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16-03-28 06:15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温通针法腰椎间盘

●刘 健

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刘 健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不同针刺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这8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普通针刺,研究组患者进行温通针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参照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温通针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普通针刺;温通针法;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腿麻木、疼痛,并且这种疼痛还呈现出了神经节段的分布特点[1]。就目前来说,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上的方法十分众多,其中传统中医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而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治疗效果。为了了解不同针刺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我院现对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了普通针刺法与温通针法进行治疗,分别取得了不同的疗效,经系统整理后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1.2±6.9)岁。病程为0.5—30年,平均病程为(13.7±11.3)年。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穴位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使用夹持与爪切进针法,进针深度保持在(50.5±7.5)mm,得气后将针停留二十分钟。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通针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包括:首先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押手拇指切按患者的穴位,刺手将针刺到患者穴位内,深度保持在(50.5±7.5)mm,等到得气后,加重押手的压力,刺手拇指继续用力向前按,让针有一种下沉感,继续推努守气,同时还要押手实施关闭法,也就是要用拇指按住患者穴位某一方向上的经络,避免针感传到另外一端中,将针感传到患者的病所,守气时间保持在一分钟左右,针停留二十分钟。在此过程中,中间还要行一次针,出针要缓慢,并且还要将针孔按压住。

1.3 评价指标与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治愈、好转与未愈,其中治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其腰腿麻木疼痛感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能大于70°,腰部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生活与工作恢复正常状态。好转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腰腿麻木疼痛感有明显改善,,腰部也能够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未愈是指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明显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甚至较治疗前有所加重。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加上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来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共有13例,好转的患者共有19例,未愈的患者共有9例,参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41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共有23例,好转的患者共有15例,未愈的患者共有3例,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68%。可见,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张力与弹性都有明显的退变,受到风寒、积累性劳损、急性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纤维环出现破裂与变软的问题,随即髓核也就由此处突出[2]。

在中医学领域中,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痛”的范畴,认为该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存在肾气不足、外邪侵袭与劳损扭伤等问题,进而也就引起患者出现痰湿、风寒、气滞失常、淤血等严重问题[3]。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疏通患者的经络与调和患者的气血,通过补益肝肾,不断增强患者的体质。

温通针法是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先生总结出的一种特色针灸手法,讲究补泻兼施,激发患者体内的经气,再通过推努守气,推动患者体内气血的顺畅运行,让气运行到患者的病所,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等功效[4]。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参照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可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温通针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5]。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三师41团医院)

[1]PETER TJANDRA,赵红霞,赵若谷,贾朗,贾功伟,虞乐华. 针刺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11:726-727

[2]陶善平,罗永宝,汤小雨,周丽艳,宋银花,段希栋,丁金磊.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09:664-666

[3]马桂芝,张奕,陈雷.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2012,11:787-789

[4]李静,丁勤能,陆瑾,朱敏,李素明,孙欣,董勤. 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1,10:114-116.

[5]袁晓明,李迁,谢秩芬,肖兵,王清高,徐志雄,钟晓岚. 腰椎牵引状态下配合平衡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5,08:158-160

刘健,男,本科,中西结合临床专业。

猜你喜欢
温通针法腰椎间盘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