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天

2016-03-25 10:20蒋龙田留
解放军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帐篷官兵物资

蒋龙 田留

美国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关于诺曼底登陆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最长的一天》,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中外军队官兵的喜爱。作为空降兵部队一名基层指挥员,我曾多次翻阅此书,并以书中的经典战例教育官兵。然而,就在不久前部队组织的一次实兵演习任务中,我带领全连官兵暴也经历了最长的一天。姑且以此作为本文的标题。

战斗从凌晨开始

“咚!咚!咚!”晚春的一天凌晨四点,正在沉睡中的我,被连值日员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连长,通知你快速到营部开会!”突如其来的通知,让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出于军人的职业习惯,我隐约感到将有重要事情发生,于是迅速穿好衣服,摸黑跑步到营部。

“飞鹰二号,上级命令你连侦察引导小分队,于DHH时在某地区实施翼伞渗透,引导主力集群大规模空降空投,尔后协同航空兵对‘敌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营长的命令,验证了我的预测。

“通知值班员,吹哨,紧急集合!”“通知所有干部到连部开会!”受领完任务后,我快步跑回连队,一口气给哨兵安排了两项任务。时间刻不容缓。与指导员简短商议后,在干部会上,我传达上级作战指示,对干部进行任务分工,要求大家针对担负任务,分头展开行动。

“同志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每名同志都要发扬上甘岭精神,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连队人员已列队完毕,我下达战斗任务,指导员对全连官兵进行战前动员。“早就想真刀真枪演练一次了!”官兵们摩拳擦掌,兴奋异常。

作为一支动在天上,打在地面,降在敌后、用在关键的战略兵种,空降兵的核心作战优势在于远程投送、快速深入敌纵深实施垂直夺要。近年来,机关经常不打招呼地拉动部队,上高原、下海岛,入戈壁、进森林,进行各种地形条件下空降空投试训,熟悉不同战场环境、收集各类作战数据,锤炼全域作战硬功。

一场战前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展开。打开战备物资库,领取战斗装具和引导打击器材;到伞库,请领已经折叠好的战备伞具,分发干粮……应急在战时,功夫在平时。部队扎实的备战水平和官兵过硬的战斗素养,这时真正体现了出来:每名官兵都是小步快跑,虽然作战物资请领、分类、捆绑繁杂,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这都不是我担心的,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随身携带作战物资。作为此次演习的空降引导打击小组长,我将带领队员完成“敌”后目标实侦察,引导大部队空降空投,并召唤航空兵对目标精确打击。这将是我们首次执行远程空降引导打击任务,首次引导航空兵多批次活力精确打击,首次高空翼伞渗透进入目标区域……任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携带作战物资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除了携带生活用品和特殊环境下跳伞的防护器材,还耍随身携带引导打击装备。

如何让那么多的作战物品装进容积有限的背囊内,着实让我费了很大脑筋。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把背囊分成四个空间,最低端放置生活物资,防护器材放置中间左侧,右侧放置单兵干粮,引导器材和特种装备等作战急用物资放在最上端。这样一规范,没想到,小小的背囊竟“吐”下了五大类38件重达30公斤的作战物资。虽然块头有些大,但丝毫不影响跳伞和战斗动作。

“登车!”经过精心准备,我带领连队官兵乘车转场至中原某出发机场。只见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一架架轰鸣的战机早已在机场跑道上等候我们。

“迅速披挂伞具和武器装备!”到达机场后,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我们迅速进行登机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参加过跳伞的人都知道,地面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空中跳伞安全和地面战斗,所以大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上午八点整,战鹰马达轰鸣,开始预热和滑行。“登机出发!”经过漫长的准备、等待,我和队员终于登机起飞。

考验不仅仅在战场

好多人说,坐飞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可对于我们伞兵来说,只能用“痛并快乐”来形容。

由于演习地域在数千公里外的某高寒地域,需要5-6个小时的远程空中输送。虽然我们这群队员都跳过300多次伞,乘坐过装备大大小小的军用运输机,但对于我们来讲,每一次乘坐飞机都有新的感受,其中的味道只有我们知道。

这次演习任务明显不同于平时跳伞训练,由于空中待机时间长,飞行高度高,机舱空间狭小、活动受限,我们携带的伞具、电台、数字侦察仪等战斗物资重达35公斤,沉重的负荷,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

登机之初,官兵们还自我感觉良好,可一个小时后,大家就开始出现不良反应,先是胸闷手脚发麻,紧接着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心慌、呼吸困难、咳嗽等10多种不良症状。此时,我极力克服身体不良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不断给大伙加油鼓劲。

经过超远距离空中飞行,机群编队终于飞抵演习地域上空。从千米高空往下看,目标地域一片开阔,东西贯通、南北纵横的条条马路,将土黄色的大地整齐地分割成一块块方形格子,景色蔚为壮观。

来不及欣赏空中美景,准备离机的黄色信号灯亮起,我们在投放员的指挥下,站起来整理身上的伞具,按作战编组排成离机队形。“跳!跳!跳!”随着投放员一声令下,我毫不犹豫地带头跳出机门,只听耳边“嗖”的一声,风冲掉了飞机的轰鸣声,我的世界瞬间安静了,只感觉到身体以高速往下掉。

