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八年保护性耕作玉米单产翻倍

2016-03-27 21:50任献文,张学刚
农业知识 2016年45期
关键词:胶州市高古胶州

连续八年保护性耕作玉米单产翻倍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一台后置玉米秸秆粉碎机的轰鸣声,只见3行玉米秸顺势被剪断卷起,秸秆瞬间被粉碎,秸秆上的玉米棒被快速摘下剥皮,随即被传到车漏斗里。

10月12日,在胶州市洋河镇朱季村举行的胶州市“三秋”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上,胶州高产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的20公顷玉米,引来当地专家和农民的称赞。手拿金黄的玉米棒,胶州市农技站技术员李正家表示,“根据单株抽样和单位面积株数,667平方米产900千克没问题。”

“老杜,你种田施肥还少,产量却高一大截儿,门道在哪里?”60多岁的本村种田老把式张玉礼问道。

“除了用‘伟科702’优质玉米种和能及时浇灌以外,主要是保护性耕作的功劳。”胶州高产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高古说。

“我从2008年开始尝试保护性耕作,今年是第8年了。2008年,我这块地种玉米667平方米产量只有400多千克、小麦667平方米产500千克,2015年玉米667平方米产量超过900千克、小麦产量超过650千克。今年产量肯定还得高一些。”杜高古点破奥秘。

“保护性耕作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工、省力、省钱。这几年,我不管种玉米还是种小麦,每667平方米地只用复合肥40千克。我看到不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农民,每667平方米施肥75千克多。这样,光肥料我每667平方米就节省90多元。而且,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后,就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土壤也更加松软肥壮。”杜高古接着说。

机械来回奔突,宛若秋收放歌。胶州市农机局保护性耕作办公室主任张利波介绍,近几年,胶州市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建设面积667公顷,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200公顷,机械化作业成为新亮点。他算了一笔账,以往667平方米玉米收获、处理秸秆、翻地、播种小麦等工序,通常两三个人至少需要2~3天时间,有了机械复式作业,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生产成本大大减少。

2014年和2015年,胶州市政府连续两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对实施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作业每667平方米补贴50元,促进保护性耕作整村整镇推进。目前,胶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2800公顷,占全市适宜保护性耕作面积的40%,涉及村庄426个,参与合作社67个,实现节本增效3000余万元,被评为山东省“保护性耕作示范县”。

据介绍,新型农机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复式作业,一年可减少作业工序2~3道,降低作业成本20%以上,节约作业成本每667平方米30元,还能减少水分蒸发,节省浇地费以及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小麦和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还能缓解土壤板结和增加肥力,并解决了秸秆焚烧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保护性耕作,换来了玉米产量大幅增长,但因受大环境影响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增产效益微乎其微。杜高古说,“2013年,胶州市玉米售价达到每千克2.4元,现在却只有每千克1.5元,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盼望国家也能实行玉米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任献文 张学刚胶州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胶州市高古胶州
里岔黑猪:引领胶味领鲜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胶州剪纸的类型题材与价值研究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多措并举,整县推进,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胶州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的胶州尝试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