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岗地夏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6-03-27 21:04杨兴强叶长青孙付山
中国种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总产单产夏玉米

杨兴强 叶长青 赵 跃 孙付山

(1襄阳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襄阳441104;2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委员会;3湖北省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鄂北岗地夏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杨兴强1叶长青2赵跃3孙付山4

(1襄阳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襄阳441104;2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委员会;3湖北省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²,总产61.4万t,每667m²产量366.9kg,比2005年面积扩大1.4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比1955年面积扩大15.5 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探索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不高不稳,年限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鄂北岗地;夏玉米;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鄂北岗地地处鄂北汉水中游,位于110°45′~113°47′E,31°13′~32°35′N,北与河南南阳盆地相接,南以汉水、苏岭为界,东连桐柏山余脉,西邻武当山脉,总面积约0.7万km²,耕地近26.7万hm²。境内主要包括襄阳市的襄州区、枣阳市、老河口市、樊城区等县(市、区)。

该区域地貌多为丘陵、岗地,黄棕壤土,土地广阔,土层深厚,地势平缓,交通方便,适宜机械作业。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湖北全省最高地区之一),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5.1~15.8℃,年活动积温5500~5800℃,无霜期长达248d),雨量适中(年降水量750~950mm),夏季雨热同季,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十分有利。

1 夏玉米生产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粮补、机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使鄂北岗地广大农民涌现出一股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潮。襄阳市委、市政府根据水资源不足这一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该区域光、温、土等优势资源,以及社会需求、经济效益,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旱作物夏玉米,实施小麦—玉米、小麦—油菜等连作一年两熟制。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玉米价格的攀升和良种良法等栽培技术的相继推广应用,种植玉米的劳动强度降低,经济效益提高,这“一低、一高、一用”激发了农户种植玉米的热情,大大推动了该区域夏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夏玉米面积已扩大到11.159万hm²,总产61.4万t,单产366.9kg/667m²,比2005年的4.58万hm²,扩大1.4倍,总产27.5万t,增产1.2倍,单产400.8kg/667m²,减产9.2%。2015年该区粮食总产达342.6万t,分别比2005年增产66.9%,比1995年增产50.4%。玉米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比重,已由1995年占2.2%提高到2015年的17.9%。随着夏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区己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为襄阳市建成百亿斤粮食大市和获得粮食连续12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夏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来本区在夏玉米生产发展上呈现出“一扩、一增、一减”状况,即面积扩、总产增、单产减。从制约该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而年际间差异较大这一突出问题的根结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缺水,旱灾频繁。小旱1年多次,20d以上的伏旱和伏秋连旱一般2年一遇,时有行风走暴侵袭,严重影响该区夏玉米正常发育和产量。2014年该地区因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的伏旱连秋旱和龙卷风袭击,造成大面积夏玉米因“卡脖旱”和高温、风暴,出现抽雄、吐丝、授粉难,结实率下降和倒伏而减产、绝收。该年种植的11.33万hm²夏玉米,绝收5300hm²,实收10.8万hm²,单产仅302kg/667m²,比年景较好的2011年减产38.8%。

其次是品种多、乱、杂,无突出当家品种。2014年该地区市场上出售的玉米品种有7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郑单958近年综合抗性下降,其他鄂审品种示范推广时间短,农民尚不认可。经销商对自引品种夸奖赞扬,造成农民盲目盲从购种。三是施肥不合理,种养失调,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化肥利用率降低。四是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操作技术不规范,机耕、机播、机收质量差。五是关键栽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部分农户缺苗断垄严重,每667m²少的只有2000多株,机播地多的达6000~7000株;重视底肥及种肥,忽视攻穗肥,后期脱肥;病虫危害和收获过早、过晚,阻碍了夏玉米产量的提高

3 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对策及建议

鄂北岗地夏玉米要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必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落实玉米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力争到“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夏玉米面积稳定在13.3万hm²左右(占耕地50%左右),单产突破500kg/667m²,总产达到100万t,比“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面积扩大19.5%,单产增36.3%,总产增62.8%。

