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六)

2016-03-28 02:57
农业知识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沼渣垫料沼液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六)

五、畜禽粪便治理

(一)自然发酵,直接还田

适用于中小型、周围有足够消纳畜禽粪便土地的养殖场。固体粪便在堆粪场或贮粪池自然堆腐熟化,作为肥料使用。液体粪污,在氧化塘自然发酵处理后,直接还田。

1.科学选择清粪方式:尽量使用干清粪工艺,实现干湿分离。

2.建设标准堆肥场所:堆粪场或贮粪池应具备三防功能,即“防雨、防渗、防溢流”,并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相配套的体积。

(二)发酵床养殖、垫料还田

适用于生猪、肉鸡、肉牛养殖。 按一定比例将发酵菌种与秸秆、锯末、稻壳以及辅助材料等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将有机垫料置于特殊设计的猪舍内,利用微生物对粪便进行降解,吸氨固氮而形成有机肥还田。

1.发酵床制作:根据温度、碳氮比、经济性等要求选择发酵菌种与及垫料原料,并充分混合。置于20~100厘米的发酵池内(肉鸡一般为20~30厘米,生猪、肉牛一般为40~100厘米)。

2.发酵床养护:保持通透性;保持正常氧气水平,定期翻扒;调节水分含量,发酵床表面以下核心发酵层,水分控制在50%~60%;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作补充;定期补充垫料。

(三)沼气工程、渣液还田

适用于沼气能完全利用,同时周边有足够消纳沼液、沼渣面积的土地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适用于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畜禽粪污经过厌氧发酵生产的沼气作为燃料或用于发电,沼渣沼液还田。

1.预处理。清除粪污中的草和羽毛;清除粪污中的砂砾,处理养鸡场或散放式奶牛场废水时应强化沉砂池设置,其他养殖废水处理可使设置的集水池具有一定的沉砂功能,不单独设置沉砂池;厌氧处理系统前设置集水池,集水池的容量不宜小于最大日排放量的50%,集水池的设置应方便去除浮渣和沉渣,处理食草类动物粪污时,应增加集水池容积,使其具有化粪的功能。粪污贮存池,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应设置专门的贮存池;厌氧反应器宜选用全混合厌氧反应器(CSTR)、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和推流式反应器(PFR)。宜采用中温(35℃左右)或近中温消化,有其他热源利用的可采用高温(55℃左右)消化。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厌氧反应器宜按要求设置加热保温措施,保温措施可采用池(罐)外保温措施,蒸汽直接加热,蒸汽通入点宜设在集水池(或计量池)内,也可采用厌氧反应器外热交换或池内热交换;贮存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贮存期确定。种养结合的养殖场,贮存池的贮存期不得低于当地农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和冬季封冻期或雨季最长降雨期,一般不得小于30天的排放总量;贮存池的结构应具有防渗漏功能,不得污染地下水;对易侵蚀的部位,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贮存池应配备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贮存池宜配置排污泵。

2.沼气净化、贮存及利用。厌氧处理产生的沼气须完全利用,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经净化处理后通过输配气系统可用于居民生活用气、锅炉燃烧、沼气发电等。沼气的净化、贮存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3.沼液、沼渣处置与利用。沼渣应及时运至粪便堆肥场或其他无害化场所,进行妥善处理。沼液可作为农田、大棚蔬菜田、苗木基地、茶园等的有机肥,宜放置2~3天后再利用。沼渣、沼液应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

(四)好氧堆肥,有机肥生产

适用于周围不具有足够消纳畜禽粪便土地的大中型养殖场。通过干清粪工艺或干湿分离设备将固体粪便和尿液/污水分离开来,固体粪便进行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

1.预处理。堆肥粪便的起始含水率应为40%~60%;碳氮比(C/ N)应为20∶1~30∶1,可通过添加植物秸秆、稻壳等物料进行调节,必要时需添加菌剂和酶制剂;堆肥粪便的pH值应控制在6.5~8.5之间。

2.发酵。发酵过程温度宜控制在55~65℃,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天,最高温度不宜高于75℃;堆肥时间应根据碳氮比(C/N)、湿度、天气条件、堆肥工艺类型及废物和添加剂种类确定;堆肥物料各测试点的氧气浓度不宜低于10%;可适时采用翻堆方式自然通风或设有其他机械通风装置换气,调节堆肥物料的氧气浓度和温度。

3.后处理。发酵完毕后应进行后处理,确保堆肥制品质量合格。后处理通常由再干燥、破碎、造粒、过筛、包装至成品等工序组成,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贮存。贮存时要注意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闭气受潮。堆肥场宜设有至少能容纳6个月堆肥产量的贮存设施。

猜你喜欢
沼渣垫料沼液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湿垃圾沼渣对草本植物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干式厌氧消化沼渣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沼渣用作林业育苗基质的特性
轻基质添加沼渣对油茶扦插苗的影响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肉鸡养殖中的垫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