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示

2016-03-25 04:09贺仲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

贺仲明



我们为什么关注文学生活?——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启示

贺仲明

摘 要:文学生活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学术热点,正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兴趣。文学生活研究蕴含着一种新的文学观,就是不局限于文学自身来理解文学,而是充分关注和考察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特别是文学的社会接受和社会影响。这一研究深刻关联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即网络信息时代的应运而生。这一研究运用了社会调查、科学统计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区别于一般的资料统计,具有独特的深度价值。当然,要做好文学生活研究并非容易之事,它需要有思想的全局性、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实证精神,还需要从选题到设计到调查的多方面细致周密的工作。文学生活研究能够带给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新的启示,但它尚处在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关键词:文学生活;社会;调查;研究

“文学生活”研究是近年来在当代文学界兴起的一个学术热点,但关于其内涵、性质和价值,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也始终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研究持怀疑和淡然的态度。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与传统文学研究有很大差异的研究方式,以及如何看待它的价值意义?在近三年多时间里,笔者较广泛地涉足这一领域,进行了多个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其间,笔者也遭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但更坚信这一研究的意义,对其研究方法也有不少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文学生活研究在根本上关联着文学观和文学研究观的更新。也就是说,它对我们的许多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在我们的主流文学观中,中心一直都是作家作品,文学研究亦然。然而,文学史上也偶有不同的观点。典型如20世纪西方文学界兴起的“文学社会学”,侧重于研究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文学的生产和消费。

文学生活研究的实质与文学社会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文学生活研究”的核心是文学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接受,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这些是文学与生活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联系,也是文学生活的基本内涵。此外,民间文学生态,诸如民间文学社团、民间文学期刊等,长期被主流文学界和文学研究界所忽略,但也是文学生活研究的重点。其他的侧重于文学的社会属性内容,如文学生产和文学管理等,也是文学生活研究的内容但不是最主要的关注对象。可以说,文学生活研究立足于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从文学出发,却不停留在文本上,而侧重于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重点考察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接受和影响情况。

文学生活研究的出现与意义都密切关联着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当前时代,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传统的纸质文学媒介已经逐渐被网络文学媒介所取代。在快速的社会交际中,文学正逐渐失去自己的独立空间,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在中国,情况又有所特别,商业文化正与政治文化共同主导着社会文化的现实,精神、文化的基本功能正在丧失,金钱为主导的消费文化正将社会推向绝对的物质主义,影视、游戏等纯粹消费型的娱乐文化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从文化发展角度说,迫切需要文学这样具有更高精神价值的文化进入社会,发挥其文化观念的功用,以精神的姿态来关心和介入现实。这既是文学的基本功用和职责,是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重要功能,也是时代对文学的重要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本身就包含有作家作品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在不同的时代和个人那里,对文学的认识有不同的侧重。在上世纪末的文学界,曾经出现过很强烈的“纯文学”声音,认为文学应该坚持个人属性,祛除意识形态功能。在文学受政治过多束缚、严重匮乏自由的政治背景下,这一思潮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在今天,时代现实已经发生了大的改变,需要以“生活”和“社会”来取代原来的“个人”和“自我”。

在这种情况下,再将文学局限于内部的作家作品,显然不太合适,也难以让文学发挥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事实上,纯文学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小,呈现非常严重的萎缩局面。与之相应的是,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却方兴未艾。虽然不一定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作为文学成功的评价标准,但重视文学的社会效果却很有必要,因为文学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不可能完全离开社会。如果让文学成为纯粹的自娱自乐,文学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丧失其基本的社会属性。

文学研究也是这样。“文学生活”研究是对文学内部研究的拓展和丰富,在现时代,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已经非常密切,甚至说,不关注文学的社会效果已经很难准确地理解和认识文学。局限于文学内部的传统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关注文学的社会属性是大势所趋[1]。这一点,对于与现实关系本来就很密切的当代文学研究尤为重要。如果再像以往一样束缚于单一的作家作品,就很难实现这一学科研究的价值,丧失其“当代”的独特功能。当然,这些需要辨析文学生活研究与泛文化的文学研究之间的区别。泛文化的文学批评是近年来很盛行的文学研究方式,就是将文学当作文化的普通一部分,完全忽视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以至于文学研究就只关心其中的文化因素,文学研究基本上等同于广告、传媒研究。我们反对将文学封闭起来,做纯粹的审美研究,却也不赞同完全忽略文学的个性,将文学当作普通文化的研究。文学生活研究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又将二者有所结合。

