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行”的文化内涵及英译之探析

2016-03-28 23:15李文斌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五行译法音译

辛 闻,李文斌

(中国矿业大学1.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9;2.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中国“五行”的文化内涵及英译之探析

辛 闻1,李文斌2

(中国矿业大学1.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9;2.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五行”学说具有浓厚的“国学”特色,堪称中国古代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潮,被人们普遍运用,弘扬“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探讨“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及英译,旨在强调以翻译为载体传播“国学”的重要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奉献绵薄之力。

“五行”;文化内涵;英译

“五行”学说具有浓厚的“国学”特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世界观。探讨“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及英译,对于弘扬“国学”、传承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从中医到占卜,从人体结构到宗教祭祀活动,从自然科学领域到社会政治活动,“五行”学说无所不及,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有关“五行”学说的来源众说纷纭,《国语》《左传》《尚书》《孙子》等都有所记载[1]。“五行”最初被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元素,很多古代的思想家也使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世界万物的本源问题。“五行”的核心为万物相生相克并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其主要观点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五行”元素之间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维系着整体的平衡及内部之间的相对稳定。同时,“五行”各元素间也是一种循环关系,任意两行间都是一个复杂的生克乘侮的阶段过程。

战国末年,“五行”理论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框架而正式形成,汉代儒学家董仲舒将阴阳五行思想导入了神学,渗透到了社会政治及法律中。根据“五行”学说,衍生的天子感应说、天子名堂说、三纲五常等为人们提供了道德标准,五行与五伦的配合也成为封建道德理念的神圣与天的依托的重要体现。“五行”也被应用于预测气象变化,来说明天象气候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作为中医的理论支柱,“五行”原理用于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应用于养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甚至“五行”还被用来推算人的命运及命理。可见,“五行”学说的合理因素对中国古代天文、医学、命理学、伦理学乃至社会科学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及英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2 “五行”英译的比较分析

“五行”传统的英译方法有多种,其中,“the five elements”使用最多,这种译法起源于古希腊的“四元说”。古希腊“四元说”认为世界由四种基本物质组成,用“four elements“来表示,和我国的“五行”学说有些相似,所以很多学者译为“the fiveelements”。但是根据“五行”的文化内涵来看,“五行”并不仅仅指水、金、木、火、土的物质形态,“the five elements”这种译法明显忽略了“行”的运动变化特性,很多专家会认为它于义不足。

“the five phases”的译法也被很多译者广泛应用。对比“elements”,“phase”的确能够诠释“行”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涵义,但该词特指循环周期中的某一阶段,而通过“五行”学说的内涵来看,“五行”元素之间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各元素之间是一种循环关系,任意两行间都是一个复杂的生克乘侮的阶段过程,所以“the five phases”的译法也是无法体现“五行”文化精髓的。

此外,像“the five principles,the five movements,the five steps,the five stages”这几种译法也有译者使用。很明显,“the five movements,the five steps,the five stages”距离原义相差较远,无法表达“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而“the five principles”中的“principle”,在《朗文当代英语辞典》中可以释为“宇宙自然的运行法则“,从表面来看,此种释意与“五行”的涵义有些接近,但从“五行”的深刻内涵来分析,“principle”指的是运行法则,而法则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却没有得到体现,因而,此种译法也是经不住推敲斟酌的。

一些译文选择了解释性的译法,如,“the activities of the five principles;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ir motion;interactions of the five elements”等[2]。这三种译法从文字来看都可体现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的特征,但“activities”和“motion”只能说明“五行”不是静止的,是运动变化的,却无法体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而“interactions”相比较“activities”和“motion”而言可以传达五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比较贴切,但诠释文化负载词使用解释性翻译无疑会令目的语读者感觉有些繁琐,无法表达“五行”学说的文化特色,因此,此种译法也不够理想。

学者欧阳利锋通过请教外籍专家,将“五行”译为了“the five agents”[3]。此种译法的依据可追溯于《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the five agents”的词条及韦氏词典中有关“agents”的义项。根据《大英百科全书》所提供的释义来看,“the five agents-in Chinese philosophy,the five elements of water,fire,wood,mental and earth,conceived as active powers,or forces,operating in a world of change”,其中“the five agents”与中国哲学中的 “五行”的确对应;从韦氏词典所提供的义项来看,“agents”是指能够执行某种行动的人或产生某种结果的物质、元素,或者产生一定作用的某种力量。结合这两个释义来看,“the five agents”的译法既能反映“五行”元素的物质属性,又能反映“五行”之间运动变化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将“五行”译为“the five agents”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当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感受,我们不得不思考将会有多少目的语读者关注这些工具书中近百万词条中的一个与中国哲学相关的词条,很明显此种译法并不够直观,也不便于理解,甚至可能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一些困惑。

对于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词的英译,许多专家都主张用音译法,如“太极、阴、阳”通常译为“Taiji,Yin,Yang”。“五行”的英译使用音译法也深受学者彭景华的认可。他认为,“由于‘五行’之类的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因此,不妨采用音译”[4]。无疑用音译法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很好方式,但不加注释地简单音译,这种译法也很容易让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只是方便了译者却没有考虑目的语读者之嫌。因此,对文化限定词的翻译简单轻言音译也不合适。

可见,“五行”在思想上隐晦难辨,表现在术语上往往显而不露,使得英译版本参差不齐。因此,“五行”的英译还需统筹全局,仅从某一角度思考还是不够的。在归纳梳理了“五行”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了几种英译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五行”的英译直译难度较大,音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比较理想的译法,而当“五行”仅作为物质名词时,意译即可。当术语具有抽象概念时,应采取意译或音意结合的方式。由于“五行”存在同义术语、一词多义现象,在语境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时,需要灵活使用意译,适当增译或加补注,帮助读者理解术语隐藏的文化信息,也可诠释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3 结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将一些文化负载沉重的基本概念翻译成英文并非易事,需要译者从宏观语境出发,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的文化内涵,摆脱字面句式的束缚,透过表层结构,探究深层的实质含义,保留源语的原质性,探索这些文化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科学性、文化性、民族性以及可译性。只有如此,才能明辨是非,把握主旨,从实而译。

[1]江灏,钱宗武.尚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2]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欧阳利峰.浅谈“五行生克”的源流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2):4-7.

[4]彭景华.浅论中医“五行”的英语翻译[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6).

责任编辑 刘志明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Wuxing”

XIN Wen1,LI Wenbin2
(1.Xuhai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9; 2.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As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the theory of Chinese“Wuxing”has a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Chinese culture”and is widely used by peopl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the tra 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Wux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Wuxing”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y the virtue of C-E translation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Wuxing”,cultural connotation,C-E translation

H315.9

A

1674-5787(2016)06-0081-03

10.13887/j.cnki.jccee.2016(6).23

2016-11-01

辛闻(1983—),女,汉族,辽宁盘锦人,硕士,中国矿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法;李文斌(1980—),男,汉族,山西平遥人,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五行译法音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民间女红艺术与太极阴阳哲学初探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