这次演习,我们引导打击小组使用某型武装翼伞,采取高跳低开的方式,即从2500米高空跳出,60秒自由落体至1200米时开伞。这种跳伞方式留空时间短,能够减少伞兵被敌人发现的概率,但对跳伞员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高。我连参加这次演习任务的官兵,个个经受过重大演训任务锤炼,人人跳伞100余次,被誉为是空降兵这柄尖刀上的尖刀。

高速坠落中,我死死盯住戴在手腕上的高度表,当数值指向“1200”时,果断捅开降落伞,顿时感到身体一震,降落伞正常张开了,又体验了一把“腰快断了”的感觉。由于飞机速度快、自由落体速度快,采取高跳低开这种方式,开伞冲击力高达400多公斤,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作为一名空降侦察兵,身体素质必须得承受得起这样的冲击。

安全着陆后,我看了一下手表,已是下午一点多钟,经过一上午的空运和空投,大家体能消耗达到极限。然而落地只是空降作战的开始,这时的我们没有战斗力,最容易遭到攻击。“大家抓紧时间解脱伞具,然后在预定地域集结!”强忍住身体的不良反应,我及时判明方位,收拢队员。

在坎坷不平的盐碱地上,我带领引导打击组成员奔袭将近5公里,到达目标区域,占据有利地形,选择阵地和激光照射部位,按照协同信号与航空兵取得联系,通报目标区情况、天气实况,以及航空兵与目标的位置关系,确定火力打击目标。而这一系列动作,都必须在离机后60分钟内完成,稍有不慎,就可能贻误战机。

很快,战斗机凌空,发射,似乎长了眼睛的导弹,直捣“敌”目标区,震耳欲聋的炸弹声由远及近传来,只见敌目标区一片火海,瞬间被摧毁;与此同时,另一个空降引导小组快速铺设空降场标识,测算气象资料,引导主力集群编队大规模空投空降,瞬间,蓝天上映现出数以千计的绿色、红色、白色伞花。身着迷彩作战服全副武装的伞兵,从空中飘然而下。壮哉,中国空降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部队收拢物资装备,就地转入野营驻训!”就在我们憧憬来一顿丰盛的大餐时,一道紧急命令传来,顿时空气像凝固一样,刚才那股热乎劲完全不见了。

此时,已是下午四点二十分,尽管我们已经非常疲劳,但命令就是敌情,大家很快调整心态,投入新的战斗。

导调组介绍说,过去,我们组织演习演练,部队空降着陆后攻下目标就结束了,这次我们要打破这个惯例,演习结束后部队立即转入野营驻训,检验部队既降得下、更待得住的本领。

“入了洮南府,一天三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这是当地老百姓对驻地天气的形象描述。以“风暴眼”著称的野营地域,风沙天气频繁,沙尘暴隔三岔五来袭。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我们刚准备展开安家,天空就刮起大风,只见狂风裹着沙尘,遮天蔽日袭来,很多人傻了眼,呆呆地看着天。“大战都过去了,小小沙尘暴难不倒我们英雄的中国空降兵!”我赶紧给大伙鼓劲。

一场不是战斗胜似战斗的任务紧张打响。在荒无人烟的沙丘上搭建起宿营帐篷谈何容易,缺水断电不说,而且物资工具特别缺乏,我带领队员克服演习带来的极端疲劳,选地、挖沟、架设……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七点,此时,天空漆黑一片,沙尘暴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仿佛要和我们较劲到底。

“连长!不好了,帐篷被吹跑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搭好一个帐篷,没想到顷刻间被一阵风给吹跑了。“快点追回来!”我边大声喊边和大家一起去追赶帐篷,好在帐篷被大风吹出100多米后,挂在一棵大树上,要不,我们真追不上风的速度。“看来,我们真的低估了风的威力啊!”一小组长周华风趣地说。

一次不行,接着再来。有了帐篷被吹跑的惨痛教训,我们就把地钉往地下砸得死死的,四周固定得严严实实,又经过一番折腾,帐篷终于又重新架起来,此时,风虽然很大,但帐篷岿然不动。

经过艰难的工作,我们完成了宿营地设置,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汗水裹着沙尘,一个个像泥人一样,不禁笑了起来。

“连长,能不能吃顿大餐洗个澡啊!”连队最小的战士小李调皮地问,我调侃道:“睡觉是最好的晚餐!”大家会心一笑,仿佛也不累了。就这样,我们带着疲劳,带着兴奋,带着对明天的期盼,一个个悄悄地走进了梦乡。

从凌晨四点到深夜十一点,整整19个小时里,我们马不停蹄地战斗奔波,片刻没得休闲;这最长的一天,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而且通过演习,获得了相关技术数据和参数200多个、相应对策上百条,这正是部队走向未来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帐篷官兵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帐篷
带上帐篷去旅行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在户外过夜
救援物资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