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改善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中的运用

2016-03-28 07:12措姆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
关键词:脑梗塞乙组甲组

●措姆

综合护理在改善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中的运用

●措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脑梗塞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中的运用。方法 针对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甲组,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另38例实施综合护理的脑梗塞患者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乙组患者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均优于甲组患者,且差异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脑梗塞;综合护理;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现阶段,脑梗塞在我国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患者年龄向年轻化趋势发展,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病者由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且并发症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临床实践表明,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甲组,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另38例实施综合护理的脑梗塞患者为乙组。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明确患有脑梗塞,患者无精神系统疾病,不存在认知障碍,可参与本次研究。甲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8.4±2.5)岁,其中顶叶梗塞7例、基底节区梗塞17例、额叶梗塞14例;乙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7.8±2.6)岁,其中顶叶梗塞6例、基底节区梗塞16例、额叶梗塞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方法

(1)基础护理:针对乙组脑梗塞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定期打扫病房,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并保持温度、湿度和光线适宜;对于生活难以自理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入厕,重点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或跌倒事件;加强患者药物服用管理,每日定时提醒患者用药,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另外,在日常基础护理中,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应尽量完成。

(2)心理护理:大多数脑梗塞患者都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这对患者身体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因此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则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让患者能够以积极、正面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3)饮食护理:脑梗塞患者多为老年群体,他们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疾病,且受疾病影响难免会出现食欲下降问题,另外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过度忌嘴而造成膳食营养摄入不均匀。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嘱患者多食用蔬菜和新鲜蔬菜,避免摄入过量脂肪和热量。在膳食搭配上遵循营养、均衡原则,以此来帮助患者免疫功能提高。

(4)康复训练:结合脑梗塞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于卧床患者可以指导他们在床上做一些轻度关节运动,幅度由小到大,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对患肢进行按摩,这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帮助痉挛肌肉放松,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针对脑梗存在偏袒患者应重点进行对抗肌痉挛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借助台阶训练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扶着栏杆训练患者步行等。

1.3 评定标准

借助SF-36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饮食情况、身体功能、日常起居、运动锻炼和社交功能五方面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倾向,低于40分为正常,分值越高则患者焦虑或抑郁倾向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甲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为分别(40.1±2.6)、(41.3±2.5),乙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依次为(29.4±3.0)、(30.1±2.7),乙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优于甲组,且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甲组患者护理后饮食情况、身体功能、日常起居、运动锻炼和社交功能各项评分总分为(78.2±4.1),乙组护理后总评分为(92.4±2.8),乙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梗塞属于临床脑血管系统常见病,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供血不足造成患者脑组织和神经细胞出现部分坏死,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程长、恢复慢。由于该病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心理状况和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除了要积极治疗之外,还要加强患者综合护理[2]。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四点:一是护理宗旨为帮助患者稳定病情,促进患者生理和身体功能恢复;二是在护理中必须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避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三是在护理中要重点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由于脑梗患者长期卧床,很容易出现压疮、褥疮、感染等问题,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全身清洁,特别是生殖系统卫生;四是除了综合护理外,还应加强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肢体按摩,让患者能够早日重回社会,正常生活。总之,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还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西藏山南市藏医院)

[1]李静雅.对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82-83.

[2]张文辉.康复期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4):7077-7078.

猜你喜欢
脑梗塞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