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分析

2016-03-28 07:12刘建生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多发性腺瘤乳房

●刘建生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分析

●刘建生

目的:探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有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瘢痕评分、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疗效较好。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治疗效果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是育龄妇女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发病部位主要在乳腺小叶中,且为混合性肿瘤。本文中对收治的96例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患有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96例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后均符合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气管内插管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选择切口的位置,然后根据患者肿瘤的形状、大小采用正确的常规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缝合、包扎,并将切除的肿块进行冰冻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患者的切口均呈现弧形,沿乳腺下缘切开皮肤及下层组织至深筋膜,将患者的乳房后间隙充分显露出来,进行顿性分离,目的是整体翻起乳腺组织。沿着患者的乳房后间隙入路,做彩超检查,将乳房后方位置的组织切开,确定肿块的位置,并将周围的组织分离,将肿块完全切除。如果患者的肿块位置较多,可在乳腺后方反复切口,并将切除的肿块冰冻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在进行完全止血、缝合采用的是美容可吸收线,在体内放负压引流管,将乳腺的外形适当调整,然后进行包扎。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并进行一次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瘢痕评分、乳房的外形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详细记录数据。

1.4 评价指标

术后切口瘢痕评分采取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越明显。术后乳房的外形满意度采用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治疗效果的评价,治愈:患者的肿块完全切除,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的肿块切除率在70%以上,偶尔疼痛;无效:患者的肿块切除率在50%以下,临床症状没有改变。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记录的数据,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t检验,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38例,好转的有8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有24例,好转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79.17%,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其他观察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8.3±4.1)min,术后切口瘢痕评分为(4.1±1.3)分,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为(8.2±2.1)分,没有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9.8±5.6)min,术后切口瘢痕评分为(7.6±2.4)分,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为(3.8±2.7)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为青春期后的女性。临床研究发现,引起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发病的原因和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有关[1]。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手术治疗,但是常规手术治疗后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创伤较小,切口不明显,术后恢复较好,因此,本文中对该方法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进行了研究[2]。研究结果表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人数为38例,总有效率为95.83%,而对照组治愈的患者有24例,总有效率为79.17%,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说明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的瘢痕评分,术后患者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说明该方法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切口瘢痕的以及乳房外形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提高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降低术后乳房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大邑县妇幼保健院)

[1]李浩.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31-31.

[2]甘瑞华.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1(29):73-75.

猜你喜欢
多发性腺瘤乳房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长着乳房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