在时代和本土现实要求下,文学生活研究应运而生。其价值意义也密切联系着中国现实。

其一,它能够更好地沟通文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总结文学与社会大众关系的经验教训,并对现实文学和状况作出针对性的反应。中国新文学与现实大众的疏离很值得反思。因为新文学发展了近一个世纪,但它与大众之间始终不亲近,这是对新文学发展构成困扰的大问题[2];同时反思也能更好地促进现实文学发展,以及当前文化的改变。因为将文学现实与生活综合考察,必然会发现当前文学存在的某些问题与症结所在,对现实文学应该有参考意义,并对当前文化建设有所启迪。举例说,文学生活、文学阅读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大众的文学趣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大众文化的高度和趋向,社会人文精神、伦理精神也都与文学阅读有着密切关联。了解和研究当前社会的文学阅读情况,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社会文化,促进其提升,都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其次,文学生活研究的意义体现在它独特的深度上。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听到质疑声,意思是文学生活调查有各种媒体、专门调查机构在做,如社科院每年都出版文情白皮书、国民读书调查,等等。你们一个学校研究机构,怎么能够与他们相比,你们的工作不是多余的吗?这其实是对文学生活研究的一种误解。文学生活研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单纯的数据统计,而是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它能够具有自己的独特视域和深度,还能够发掘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

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们现有的数据统计都是宏大的,难以触及具体的复杂情况。我们的调查就不一样,我们都是从具体的细致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寻找到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它们完全能够对我们的文学、文化现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我们调查研究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阅读情况,特别关注作家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情况。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学界与古典文学的关系具有当代价值,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而且,它立足于实证,有实在的材料为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第二,我们的研究是统计和个案调查相结合。这也是单纯的数据统计所无法比拟的。很多情况,只有在具体细致的数据与典型个案调查中才能发现。比如对农民工的文学阅读调查,我们的主观印象是农民工文学阅读肯定少,但调查数据表明他们的文学阅读比例不低,甚至比许多阶层高。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不相信。但经过深度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主要源于农民工的生存条件限制。那些条件差的,年龄比较大点的农民工,没有电视看,也不习惯现代娱乐,就只能选择读点书。当然,农民工中也有非常喜欢读书的,呈现极端的反差局面。就个人体会,不深入到调查对象当中,是绝对得不出真实有效结论。第三,我们的研究是文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是将文学研究向社会文化的延伸,视角的开放和多元,能够突破原有的、较为狭窄的视域,对许多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拓展出新的学术空间,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其三,对于研究者本身来说,文学生活研究也是一个有意义的锻炼和自我完善。传统文学研究者,包括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多将自己的学术视域局限于文学圈内。其实,由于学科特点,现当代文学研究绝对不可忽视与现实的关系(即使是古典文学,其实也不应该完全忽视这种关系)。你再怎么避世而居,再怎么纯文学,它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现实的。而且,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没有理由回避对现实的关注。所以,对于习惯于封闭在文学内部做研究的现当代文学学者来说,关注文学生活,投入到对文学现实的思考和调查中,更深入广泛地了解社会,确实是有意义的锻炼,是真正的“接地气”。从学生角度来说,有机会参与文学生活调查,对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他们认识和关注现实社会。比如,通过对农民工文学阅读的调查,大学生对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认识深入了许多,相应也能促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也能得到培养——对于所谓的90后、00后大学生,在商业文化的熏陶中长大的一代,这种责任意识是有必要加强的。

文学生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做好这一研究并非易事。有人误以为文学生活调查研究很简单,无非就是找几个数据,统计一下就行了,其实远非如此。根据笔者的经验,做一项真正质量好的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所付出的努力比写一篇文学研究论文要难。好的方法是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深入的重要前提,缺乏了好的方法,有可能窒息文学生活研究的生命力。在这方面,文学生活调查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笔者以为,研究者最重要的素质包括这几方面:

其一,社会关怀精神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文学生活研究是对文学社会性的考察,如果研究者没有社会关怀精神,就很难真正用心投入,也很难找到重要的问题——而问题意识的有无,是决定文学生活研究成败的关键。因为只有找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接榫点,找到具有问题的重要症结,才能实现文学生活研究的目的。说到底,文学生活研究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要找到文学在社会传播和影响中存在的某些具有普遍价值的问题,为文学生产者、传播者、研究者提供一些启迪和思路,促进问题的缓解与解决。

