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2016-03-25 03:00王奇彦
考试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类比生活经验创造性思维

王奇彦

摘 要: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当今教师探索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知识的生长点;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贴近实际,从生活经历和经验中发现数学奥秘;运用事物类比,让数学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手脑并用,寓教于乐等五个方面阐述教育实践中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关键词: 知识生长点 创造性思维 生活经验 类比 手脑并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数学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看法。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知识的生长点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中位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三角形的中位线,再利用中心对称的原理,旋转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进而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见左图)。当然,这只是一种方法,还可以剪拼成矩形,这里不再赘述。

学生在这样的动手情境中,能够利用之前已经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中心对称等内容归纳总结得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自然而流畅。这种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的方法,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数学认知,体会到数学的统一美与和谐美。

二、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我抛出问题:“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

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字母表示数》这一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老师在关键点的提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接下来更好地进行教学创造条件。

三、贴近实际,从生活经历和经验中发现数学奥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经历的事实和活动教授新知识,学生往往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教学中各种情况的讨论可能会让学生应接不暇,我将生活中的足球比赛作为本节课的引入情境:

足球比赛既有赢又有输,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如果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2球记为+2,输3球记为-3。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有各种不同情形: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3)+(+1)=+4。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教师谈起了他们十分喜爱的足球运动,学生纷纷积极思考、发言。学生1: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输了3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2)+(-3)=-1;学生2:上半场输了1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1)+(+2)=+1;学生3: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2球,也就是(+2)+0=+2;学生4:……

由于创造了既具有生活化又具有趣味性,适宜学生领悟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强烈的探究欲望被激发。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用事物类比,让数学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

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比较直观的事例作类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

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先介绍温度计,对温度计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温度上升和下降的方向性,之后根据0摄氏度引出数轴上的原点,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每个刻度之间都是等距的发现单位长度,最后再引出数轴的三要素及其画法。根据这样的类比,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新概念:数轴,基本没有不能理解的困惑,学生在这样的观察、积累、分析和反思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如此深入浅出地描述,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数轴这一知识,在新知学习中完善了数学知识体系,获得基本的数学经验,更好地认识自我,走进数学。

五、手脑并用,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相应地,教师就应该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我通过给学生提供几何体平面展开图的纸板,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粘一粘,将几何体恢复原样。以此作为本课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多种几何体的展开图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建立起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促使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学习角色,展现了思考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不断经历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真正为学生学好数学尽自己的一分力。

猜你喜欢
类比生活经验创造性思维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