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

2016-03-27 21:50杨丛瑞
农业知识 2016年45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危害

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收获之后,大量的秸秆根茬留在田间,很多农户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这些秸秆茬一把火烧掉。这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

(一)污染空气环境。每年秸秆集中焚烧时,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灰尘弥漫、浓烟滚滚让人窒息,雾霾天气持续多日。户外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交通安全。燃烧秸秆所生成的气体对大气有极大地危害。有数据表明,露天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可吸入颗粒物刺激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二)破坏土壤环境。农田焚烧秸秆使地表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土壤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损失严重,非常不利于土壤培肥。据测定,每焚烧一次秸秆就会使土壤有机质下降0.2~0.3个百分点。这些土壤有机质如果通过秸秆还田来生成,一般需要连续5~10年。焚烧秸秆还会烧死大量的土壤微生物,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板结不耐旱。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秸秆焚烧使土壤水分损失65%~80%,这种破坏对于北方干旱地区来说尤为严重。焚烧秸秆破坏了农田生物群落,使一些病虫害加剧,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收益。

(三)危害周边环境及安全。

焚烧秸秆极易引燃周围的庄稼、可燃物,引发火灾。每年都有很多未收获的小麦等农作物被引燃,颗粒无收,尤其是有风的天气,火势迅速蔓延,造成火烧连营,殃及周边村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惨重。

二、秸秆的用途

(一)用作肥料。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硫和有机质等,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秸秆中氮磷钾含量也很丰富,秸秆还田可以节省一大笔肥料开支。

(二)用作饲料。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约占总重30%~40%),能量充足,经过处理后会变得更好消化,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喜爱的美味。

(三)用作燃料。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燃烧过程中产生很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过粉碎、压缩制成的秸秆固体生物燃料具有易燃、灰分少、成本低、便于储存运输等特点。除直接燃烧外,还可以作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用于发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四)用作建筑材料。秸秆还是绿色、环保的建材原料。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许多发达国家把秸秆经过技术处理加工成墙板、纤维板、彩钢瓦、人造丝和人造棉等,作为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其保温性、装饰性均属上乘。

三、如何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秸秆焚烧的危害如此之大,秸秆的用途又如此之广,一把火烧掉实在是浪费可惜。秸秆全身都是宝,关键是如何利用才能变废为宝。

(一)做好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增加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病虫害,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当前,秸秆还田技术已成为一项先进的耕作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美国通过农场式机械化作业,实现秸秆的全部还田。日本把秸秆直接还田当作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去执行。目前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秸秆还田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二)做好秸秆饲料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秸秆饲料处理技术,是指对秸秆经过生物、物理、化学等方式处理,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增多,质地柔软,动物更爱吃。澳大利亚把小麦秸秆加工成奶牛的美味饲料,用来提高奶牛产量。欧洲等畜牧业发达国家也充分运用秸秆饲料大力发展养殖。

(三)做好秸秆气化、固化等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秸秆气化技术,是利用秸秆原料,经过热解和还原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用作生活取暖、炊事。秸秆固化成型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经过粉碎、压缩处理等工艺,将秸秆压制成一种可直接燃烧的固体生物颗粒燃料,其热值大,可替代木柴、原煤等燃料,广泛应用于取暖、生活炉灶、工业锅炉、发电厂等。如今丹麦全国已建成100多座秸秆发电厂,靠新兴替代能源,由石油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四)做好秸秆建材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秸秆原材料,经粉碎成植物纤维,添加强化材料和粘凝剂生产成系列建材产品。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研制了许多秸秆砖、人造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具有环保、节能、抗震、保温、隔音等优点,在建材领域市场需求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正因为有了成熟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欧美等农业大国虽然农作物种植多,却很少有秸秆焚烧现象。目前,我国也正在这方面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政府补贴、宣传引导,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参与,建立科学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体系,使广大农户从秸秆综合利用中获益,从“不让烧”“不敢烧”变为“不愿烧”“不舍得烧”。(杨丛瑞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危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药+酒 危害大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