枢机、解郁结的功效。包煎:车前子包煎这种用法在晋代就已开始应用,还有白蒺藜亦采用了包煎。烊化:在《伤寒杂病论》的载方中,主要成分有阿胶,因此在具体的煎煮过程当中,需要先进行熬煮,将其余味散去,将其药渣去除之后,将阿胶加入进行进一步的烊化[6-8]。

2.现代煎煮法的影响因素

2.1煎煮火候随着时代进步,出现了现代煎药机。其火候也可供选择。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先使用高火之后再使用小火进行慢煮[9]。

2.2煎煮时间现代认为药物煎煮时间应视患者病情再决定。例如甲骨类的动物或是矿物质的药物等,为了可以尽量将药物的成分熬煮出来,因此需要适度地将时间延长。而有些芳香性的中药成分的熬煮时间,则需要缩短,以防其中药物成分的丢失。

2.3煎煮次数通常情况下,在临床的具体治疗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的症状,所需要进行煎煮的次数也不尽相同,例如利用大黄泻下功效时,只需煎1次[10]。

2.4煎煮方法先煎:现代需要先煎的药物有坚硬的药物如龟板、鳖甲、磁石等介质类、矿物质类。除此之外,一些含有杂质的药物,需要适当地先煎煮药物取其浓汁。还有些因有毒要求先煎,如附子[11]。后下:在我国现代,一些药物的性能极具挥发性,比较适合在药物煮熬的最后加入,如薄荷等。去滓再煎:研究[12]表明,去滓再煎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效果。包煎:现代带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和粉状药物等在煎煮时都宜包煎,以免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烊化:现代有些药物为避免煎煮时药物黏底糊锅,有效成分散失,需要进行烊化,如阿胶等胶状物。

3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对古代和现代中药煎煮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古代与现代的中药煎煮方法在煎药器具、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方法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如今的中药煎煮方法,在沿用了古代先进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有效结合了现代化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笔者对于煎煮方法涉及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为后人对中药煎煮方法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也为医疗机构制定《中药煎剂操作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推动实现中医现代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原静崴.《伤寒杂病论》方药煎服方法的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4.

[2]张晓平.大剂量与中、低剂量中药复方汤剂煎出率比较[J].传统医药,2007,16(12):58.

[3]王竹兰.《伤寒论》汤剂煎煮法与汤剂制备规范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4]曾宪斌.中药煎煮火候浅探[J].江西中医药,2009,40(12):11-12.

[5]杨佼,陈宇征,吕文良.浅谈中医的火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6):549-551.

[6]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7]马红.浅谈中药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J].内蒙古中医药,2014,9(1):80-81.

[8]冯惠应.中药煎煮时间、次数与药效关系的研究[J].药品评价,2004,1(5):394-395.

[9]朱美莲,程舒里.浅谈用中药煎煮机煎药的利与弊[J].中国药业,2001,9(10):35.

[10]钱荣军.刍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J].淮海医药,2005,23(3):243-244.

[11]田军军,刘莹,冯广义.中药汤剂煎煮法和有效成分溶出率关系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8,28(5):373-374.

[12]车京梅,任世禾,许伟英,等.芳香类中药饮片煎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10):888-889.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methods

LIU Tianjia,HUANG Xiaowe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methods vary,the paper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ad books,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which boiling method to organize related content summary found that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the two,there are also different.Specific features:ancient medicines usually do not need to be soaked and pre-modern drugs need to soak boiling for some time.In ancient times,there are strict controls on water standards,while modern is no clear requirement;ancient decoction of drug used to casserole-based appliance,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based on the in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machines.Toda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method,follows the ancient ideas advanced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modern knowledge reformed,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study and formulate management practic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achieve rational drug use,so that efficacy be fully realized.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boiling method;Treatise on Disease;factors

收稿日期:(本栏责任编辑:张海洋2015-10-10)

文章编号:2095-6258(2016)01-0043-02

中图分类号:R283.1

文献标志码:A

*通信作者:黄晓巍,女,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5948000740,电子信箱-15948000740@163.com

作者简介:刘恬佳(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分析学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2014ZD6)。

DOI:10.13463/j.cnki.cczyy.2016.01.013

猜你喜欢
伤寒论影响因素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伤寒论》中灸法禁宜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