3.1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夯实农田园田化基本建设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完善农田园田化基本建设,是解决鄂北岗地缺水多旱,实现灌排水自动化,夺取夏玉米高产稳产的根基。为此,一要狠抓现有大、中、小型水库,堰塘,泵站,机井的扩建与新建,整险加固,增加引、提、蓄水量。二是随着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兴建,抓紧工程配套,扩大水浇地保收面积66.7万hm2。三是抓紧主、支渠和田间渠道的配套体系的维修新建,提高渠系输送水效益。四是大力推广管道输送水,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方法和自动化控水系统,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五是大搞土地平整,提高土地、水、肥利用率。六是改进供水方法,加强合理调度,按玉米需水规律、需水时间和需水量合理供水,把水用在火口上。

3.2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高产稳产夏玉米新优品种选用优良玉米杂交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襄州区从1984年相继引进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2、6、12、13号等新优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推广,1990年实施的省大面积紧凑型玉米高产示范项目,单产突破500kg/667m2(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全区普及种植掖单12、13等紧凑型玉米和配套技术,夏玉米单产突破500kg/667m2,达到517.8kg(襄州区达到621.4kg),比1984年种植的平展型玉米增产1.4倍。为此,在夏玉米新优品种推广上:一是在襄州、枣阳和老河口等地,建立夏玉米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进一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耐密、耐旱、耐高温、抗病、抗倒、综合抗逆性强,适宜机收,高产稳产的紧凑型、半紧凑型,中熟、中迟熟夏玉米新优品种。二是对筛选出的新优品种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将群众认可的2~3个品种作为主推品种。三是搞好主推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做到良种良法配套种植到户到田,提高良种增产效益。

3.3大力改土增肥,提高土壤肥力一是每2~3年进行1次深耕,熟化土壤,改良结构,提高保肥蓄水能力;3~4年进行1次深松土,打破犁底层,促进玉米根系深扎。二是增施有机肥。增加秸秆还田,扩大“过腹还田”施用量;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太阳能和小水电站等,缓解农村燃料、饲料和有机肥料短缺,提高有机肥利用率。三是增施化肥。以无机促有机,搞好配方施肥和微量元素应用。四是增种豆类、芝麻、花生和绿肥等作物,进行轮作换茬,种养结合。

3.4加速推进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是扶持农户发展大型配套农机具,提高玉米整地、播种、田管、收获全程机械化水平。二是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落实操作规程,提高作业质量。三是做到因地、因作物长势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要求,配套、调试好农机具。杜绝随意一刀切的耕作习惯,确保犁地、旋地、播种、田管和收获质量。

3.5推广落实配套种植技术适时早播,合理密植为避开7月中、下旬高温伏旱造成“卡脖旱”和授粉结实不良。油菜和早收小麦茬选用中迟熟玉米良种,于5月中、下旬抢时播种;选用中熟玉米良种,在5月下旬到6月10日前抢时播种,最迟于6月15日前结束。应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指标、土质地力、施肥水平、浇灌水条件等,合理安排种植密度。紧凑型品种,一般每667m2植4000~4500株;产量达600kg以上的高产地植4500~5500株;半紧凑型品种一般植3600~4000株。

大力推广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根据土壤质地和种子质量,大力推广全株距精密播种,半株距或缩距精密播种和半精密播种技术。采取人、畜开沟点播,要规范种植,做到放线定行距,带尺定株(穴)距,确保种植密度。推广60cm等行距或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种植方式,便于田间管理,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单株产量。

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方案要落实到户、到田。根据该区近年测土和生产实践,中上等肥力地块,每667m²一般施底(种)肥15%三元复合肥(N、P、K各含15%)40~50kg;追施尿素20~25kg,配施锌肥0.5~1.0kg。

