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3-28 07:12王晓凤翟旭杰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凝全麻患肢

●王晓凤 翟旭杰

18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晓凤 翟旭杰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科共收治1754例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其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8例,对18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15例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全麻甲状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至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血栓的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全麻手术后,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心身痛苦,严重者可致肺动脉栓塞(PE)而危机生命。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甲状腺科共实施全麻甲状腺手术1754例,其中18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有效地预防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8例,男2例,女16例,年龄39~58岁,平均年龄45岁,体重60kg~75kg,平均体重63kg; 既往病史:脂肪肝合并肝囊肿8例、心肌劳损5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1.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每天用卷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2.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主要部位是腹股沟、股三角、腘窝、及腓肠肌,即静脉走行区。3.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生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患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发绀,可发生水疱,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大多超过39 ℃,常常出现肢体静脉性坏疽及休克,成为股青肿。

1.1 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诉、临床表现特点、体征等。明确的手术史,术后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走行区压痛阳性,下地困难或直立后疼痛加剧,伴不同程度的发热等。彩超检查可以确诊。

1.2 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形成的原因为: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液淤滞和血管壁损伤三种因素[2]。(1)血液高凝状态:①肥胖、吸烟 、既往血拴形成病史、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本研究发现18例出现 DVT 的患者均患有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②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本组病例13例是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可被视为存在高凝状态[4]。肿瘤细胞对凝血过程的直接或间接激活造成血液高凝状态;(2)静脉血液淤滞:①手术长时间制动,造成下肢静脉梗阻。②手术后体质虚弱,很少下床活动,以卧床为主,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导致血流滞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3)血管壁损伤:①手术可以使血管壁损伤,血小板便粘附血管壁上发生凝聚,同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凝聚血小板,促使血栓形成。②此外,肿瘤细胞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1.3 治疗方法

18例患者均采用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热敷、卧床休息等综合治疗。即低分子肝素钠5000u, 皮下注射尿激酶静点;3~4周1个疗程。这些药物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治疗期间定期检查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以此调节溶栓、抗凝药物的剂量。

2 结果

18例经1个疗程后治愈,2例转院治疗后失访,所有患者治疗3天后下肢肿胀出现不同程度减轻,皮色恢复正常。彩超提示:血栓部分再通,血栓之间见线状血流信号。本组病人无肺栓塞发生及死亡。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与患者接触和交谈解除其心理障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我们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从而使护理工作更有效。(2)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信赖,带给患者心理安慰,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多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向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5]。

3.2 急性期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1—2周 ,患肢宜高出心脏平面 20-30cm,膝关节稍屈曲,以免压迫月国窝部,还可缓解胀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床上活动动作过大和用力排便,并禁止按摩患肢,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说服患者戒烟,进食低脂高纤维素的饮食,预防便秘。(2)注意患肢体温、脉搏及皮肤温度变化。开始下床活动时 ,需穿合适的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适当地压迫浅静脉,能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用硫酸镁局部温湿敷 ,以利于止血和促进炎症消散。做好足部护理,尤其是避免患肢和足部受压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对有溃疡的患者及时给予换药。

3.3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肺栓塞的发生,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 ,应立即将患者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以及剧裂翻身,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并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肢皮温、动脉搏动,定期用皮尺测量下肢周径,做到与以前记录和健肢周径相比,以判断肢体有无进行性肿胀,并有利于判断治疗疗效。

3.4 饮食护理

实践和临床经验证明,血粘度高的患者最易导致血栓形成[5]。因此,饮食以低脂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及纤维素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对酒有嗜好者,可建议饮低度适量酒,使其发挥去散血小板聚集作用。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且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性 ,因此做好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对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积极妥善做好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通过18例手术患者的治疗 ,我们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护理常规,经护士细致的一线观察,及时的信息反馈,使医生对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给予及时治疗,医护紧密配合,从而使患者治疗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 孙振关 ,刁爱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6例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5)

[2] 李彬,王月清,赵晖.泌尿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防治.实用医药杂志,2007,24(1):49

翟旭杰

猜你喜欢
高凝全麻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