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更精彩——人美版一年级上学期《花点心》教学与反思

2016-03-28 17:38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
成才 2016年10期
关键词:彩泥海星小手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 徐 佳

试一试更精彩——人美版一年级上学期《花点心》教学与反思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 徐佳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的青睐,特别是泥工课。低段孩子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泥工课中泥塑技法的学习必不可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直接一个技法一个技法的灌输,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技法能够学会,也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做出作品。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做出的作品也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能就会被磨灭。

案例描述

今天一年级的《花点心》一课,关于技法的学习方式,课前我思索了很久,琢磨了很多不同的方案,设想了各种不同方案下课堂中会出现的状况。最终,我决定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孩子---让他们先探究基本技法,充分自主探究和自主尝试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来做老师。

走进教室,看着50多个稚气未脱的小毛头,似乎还沉浸在课间的愉悦游戏中,他们叽叽喳喳准备工具的时候,我多少还是有点担心:让他们自己先做,方法能够探索出来吗?能保证每个人都掌握技法吗?课堂会不会一团糟,无法进行下去?……但是铃声的响起,意味着时间不允许我再多想,那就试试吧,相信孩子,也许会有奇迹。

游戏,对低段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很快就沉浸在我创设的情景——“懒洋洋的点心店招聘巧手点心师傅”中,被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中外花点心视频和图片深深吸引,仿佛自己真的进入了香美的点心店,都瞪大眼睛,垂涎欲滴,连连发出惊呼喝彩声。

当孩子们听说要被选为点心师傅,必须要经过一次次的闯关游戏,挑战一个个困难——在规定时间内,自主探究花点心的制作方法时,显得兴奋不已,同时眼睛里也闪现一丝不知所措。

我给孩子们出示了学路建议:在小组内观察、讨论、研究桌上的花点心(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制作了一个花点心成品),看看这些点心里有哪些基本形状,自主探究这些基本形状该怎么制作(可以拆解);再看课本上同学还用了哪些方法;5分钟之后每个小组推荐同学展示自己发现的、探索出来的制作方法。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在组长的组织下,纷纷行动起来了,看着每一个小组时而安静、时而热闹;看着每一张小脸,有的面红耳赤、有的静思沉吟;看着各色彩泥在孩子们白嫩的小手与桌面之间翻飞,变长、边扁、扁圆、变成花、变成叶……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慢慢放下来。

5分钟之后,各组都有举起小手的孩子了。雯雯第一个上台了,她自信大方地说:“我们看了老师制作的花蛋糕,发现上面长长的巧克力棒是这样用两只手掌相对搓出来的……”她边说边示范给伙伴们看,只见她把一团红色的橡皮泥在两只手掌中间来回搓动,几秒钟之后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面条……

天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送给我们组的是一碗汤圆,可是里面只有一颗,我们又这样团出来了很多圆圆的汤圆,你们看。”说着把自己做的汤圆举起来了……

坐在第6组后排的涛涛急不可耐,把右手举得高高的,左手举着一片叶子形状的彩泥,当我的眼睛一看向他,他立刻飞奔到讲台上,拿着“绿叶”大声对大伙说:“你们看,我做出了和老师一样叶子形状的饼干。”我说“你的手真巧,可以给我们示范一下,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他说:“我先拿出一块绿色的彩泥,揉成一个圆球,再放在桌面上压成扁扁的一片,最后用铅笔画出一片这样的叶子形状,再把多余的彩泥拿走,就可以了。”我摸着她的头说:“你表达得真清楚,小手特别能干。”“孩子们,你们也用他的方法试试看,压出一片漂亮的叶子吧。”孩子们马上低头尝试起来,不一会,样式各异的树叶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上了,虽然有的显得很朴拙,但是那一份份积极与专注感动了我……

这个时候只见小米粒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你做的这颗小海星面包太好看了,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我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问题一出,教室里安静了2秒钟。“我会做”,一个文静的声音从教室旁边传出来,只见琪琪举起了她的小手,我朝她点点头,她自豪地走到前面来说:“我刚才看到这个海星,也试着做了几次才做好。要先团成一个球,然后压扁,再用手指头捏出一个一个的小角角。”我把她抱在怀里,说:“你很会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真好!”

“小米粒,你看明白了吗?孩子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海星制作大赛,1分钟之内,看谁的海星圆润又饱满。”孩子们接到号令,又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会儿后,海星大聚会,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海星扁扁的,没有别人的圆润,捏出来的小角无法成形状,就小声的向旁边的同伴请教:为什么你的那么好看?同伴说:因为你把小圆球压的太扁了……我鼓励他俩带上各自的作品,上前来把刚才的对话在其他伙伴面前重演了一遍,其他有同样困惑的孩子都受到了启发。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我看在眼里,喜从心出。“孩子们,瞧,我的大拇指在向你们点头微笑,你们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灵巧的小手还会变魔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你们太棒了!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

小小手儿真灵巧,拿出彩泥变魔法。

来回绕圈揉揉揉,揉出汤圆圆溜溜(揉)

一前一后搓搓搓,搓出面条长又长(搓)

手掌相对压压压,压出大饼香又甜(压)

拇指食指捏捏捏,捏出羊角真好玩(捏)

于是我带着他们念儿歌巩固技法,教室内其乐融融。

“小老师”们自信地教,其他小学生们认真地学,时间在这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过得飞快,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我为自己今天的决策感到欣喜,为孩子们今天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而感动。我不由得想起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的确,学生需要的是机会,大胆地给予他们机会吧,相信他们会回报你无比的惊喜与幸福!

教学反思

人的主动发展需要个性自由,而个性自由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呵护,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释放和展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是具有能动性的。他会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本能地判断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符合的就接受,不符合的就产生心理抗拒。

因此在教育培养上,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大胆放手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欣赏,初步了解点心文化,自主探究学习搓、揉、压、捏等基本的泥塑技法,我尝试用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点心,逐步发展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抓住低段孩子游戏性、直观性的特点,游戏串课,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卡通明星——“懒洋洋”选“巧手点心师傅”的情节为主线,贯穿整堂教学的始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融入情景,融入角色,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权,在学生通过观察、分解、研究教师给他们提供的“花点心”成品时,自主探究揉、搓、压、捏等泥工技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练习和巩固技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改变长期以来的“接受教育、被动教育”,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探究的、交流的过程,大大提高美术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学会学习;使整个“教室”俨然一间花点心艺术的制作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人文性、视觉性兼具的生活环境中感受艺术之美。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彩泥海星小手
彩泥大变身
神奇的海星
追梦小海星
海星
大手牵小手
捏彩泥
创意彩泥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海星有血吗?
大手牵小手 快乐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