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生存者”?

2016-03-28 06:15阮淑贞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离岛流浪汉宇航员

●阮淑贞

谁是“生存者”?

●阮淑贞

“我组认为,离岛的应该是‘宇航员’,他受过长期的训练,身心素质好,定能熬过难关,回到陆地。实现人类远征火星的伟大梦想。”另一位同学反驳:“在目前,艾滋病肆虐全球,若能攻破这个医学难题,就能帮助很多生命,很多的家庭!比起寻觅遥远外星,让医生离岛能马上利于全人类。是操作性强的选择!”这一幕是“生存者”活动课中,关于“离岛的人”的辩论现场。

这节心理活动课是为高二理科学生设计的。该班学生对理科学习热情高,但文科学习感到吃力,学习被动,对抽象概念掌握较慢,甚至出现失去学习信心的现象。为此我的教学设计围绕“努力让学生在思考、讨论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游戏中澄清价值观”而展开。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每个小组要有结果和汇报。”随着情景的引入,同学们开始进入状态。

这个游戏名为“生存者”。游戏背景是“某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不到十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人物包括“孕妇:怀胎8个月”、“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医学家:今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流浪汉”。

每个组员抽取一个角色,然后以角色的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大家开展讨论,并根据讨论的完整,组内一致决定可离岛的人。此后汇报结果。

呈现故事背景的时候,我特意放慢速度,力求同学们能看明白了、听清楚了。从后面的课堂表现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观察、细听同学们的讨论,发现同学们有许多独特的开放的思想。十五分钟过去了,进入小组汇报的阶段,汇报期间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提问、辩论。

因为期待同学们持质疑探究的精神投入游戏中,我在一旁聆听着,把时间交给主角:同学们。

第一小组发言了。“我组认为,生存者应该是怀胎八月的孕妇!基于人道主义,一定要走!这是两条人命啊!”

反对声音马上出来。“当然不行,孕妇乘坐气球吊篮,能坚持到陆地吗?如果发生危险怎么办?”

“我也赞成孕妇不要走,你看,留在岛上还有医生帮忙接生呢!”

全场一片掌声!

“说得有道理!那么还有发明家、宇航员、流浪汉、生态学家,谁走呢?” 其他小组也提出疑问。

我心里想,这个思路很好!有同学开始逆向思维了。

“应该是这样的,孕妇和医生留下,发明家可以发明一些工具或物件,帮助大伙在荒岛上求生,所以发明家是不可以走的。”

“嗯。”许多同学连连点头!

“还有,要在荒岛上生存下去,需要生态学家,他在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中工作,他有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本领,这点一定能帮助大家活下去!”

“有道理。”

至此,我发现同学们没有提到“流浪汉”,为什么呢?于是作了一个引导:“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还有一个角色,我们想到了什么?”

“流浪汉有什么用啊?这样会浪费了一个机会。”全场这时出现窃窃私语的声音。

我微笑着说:“这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其他小组赞同吗?还是有自己的判断?”我鼓励更多的同学发表意见。

“我们组恰恰相反,让流浪汉离岛。”这时一片哗然!这位同学继续说:“大家细想,当气球到了高空,温度低、加上食物的供应很有限,这个时候谁活下去的可能性最高?”

听到这,班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是思维碰撞的好机会,“大家的思路都有各自的逻辑,我们是否可以发掘更多的线索?听取更多的声音?”我示意这位同学说下去。

“我们考虑岛上的各个角色,发现是匹配的,比如孕妇需要医生。在荒岛环境下生存,决定生态学家和发明家要留下来以争取水和食物,不然没有人能活在岛上。至于宇航员和流浪汉,谁能有离岛的能力?我们相信是经历过饥寒交迫、想到大城市做黄金梦的流浪汉。”

有一个声音忽然跳出来;“即使流浪汉回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甚至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离岛的价值。”

“对,从人的价值上看,宇航员更值得离岛!他也有更好的道德品质。”另一个同学也同意。在此,部分同学用道德品质的假设作为价值的判断。有人低声表示不同意使用“道德”来判断“流浪汉”不如“宇航员”。

我微笑着向大家说,“价值的体现,你们在政治科哲学部分的‘价值与价值观’是怎样理解的?尝试运用到这个案例中?”

于是同学们回顾“价值”、“价值观”、“人的价值”等知识点。

一个清晰的声音响起,只见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人的价值是分两种,一种是‘社会价值’指的是‘贡献’,一种是‘自我价值’指的是‘索取’。我们知道,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按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所以,我们说宇航员比流浪汉更有价值,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可无论是站在哪个角色思考,最终依归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选择才是对的!因此,我认为,流浪汉和宇航员一样,只要是为大家负责的,就是适宜的‘生存者’!”语毕,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能有如此逻辑性的回答,正是知识迁移的表现。

游戏仍未结束,后面的讨论出现了新的视角:从思考哪“一个角色”过渡至“全体成员”。

思索一会后,一名学生举手发言:“其实,我们组的决定是,谁都不走!”

“啊?!”全班愕然了。

“既然大家都无法确定离岛后能安全着陆,那么我们何不先在岛上活下来,静待救援呢?!这是保守的方法,但一旦被寻找到,大家都安然离岛!”

新的观点出来了!大家再次雀跃起来,争着要发表意见。

这时一位学生“咳咳”两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其实,综合了众多同学的意见,我想到一个问题,回到一开始老师提供的故事背景、游戏规则,我们有没有陷入一个思维定势中呢?到底‘生存者’是不是仅指一个人?故事中提到的‘生存者’,为什么不能是‘全体成员’?不管我们让谁离岛,我们都拽着希望。‘离岛’只是一个机会,重要的是离岛的人能让组织来拯救所有人!”话音一落,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至此,这一场气氛热烈的活动课落下帷幕。课后延伸是布置学生把思考与启发写下来。这样我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又能检视教学中的不足。

反思这节课,在不断的讨论、质疑、辩论中,同学们经历了一个价值观澄清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体会了思维的碰撞、明确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打个比方,我打开了一扇窗,让同学们看外面的风景,同时悄悄设下一扇门,留着突破局限的可能。那“生存者到底是一员还是全员”就是一个思维突破口。当思辨到此,同学们已能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深入澄清价值观。每个小组的最终答案,可以是不一样的,这又是价值观导向的一种体现。

在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中,关于高二的教育研究相对较少。高一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高三进入冲刺阶段,因此高二正是高中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准备上高三,调整心态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二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在此阶段若能给予高中生一个符合年龄特征的发展平台,则可坚信:“每颗心都有自我成长的渴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而我们是阳光下最幸福的园丁。

(作者单位:广州市真光中学)

阮淑贞,心理健康中学一级,专职心理教师。

猜你喜欢
离岛流浪汉宇航员
“海南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7日正式启动
画宇航员
你激励爱豆的样子, 像极了你的妈妈
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发布《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商品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贪玩儿的宇航员(下)
桥下那位流浪汉教会了我什么?
爱情从这里开始
我是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