推广高矮间作规范种植技术实施玉米与甘薯、马铃薯、花生等高矮规范间作,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温、季节资源和玉米边行优势,实现多种多收。一要根据土、肥、水和人力安排种植面积。二要规范种植,做到合理密植,带状种植。玉米与甘薯、马铃薯间作,采取深沟高垄种植方法,一般带(垄)宽150cm,垄上每667m²插甘薯3500~4000株,马铃薯3000株,沟内间作玉米1500~2000株,花生种厢上,玉米种厢沟。三是推广机械起垄,省时、省工、质量规范。四要抢时种管,高矮作物都要抢时种植,精管细收,确保增产增效。

3.6田管收获技术措施要落实到户到田搞好查、补、间、定苗和中耕松土尤其机播地,有的缺苗断垄严重或苗子太多,做到2~3叶查、补、间苗,5~6叶定苗,对保全苗、匀苗,实现合理密植更为重要。中耕松土一般进行2~3次,出苗后浅中耕;拔节前苗傍宜浅,行间宜深;拔节后到小喇叭口期结合培土进行深中耕,促气生根,增强抗倒能力。

适时追好四肥播种时未施底、种肥地块,间、定苗后把未施的底、种肥和余下的磷、钾肥全部开沟深施。定苗后每667m²追拔节肥施尿素5~8kg;大喇叭口初期重追攻穗肥施尿素15~18kg;玉米授粉后,若叶片有落黄脱肥现象,补追攻粒肥施尿素4~5kg,或叶面喷施氮、磷、钾肥,争粒、争粒重。

及时浇灌好三水播种后遇旱应及时浇灌水,争全苗、齐苗、匀苗。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出现高温干旱,应及时浇灌攻穗水,严防“卡脖旱”。花粒期遇旱应及时浇灌攻粒水,遇雨应及时排水,遇干旱时不要等天下雨,在发现玉米上部叶片发生萎蔫、打蔫后,就要抢时浇灌“增产水”。浇晚了,浇的就是“保产水”或“保命水”。

抓好病虫害防治和化学除草苗期防治地老虎、粘虫、蓟马等地下、地上虫害。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综合防治措施,把为害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头号害虫玉米螟彻底消灭。同时做好大、小斑病,黑穗病,绣病和蚜虫、叶螨等病虫害防治。结合机播未喷施苗前除草剂的,播种后应趁墒均匀喷施。也可在玉米3~5叶时喷施50%禾宝乳油或40%乙莠水悬浮剂,防灭杂草。

普及推广隔行或隔株除雄和人工辅助授粉技术争多粒,争粒重,促高产。

落实适时收获技术延长玉米灌浆期,适时收获,是争粒重、争高产的经济有效措施。在穗上子粒与果穗剥离处黑色层形成,乳线消失后,茎、叶、穗轴养分已停止向子粒输送,这时才真正成熟了,方可抢时细收。为了机收脱粒,减少子粒破损率,在黑色层形成时可采取站秆扒皮、晾晒加快脱水的方法,以利机收脱粒。人工收穗后,应及时晾晒、脱粒、清选,待子粒含水量降至14%时,方可入库贮存,确保颗粒归仓,高产丰收。

3.7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为搞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落实到户到田。一是做到市、县、区有技术专家小组、乡镇有技术小组、村有技术员、组有技术示范户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农闲季节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在种管关键时期,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提高配套技术的到田率。二是抓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做到市、县、区有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乡镇有高产示范片,村有高产方,组有高产田,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三是召开现场观摩评比会,通过调查对比、研讨交流,选定良种和使用新技术,努力实现玉米生产标准化。

3.8加强政策扶持,推进新型农业实体、畜禽业和玉米加工的发展一是加速土地转让,促进畜禽、玉米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推进玉米加工企业和畜禽、玉米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二是进一步发展畜牧业,饲料、食品玉米加工业,鼓励玉米深加工转型升级,发展附加值高的出口导向型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玉米经济效益。三是示范推广青贮玉米和鱼、禽、牧草等饲料作物。探索青贮饲料高产栽培与养殖高效相结合的途径,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推进玉米加工企业与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解决企业外调和农户卖玉米难的问题,确保该区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

2016-04-13)

猜你喜欢
总产单产夏玉米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