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2016-03-28 23:32吴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吴国军

(丽水学院 工程与设计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吴国军

(丽水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近年来,国家放开大学录取门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找不到工作,形成了严重的就业压力,政府在促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不过,尽管如此,我国的创业环境还是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正常需求;而且没有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的创业意识,加之目前在创业方面教学体系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们缺乏创业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当塑造创业环境氛围,完善创业指导系统,壮大师资力量,带动发展一批实践型的学生创业团队,再建设基地进行项目孵化,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培育路径

国家积极展开创新创业发展部署,明确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是创新创业最强劲的一股力量.在国家的号召下,各大高校都积极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了学校的必修课范畴中来,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创业专业性知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的实践,希望将国家打造成一个具备持续创新力的国家.这也有利于国家通过教育改革,来培养大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再通过实践型创业来带动就业,尽可能为每年的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必要性

1.1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们,在多彩的时代下,每个人都敢于释放个性,敢于追求自我,敢于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懈地努力,然而对一切新鲜的事务也更加的渴望,不满足于现有的东西,希望通过每个人自身的发展,挑起创新事业的大梁,走在创新创业道路的前面.对于就业来说,他们更加希望拥有自己自由的选择权,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更希望能够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真本事,在工作岗位或者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的价值.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的培养,主要在于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培养其具有创新创造力的观念.所以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提供必要帮助.在真实的创业实践中,大学生们也是从自己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且擅长的项目,通过自己拥有的独特的创新力去突破自己,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2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创新就意味着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代国与国之间主要拼的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的国力,也就是拼的创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养成大家重视创新力的意识,着重培养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思维与能力,以此为以后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了加快国家在创新建设道路上的步伐,目前各高校的第一任务就是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课程和实践相结合,共同加入到常规学科教育体系中去,从而有效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

1.3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全面放开,每年的招生录取规模也在陆续攀升,因此,大学毕业生人数也是节节高升,一直在急速增加.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07万人,没过两年就超过了200万,到2005年达到了338万.2007年直接增长到了495万人,到2009年,居然一度增加到611万人.尽快毕业生人数的增速不断加快,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的增长,所以现在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就待业在家,数量也一直在增多.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2001~2007年这八年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左右,本科毕业生待业在家的数量也从2001年的34万增加到了2007年的144万人,之后两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就业压力也更加明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想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引导和支持,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实践的大军中.国家通过教育变革,支持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再通过社会对创业的保障支持,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实践性的创业,这样一来,还可以在创业事业中带动更多毕业生就业,从而缓解了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状

2.1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我国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其实已经开始了近二十年,早在1997年,清华大学就开始了创业大赛,就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复旦大学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武汉大学开始了创新、创造、创业的素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将创业课程加入到教学体系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直接给创业的学生提供注册和资金支持等帮助.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九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等,这足以说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到由国家引导的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2006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着重强调的内容.在2008年,国家又新增了三十个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4月,国家下发了相关文件,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实施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国家的响应下,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尝试,并辅以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目前国内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模式,分别为学科导向性、实践导向型和综合导向型三种模式.

2.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创业实践尝试,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校中,也将创新创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2.1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改善.虽然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的进行创新创业的普及宣传,但是目前力量还很薄弱,并没有形成一股真正的力量,也缺少积极的氛围.加之社会本身的现实性,并没有给大学生创业提供真正的便利,大学生在创业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没有资金资源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家还没有相关的能够实施的政策.

2.2.2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目前在各高校中关于创新创业的讲座非常之多,却在相关课程上面投入不足,学生缺乏创新创业专业性的培训.而且课程的理论知识并未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计划,没有体现出实质性作用.

2.2.3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在许多高校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更偏向于高学历或者是科研能力等,并没有真正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历练过,所以在讲课时就没有切身的感受,那么在讲创新创业时,知识点就显得太片面化,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2.4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4.1随着对创新创业的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名人创业讲座走进高校,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仅仅是吸收了一点关于这方面的表面知识,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去.