当然,问题意识只是研究的先导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武断。在带着发现问题的意识进入研究之后,更重要的是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材料分析。这种分析是问题意识的延伸,它可能深化对问题的思考,也可能改变认识问题的角度,甚至可能对问题有所转化——对于问题来说,这应该是最好的伸展方式。因为任何问题的提出,最需要得到的是解决,而更多的方式则是深化其认识、启迪其思路。所以,带着问题进入研究和深化研究,是问题意识的根本,也是正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其二,思想的全局性和开放性,特别是具有科学的实证精神。我们以往习惯于在文学内部认识文学,它会带来很多思维和方法的囿限。文学生活研究就要开拓视野,将文学放在更广阔的现实社会和文化当中去认识。这需要调整我们传统的研究习惯,包括研究方法和学术思维方式。比如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做文学内部研究,一般都会从比较感性的方面来认识文学。这与文学的特点有关,文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不是那么明确、精密,甚至可以说,朦胧、歧义就是美的一部分。但在文学生活研究中,就要特别注重实的一面,侧重于理性分析。再如在思维上,要坚持对数据的信任,相信数据,以之来克服传统观念,并寻求思维的开拓和深入。笔者在做作家文学阅读调查中就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平常看作家写的各种创作谈,基本上谈的都是如何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更有许多作家明确表示不读同时代国人的作品,也不关心中国当代文学。然而,我们的调查数据与作家们的表述存在很大差别。数据表明:中国作家并非不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其关注程度甚至并不低于他们对西方文学的热情。我们一开始也难以相信这个结论,但经过更细致的分析,我们对问题才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当前中国作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群体分化,那些来自底层、经济落后地区的作家,占据了中国作家(包括半业余的作家)的大部分,他们的文学趣味、阅读趋向与那些成名作家和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作家存在很大差异。这些作家非常关心当前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有所隔膜。只是由于文学地位和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声音不太能发出来,我们平常读到的,都不是他们的声音——尽管他们的人数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相信数据,以数据说话,确实能够让我们开拓对文学和问题认识的思路,能够让我们见识到更复杂的文学生活世界。

当然,我们不只是体会到艰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具体说,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要经历从选题到设计到调查到统计分析和写作等多个阶段,要做多方面的漫长工作,就笔者感受最强烈的,是以下三个阶段中的方法。

一是选题。进行一项文学生活调查,最初的工作就是选题。文学生活说起来非常宽泛,似乎只要与文学有关的就是文学生活。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这些内容都能够被纳入到文学生活的研究之中,它需要选择、甄别。在选题时,一定要对文学和社会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到什么问题有意义、值得深入调查,以及这一调查是否具有可行性,我们能否承担这一调查所需要的财力、人力和精力,等等。必须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前期考虑和准备,只有在对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调查题目。在这当中,需要有社会意识和学术眼光,需要研究者对文学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只有如此,才可能寻找到有价值意义、有典型性的“真题目”,否则就可能是似是而非的“伪题目”。

二是调查问题的设计。选题之后,就是设计调查问题。这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工作。它必须是有针对性的问题,充分考虑受调查者的具体情况和感受。比如,调查对象是农民,无论问题本身还是语言,都要尽可能日常化、简单化;调查对象是大学生、作家、记者,又要针对其专业和职业特点,与其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在问卷题目上,既要有代表性,又要切实,不乏味,数量不能太大。点面结合是最重要的。文学阅读和接受的一部分状况,比如阅读数量、书目等,可以透过数据体现出来,但是还有一部分,比如影响、效果等,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心理和感受,很难完全依靠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对那些在数据上无法深入反映的一些问题以个案访问的方式进行补充。

