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巧比寻差异脉清辞美抓特征

2016-03-28 05:43田春林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2期
关键词:石拱桥说明文生动

□田春林

细看巧比寻差异脉清辞美抓特征

□田春林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任何事物都有它最本质、最主要的特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我们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一、细察深思,确定对象特征

“抓住说明特征”,需要在动笔之前,对说明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包括从外形特征、状态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构造特征、发展变化特征等角度进行深入具体、深刻仔细地观察,只有对说明对象的特征了然于胸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去确定写作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出其不意”地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来。

比如,面对姹紫嫣红的植物色彩,我们是否想过这些色彩对植物本身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植物的彩色智慧》一文告诉我们,植物的色彩不仅是它们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标志,而且还颇具智慧,有的利用颜色获取对自己有用的营养,有的用颜色吸引授粉者,还有的用颜色吓退采食者以保护种子的安全。

绿色——别来骚扰我。这时种子还没有发育成熟,为了保护这些未来的植物。保持绿色,可以让果实尽可能地躲在绿叶当中。不仅如此,果皮中存在大量产生酸涩口感的有机酸和醇等物质,防止动物“偷嘴”。

红色——快点带我走吧。这时,果实中的种子已经发育成熟,需要离开母株寻找新的家园。所以改换了鲜艳的花青素外衣,引诱动物来传播种子。与此同时,果皮中的有机酸和醇合成了芳香的酯类化合物,另外,果皮中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糖类,进一步增加了果实的诱惑力。

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居然隐藏着这么巧妙的生存策略,实在让我们大开眼界。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这篇文章如此趣味盎然呢?作者的细察深思是成功之本。

二、定位比较,突出差异特征

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判断,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在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后,我们除了细察深思,还要进行定位比较,从多个角度入手,把某件事物的具体特征给“挖”出来。不过,要比较,就要选择合适的同类事物——可以进行共同比较的参照物,切不可“驴唇不对马嘴”地胡乱比较。

例如学生习作《气温计和体温计》,对两种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玻璃管的长短、直径的粗细、刻度的不同等方面逐一比较,在经过正确的鉴别、判断后,抓住了体温计不同于气温计的主要特征,写得清楚明白。

再比如肖柯在《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里写道:

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着大螯,直到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这两段文字,分别以小蟹、鹿等动物为例,通过比较它们不同的“肢体运动”,生动地揭示出动物“运动语言”各自奇妙的特征。

三、巧用方法,强化个性特征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还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比如学生习作《荷》中就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亭亭净植,不蔓不枝”,赞颂莲如君子一样,正直而不谄媚低俗。莲长长的叶柄宛如舞女纤细婀娜的腰肢和腿脚,一般能长到150厘米高,比人的两条腿还要修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碧绿的荷叶与粉红的荷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荷叶出水后直径可达60厘米,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的裙;袅娜的荷花直径可达20厘米,宛如少女美丽的面庞。夏季里,荷花盛开,美不胜收,刚出清水的荷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之感。朱自清赞叹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并巧妙引用古诗文和名句,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对荷的根茎、叶柄、叶子等进行条理说明,突出了说明文的知识性特点,做到了说明内容充实,说明方法恰当。

另外,说明事物的特征需要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来写。写作时选取一种或者多种说明顺序来写,可以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课文《故宫博物院》,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并依次介绍三大殿。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本文采用由外入内、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的说明顺序,条分缕析地介绍了故宫的特征。

四、遣词精准,生动再现特征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还需要有生动的语言。要把事物的特征形象地介绍出来,生动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变换人称,可把“描写”的十八般武艺运用上去,让所写的事物也拥有鲜活的个性,可以增加说明对象的亲切感,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来为文章添彩。

比如课文《中国石拱桥》就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巧妙地突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还让整篇文章充满情趣。比如文章第一段引用了我国古代神话里所说的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个掌故,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石拱桥的形状优美,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第五段中“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强化我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这一特征。同样还是在第五段“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突出了大拱的构造特征,揭示了赵州桥“结构巧”这一特征。再如,文中第九段“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这句话,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既是对本段的分析所做的科学概括,同时又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对同学们而言,想要掌握写作说明文的要领,只要学习得法,并辅以写作训练,就能攻下这座神秘的城池!

猜你喜欢
石拱桥说明文生动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