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及护理进展

2016-03-28 07:12江茜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病死率进展学者

●江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及护理进展

●江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与病死率的特点。本文介绍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及护理进展,旨在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诊治与护理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护理进展

引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作为急诊科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等特点,据统计,ARDS病死率在56%左右。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ARDS的发病成因,其与肺内、肺外等致病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虽然控制了病死率,但临床诊治与护理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本文对ARDS的诊治与护理展开了综述,具体报道如下。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概况

1.1 临床诊断

20 世纪中叶,国外学者提出了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adults,与A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20世纪中后期,我国学者提出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此疾病可见于成年人与儿童,因此,大部分学者均认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DRS发病与感染、休克、用药及有毒气体等有关,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及血气异常等为主,但各指标均缺少特异性,增加了诊断难度。20世纪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了以下诊断标准:一是伴有ARDS高危因素,具体为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如:感染、肺挫伤、氧中毒、重症胰腺炎等;二是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三是动脉血样分压/吸入氧分数值≤200;四是经胸部X线检查为双肺浸润阴影;五是无左心功能衰竭。

近几年,国外学者对比了常规胸片与肺部CT检查的效果,其结果为肺部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关学者探讨了肺活检诊断的价值,其结果为患者经肺活检,耐受率与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明确病因基础上,给予了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

1.2 临床治疗1.2.1用药治疗经研究可知,ARDS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因此,治疗时,应注重控制原发病,尽量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的出现。常见的药物疗法如下:

第一种,药物辅助通气,当前,国内外学者以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血管扩张剂与肺泡表面活性剂,如:PGE1,其结果为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满意率均相对较高,未见不良反应。国外学者经研究证实,吸入NO后,改善了肺血管,同时治疗后,肺动脉氧饱和度与肺动脉高压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国内学者[1]以ARDS为研究对象,给予了iNO治疗,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

第二种,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此类药物的应用存在较大争议,经学者研究显示,ARDS患者经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避免了肺纤维化,但其仅对休克引起的ARDS效果显著。有关学者提出,糖皮质激素未能达到治愈目标,同时,因其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增加了重症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临床上应合理、谨慎用药。

1.2.2 机械通气

当前,约80%ARDS患者选用机械通气治疗,传统疗法采用大潮气量,即:10~15ml/kg,通气频率具有常规性、呼吸比拥有生理性,治疗目标为:吸氧浓度在0.6以下,氧分压超过60mmHg,但未到70mmHg。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合的治疗方案,经实践[2]提出了肺保护通气策略,与常规通气相比,改进通气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满意率均相对较高,差异显著。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通气辅助措施日渐丰富与多样,如:气管内吹气技术、部分液体通气等,经研究显示,辅助通气组的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传统通气组,差异显著。通过国内学者研究可知,机械通气中应用先进技术后,弥补了常规通气的不足,扩展了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满足了重症患者的需求。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第一点,体位指导。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取仰卧位,其不仅可减轻肺部压迫,还可减少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如:血流动力学与血气指标等。与其他体位相比,仰卧位护理效果显著,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但根据调查可知,仍可见导管移位、脱出与扭曲等问题,因此,护理实践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导管情况,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第二点,病情观察。经研究[3]可知,ARDS高危时间段为发病后24~48h,为了降低患者病死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呼吸、心率、体温、尿量、意识等,并保持其水电解质均衡,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第三点,机械通气护理。ARDS经机械通气治疗,极易出现VAP等并发症,其不仅增加了护理与治疗难度,还加重了患者身心负担,因此,临床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如:饮食指导、口腔护理、病房管理、呼吸道护理及导管护理等,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与整洁的住院环境,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此增强其抵抗力与免疫力,同时护理操作时,因保持轻柔、快速、敏捷,尽量减少患者不适感[4]。

3 总结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及时诊治,改善了其预后,同时经针对性护理后,巩固了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但日后,有关学者及临床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新型的诊治与护理方法。

(作者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1]周国峰,朱艳梅,宋桂芝.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1(06):1747-1749.

[2]赵静月,蒋芳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2,S3(05):283-287.

[3]李峥,梁耀元,黄克刚.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4(03):181-183.

[4]莫乐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0(07):48-49.

猜你喜欢
病死率进展学者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学者介绍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