第三是调查。文学生活研究绝对不能离开调查,或者说,要真正进入和深入文学生活现场,寻求到第一手材料,调查绝对不可能少。这中间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从调查对象的寻找和选择,到如何让调查者认真参与,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调查方法可以多样化,借助于多种形式。最传统也是最实用的,还是深入调查者中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它包括数据问卷调查和典型个案调查。其中,个案调查很值得重视,也应该是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个案调查不是随意而为,而是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要选择能够代表一定面的典型,这样的个案访谈才能对调查有促进和深化作用。个案调查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如何让调查对象配合你,比较深入而真实地展开调查,确实要花费一定心思。但真正深入的个案调查也往往能够带来有价值的收获。比如笔者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农民工的文学阅读比例并不如我们想象的低,甚至比一般国民还高。带着不理解和困惑的心态,笔者深入调查了几个在年龄、学历、工作环境存在差别的农民工。通过调查,我认识到工作环境对农民工的文化娱乐方式有很大影响,那些受限制较多的农民工,就较多地选择了文学阅读作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3]。

在整个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严谨的态度。文学调查需要真实、全面的数据,对此,不少人存在担心,认为很难让调查者配合,就难以做到数据真实,从而影响调查的真实性。其实,只要调查者准备充分,态度严谨,绝大多数受调查者都会认真配合的。在这方面,调查者的态度是最关键的,如给予调查者一定的思想引导和物质鼓励,特别是跟他们说明调查的科学性和非盈利性,会直接影响到受调查者的态度,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从数据整理、统计到分析的各个阶段,也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只要一个环节存在问题,整个调查研究的结论就可能完全失效,功亏一篑。

当前社会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呼唤着文学生活研究,而对文学生活的调查研究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笔者对当前文学与社会关系状况的认识,并由此生出了对许多问题的新的感受和启示。

最直观,也最迫切的一点,就是文学与社会之间的严重疏离,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严重降低。这一点我们早有直观,但是调查出来的具体数据还是更真实和更具有冲击力的。从文学读者的角度而论,相对于影视艺术、网络和手机文学、电子游戏,文学所占的接受份额非常之小,而且,纸质文学书籍的阅读者已经高度集中在学生群体中——他们的阅读更多是学习和专业的需要。从文学期刊和出版而论,相当数量的省级文学期刊发行量只有3000册左右,最少的不到1000册,其中还包括免费赠阅的数量。出版方面,除了少部分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印数能够过万册,大部分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集的印数都在3000册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都严重滞销……仅这几个数字,就可以清晰地说明文学在现实中的边缘化程度有多严重。根据我们的调查,80%以上的人认为文学对他们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只有6%的人认为文学对他们影响较大或很大,而他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还是源于学生阶段的文学阅读。我们这一调查还是在城市中进行的,可以想象,如果将农村大众结合起来,这一比例肯定会更低。

作为一个文学从业者,对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力颓势当然略有沮丧,不过,我还是不赞同对文学未来持悲观的态度。因为我们调查中的另一些数据也能够给予我们一些乐观。首先,文学总人口也不算特别小。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比例虽小,总数却还是很大。无论在哪个阶层,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到中高层的白领、企业家,依然有不少人挚爱文学。即使是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中,也依然有一定比例的文学人口和爱好者。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如重庆、甘肃、宁夏,文学爱好者和业余创作者数量很可观,民间文学社团组织和文学期刊很发达。其次,如果将文学的范围拓展开,将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等纳入其中,那么,文学的读者数量会有很大的改观。一些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点击量动辄达到数百万,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包括西方文艺理论家,很多人都在感叹文学无用了,甚至提出“文学终结”“文学死亡”的观点。但我以为,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文学不会丧失自己的生存价值。相对于影视艺术,文学属于更接近精神世界、更高雅的艺术,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深化和升华的意义,这是影视艺术和游戏等绝对不可替代,也无法完成的。

当然,文学也需要改变自己,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和转化。其一,对文学现状持更开放宽容的态度。比如许多人一直坚持原来的文学定义,严守文学雅俗界限,反对将网络文学纳入文学阵营之中。这其实是对文学的自我禁锢。网络文学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文学存在,我们所呼吁的,不是拒绝它,而是引导它,关注它,促使它更健康理性地发展。再如文学政策,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从功用角度来看待文学,从文学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到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都特别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也将它当作意识形态来看待、来管理。但在今天,这种观念也许需要调整。文学已经远远不是“经国之大业”了,它的价值意义在于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张扬。所以,我们对文学的要求已经不应该是简单地为政治服务,而是提升到民族国家,甚至人类文明的高度。相应地,我们的文学管理机构、文化机构对文学的管理完全可以放松一些。

