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2016-03-28 06:15陈静
保健文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岁者血透低血压

●陈静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陈静

探究血液透析中预防与护理低血压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低血压发生情况,总结预防与护理低血压的措施。结果:本研究中60例患者的低血压总发生次数为95次。58次发生于年龄大于65岁者,发生率为61.05%;37次发生于年龄不足65岁者,发生率为38.95%。透析前曾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发生率为60.00%(57/95),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发生率为40.00%(38/95)。此两组发生率相比,均为P<0.0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低血压现象主要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人,且与透析前服用降压药物有明显关系。医护人员可针对此结果为患者实施预防与护理。

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护理

低血压在血液透析中较为常见,据报道,20%的患者约会出现低血压。[1]此并发症发展速度较快,常伴随心律不齐等各种症状,直接阻碍血液透析的进行,降低透析的充分度与效果,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对于低血压的预防力度,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是提高血透质量的必要保证。我院此次对60例血透治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发生率与年龄、是否用降压药之间的关系,总结了预防和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回顾性分析研究的60例患者,全部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入我院行血液透析者。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45.17±2.26)岁。其中,23例患高血压肾病,11例患糖尿病肾病,18例患慢性肾炎,8例患多囊肾。所有患者知悉研究内容,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2 方法 回顾性研究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其低血压发生情况,分析低血压的发生与患者年龄、透析前所用将要药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费森尤斯4008S(德国)血液透析仪器实施血液透析,碳酸氢盐透析液钠溶度为135~145mmol/L。患者透析频率为2~3次/周,透析时间为4h/次,透析液流量500ml/min。肝素为0.3~0.5mg/kg普通肝素。血管通路的建立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确定,或为深静脉下留置导管,或为动脉造瘘。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9.0,原始数据转化为数据库文件之后,开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作频数(n)、构成比(%),检验行x2值法检验;计量资料描述作均数±标准差(±s),检验行t值法检验。P<0.05是所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年龄 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共出现95次低血压现象。60例患者95次低血压中,年龄大于65岁者发生率为61.05%(58/95),年龄不足65岁者发生率为38.95%(37/95)。两组发生率相比,年龄大于65岁者发生率高于不足65岁者,x2值=9.28,P<0.05。

2.2 降压药物 60例患者95次低血压现象中,57次(60.00%)发生于透析前曾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38次(40.00%)发生于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此两组数据相比,x2值=7.60,P<0.05,服用降压药物者明显高于未服药者。

3 讨论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血透中发生的低血压由多种因素引起,对患者危害较大,但此症状可以通过早期预防与有效护理,实现有效控制。[3]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做好预防与护理工作。我院此次选择60例行血透治疗的患者,统计其发生的低血压现象,共计95次,多数患者有反复低血压的问题。研究者对低血压者的年龄与透析前用药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相较于不足65岁者更易出现低血压,透析前用降压药者比不用者更易出现高血压,且P<0.05,证实这一比较具有统计价值。

针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我院研究者总结了预防血透中低血压的几点措施,即:①认真做好透析准备工作,在开始透析之前,对管道、穿刺针等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查看是否有裂缝、脱落问题。若存在此类问题,及时对相关配件进行更换,以减少设备问题引发的失血性低血压发生率。②透析开始前,认真准确地对患者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严格地将每小时超滤量控制在患者体质量1%以内。透析开始超过2h后,不再为患者提供饮食,以避免胃肠血管扩张。③透析开始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状态,若有大量汗出、心悸抽筋、呼吸困难、频打哈欠、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检查血压是否正常。若有低血压征兆出现,立即帮助患者低头,根据具体情况调低其血流量,降低超滤速度,并适当静滴葡萄糖或者盐水,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或强心剂。若依旧无法改善,则停止透析。

在护理方面,针对年龄、服用降压药与低血压之间的关系,开展优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透析开始前,加大对于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的掌握度,使患者意识到低血压的危害,主动进行自我护理。例如:向患者告知遵照医嘱进食,以及主动预防低血压的必要性,提高医护配合水平。提高患者对控制透析前饮水量的认识,提醒患者主动控制饮水,确保透析期间的水分增加量控制为体重5%左右。②相关因素干预:透析开始前,再次翻阅患者的基本资料,若透析对象为65岁以上患者,且透析前曾用降压药,则在透析过程中动态监视患者血压变化,并在出现低血压征象时,及时对其加以应对。正常状态下,应当在透析开始后,以每30分钟一次的频率,为患者测量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③针对性护理:对特殊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例如:患者容易在进食后发生低血压,则将进食时间控制在透析开始前,并叮嘱其放缓进食速度,减少进食量。患者若为过敏体质,则为其选用生物相容性较高的透析膜,并且在开始透析之前,以2500ml 的0.9%氯化钠彻底清洗透析仪器,提高透析中的生物相容性。若患者反复多次出现低血压,须强化监测临床表现,并缩短血压检测的时间间隔,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对血液透析模式加以更改,同时适当调节钠用量。若患者为经期血量过多者,则在避免血管通路发生凝血现象的基础上,适当将肝素的用量调低,或者换成低分子的肝素,以减少抗凝治疗引发的低血压发生率。

总之,低血压对于血透治疗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征象,争取掌握更多低血压发生前的征兆与有效应对低血压的措施,以便于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轻低血压对患者的危害,确保患者血透治疗全面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阜南县人民医院)

[1]周巧玲,杨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J]. 吉林医学,2014,26:5964.

[2]张金宁.探析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8:213.

[3]徐金荣.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5:5315-5316.

猜你喜欢
岁者血透低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