2.2.4.2尽管全社会都在宣传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在社会中真正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取经验的机会还是寥寥无几,各单位之间并没有协商一致,形成合力.

2.2.4.3目前很多高校都自己成立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区和创业种子基金,但是毕竟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太多,学校的资源又非常受限,所以从根本上不能真正帮助到所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

3.1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在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积极的氛围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的摸索中披荆斩棘,同时也能够促进大家在创业中更加勇敢地坚持.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营造出这样的校园文化:

3.1.1首先可以通过学校现有的线上线下的媒体资源对国家积极倡导的一些政策支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然后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支持,在从想法到实践的过程中,多引入一些能够切实帮助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企业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1.2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创业大学生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互换,这样有利于大家想法的创新和知识面的开阔,同时更能够激发创业大学生不断创新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动活动,让真实的企业成为创业大学生们学习的土壤,可以当面的向企业家和企业中有能力的管理者学习,达到真正让学生想法和行动统一,能力能够支撑住想法,这样参与进来的创业大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积极性.

3.1.3虽然现在创新创业如浪潮般涌来,但是人们并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高校缺乏系统的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也没有一系列成功的例子帮助高校进行分析.所以目前应该从高校本身着手,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真实的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在学分和时间管理上面都实行弹性制度,合格的项目创业学生可以享受学分的优惠政策,学生可以将时间进行拆分,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不断进行社会实践,为真实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同时各高校应设定一定比例的奖学金,让一些在各个领域各个不同性质的竞赛中表现优异取得一定成绩的、进行科研创新发明的、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并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只要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努力,那么都有机会获得此项奖励,从而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3.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3.2.1目前国内这一体系并不完善,可以从国外的一些成功例子中去学习经验,制定出一套实用型的教材.

3.2.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我们要结合一个创新创业人才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将其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到一起,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弹性的时间管理建立健全的学分管理制度,从必修课到选修课,都应该增设创新创业的课程,并设置相当的比重,从而建立好这一教育体系.可以通过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真实的企业管理方法,同时对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对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从不同专业展开,设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那么在对本专业进行实践活动时,也就可以对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设定的课程也应该结合学校各专业现有的课程,把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切入进去,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再根据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的特点,找出自己的特色,与各专业课程完美结合,打造一套独具特色的的创新创业课程.

3.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意识,强大的教师队伍可以培养出极具创新力的人才,很多学生能否在学习实践中取得较高的成果,都与教师的水平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壮大高校的师资队伍:3.3.1注重对创业实干型教师的培养,可以让其接受更专业的培训,可以在学校半工半职,进入到相应的一些行业去进行创新创业的学习实践.

3.3.2在学校组织每一期的创新创业交流会,一方面通过引入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由教师们根据一些创新主题自由性的交流,最后可以将得出的好的意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3.3.3除了本校专职教师外,可以外聘一些优秀企业家、投资家等一线的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讲授知识和指导实践工作.

3.4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活动的环节

3.4.1通过让学生们参加不同的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激发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

3.4.2让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深入到各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等,还可以深入到社会底层去探索和发现.

3.5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各大高校根据国家政策积极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不过在实际运作中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可以通过政府连接各大企事业单位,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一些帮助和支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达到想要的目标:

3.5.1强化国家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各级部门应该将政策的各方面严格落实下去,帮助创业大学生能够更轻松简便的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3.5.2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特点,为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3.5.3在创业种子资金和互联网技术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可以通过多方合作,由政府担保,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有需要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支持.

3.5.4可以通过政企校三方合作,将有潜力的项目进行孵化,尽可能将创新成果进行转化.

参考文献:

〔1〕余长春,黄蕾,钟梅.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理论及实证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90-95.

〔2〕黄燕飞.国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128-132.

〔3〕李长庚,刘雄飞,李晓春.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S1).

〔4〕于亚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法[J].高教学刊,2015(22):10-11.

〔5〕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6〕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20日

中图分类号:G40-01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226-0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