其二,强化文学与社会的联系。这中间,需要对文学自身进行反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文学边缘化?我们习惯于将它归咎于社会,但实际上,文学自身也未尝没有需要反思之处。热爱文学的人,特别是底层百姓,深感文学与他们的隔膜,似乎当前的文学创作与他们无关。包括当前文学的艺术形式,也还没有完全被普通民众所接受,他们所喜爱还是传统文学形式。此外,也许阻碍文学与社会联系的更重要原因,是当前文学在内容上距离普通民众也比较遥远。读者们更愿意阅读那些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阅读那些对他们倾注关注和热爱之情的作品——当然,这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真正了解他们的苦楚和愿望,与他们有心里的交流。文学的发展当然不能以读者为风向标,但确实也有值得反思和总结之处。以笔者主要从事的文学阅读调查为例,文学阅读的意义不只是对于文学,它对于个人、社会、品德,对于社会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往我们的文学界对此重视不够,值得深入思考。我们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个问题。这从更深层次上对文学从业者提出了警醒意义。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读者不愿意读,而是我们的文学距离他们太远,能够让读者喜爱的作品很少。

这对我们的文学生活研究也有启发。文学生活研究的目的,不是庸俗地要求文学为生活服务,更不是屈从于生活、权力和逻辑,文学生活有自己的原则和要求,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文学。事实上,从更深层次上说,文学生活研究不仅是调查研究,而且也可以适度介入文学,参与创造和改进文学生活。比如开展文学生活方面的活动,指导、介绍文学给大众,在文学与社会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这也许可以说是文学生活研究的副产品,却也可能正是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的真谛。

另外,在我们的调查活动中,也有一些没有解决的困惑。从研究方法上说,点与面的问题是最大的困惑。在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这同样也困惑着文学生活研究。因为文学生活调查的范围再广阔也毕竟是有限的,那么,这些调查有无代表性?有多大代表性?如何能够使其典型意义最大化?都是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从目的性上说,文学生活调查究竟以什么为中心?如果过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会不会与审美研究构成冲突?因为我们始终觉得,文学生活研究不应该脱离文学这个中心,它不是将文学作为工具,也不是以文学为附庸,而是应该始终关注文学的生存状态,关注文学的命运。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中心,掌握好文学研究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度,很值得探究。另外,究竟如何理解文学的功能,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也一直让我们有所困惑。典型如对《平凡的世界》的认识。这部作品广受读者欢迎,文学性却有明显局限。那么,究竟该如何定位这部作品?从理论上说,文学究竟是应该侧重社会功能,将读者利益和社会影响放在首位,还是将之置于边缘,将纯粹的文学性放在中心?二者的取舍并不那么简单,而是与社会文化有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很值得进一步探究。

最后,我们呼吁更多的人重视文学生活研究工作,期待更多的学者投身其中。说实话,文学阅读调查工作复杂繁琐,产生成果也比较慢。写一篇调查文章,需要花费写一篇普通研究论文几倍的时间,要经历从设计问卷、调查、整理统计、分析研究到写作成文的多个阶段。而且,学术界对这些成果还不是很重视,不把它当作是正规的研究论文,包括一些文学期刊编辑,都觉得它们与文学研究关系不大,不愿意发表这样的研究成果。所以,笔者呼吁大家能够正确认识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的意义,给予它积极的文学和学术定位,给予它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我们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生活于当今社会,清晰、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当前社会的文学状况,应该是我们无法回避、也值得重视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文学生活:新的研究生长点[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8):1-5.

[2]贺仲明.“文学大众化”讨论与中国新文学的自觉[J].中国社会科学,2006(6):144-157.

[3]贺仲明.农民工当代文学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8):6-12.

Why Are We Focusing on Literary Life?—The Significance,Methodology and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Literary Life

He Zhongming

Abstract:Literary life research is becoming an academic issue of growing interest to scholars.It implies a new literary perspective which gives full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social reality,especially the social acceptance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rather than interpreting literature within the confines of literature.The research is deep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change,namely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The research employs such methods as social survey,statistics,and case study,which are distinctively of great value.Surely,it is not easy to conduct literary life research,which requires global thinking,stro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scientific positivism as well as meticulous work ranging from selecting topics and designing research to conducting surveys.Literary life research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many subjects;however,it remains under exploration,with much doubt and confusion.

Key words:literary life;society;survey;research

收稿日期:(2015-12-30;责任编辑:朱世龙)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6.01.0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12&ZD168)。

作者简介: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社会调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