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计生干部眼中的“二孩”

2016-03-28 02:22雅雅
当代人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孩婆媳计生

雅雅

2016年,“二孩”全面放开。我们居委会日常计生工作,还是办理生育证,填写准备生育的夫妇孕前优生体检表,以及为新生儿、新婚夫妇、现孕的妇女情况进行微机录入等。偶尔,也来一两个咨询者,大都是婆婆或者妈妈帮孩子打听二孩生育政策,2015年办理二胎生育证的不足十对。

情形与“双独”夫妇二孩政策实行大不相同,那时候,居委会的门都关不住。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居委会咨询,“单独”夫妻能不能生二孩?啥时候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等等。我们耐心地解释,当时的二孩政策主要面向孩子有残疾,或者夫妻一方有残疾,以及离异再婚的夫妻。咨询的人较多,真正能办理二胎生育证的较少。

作为一名基层计生干部,我觉得,随着国家对民生的关注,一些惠民政策逐步在施行,“单独”夫妇可以生育二孩了,那么,二孩全面放开是迟早的事。没想到,来得这样快。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消息一发布,居委会倒清闲下来。同事们叽叽喳喳,关于要不要二孩有三种不同的意见,60后等着抱孙子,自己要不了二孩了。三十多岁的犹豫,一个孩子带着都吃力,再养一个吃不消,这是从精力方面考虑的。还有,也基本是大家的共识,养大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啊。

院子里法国梧桐的叶子由绿变黄,办理生育证的人像树上的叶子,并不见多。以前办理一胎证,需要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必须要户口首页)、结婚证、医院出具的早孕诊断证明,还有双方单位的婚育状况证明。没有单位的,需要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开具,很繁复,外地户口的还要回原籍开具。现在吹来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春风,办理生育证也简单了很多,只要带上身份证、结婚证,双方在一个生育申请表上签字即可。

小区里有一对婆媳闹矛盾,婆婆找我们诉苦。这位大姐我们很熟,以前天天在居委会泡着,打听怎么样才能合法生二孩,知道她家不符合生育二孩条件,整天磨着让照顾。天长日久,我们对政策的把握感动了她,她成了我们辖区的计生小组长,帮着做计生宣传工作。大姐爱孩子,丈夫是独苗,眼下只有一个三岁的孙女,她做梦都想有个孙子。眼看着可以合法地生孙子了,儿媳妇却不同意,称工作太忙,没时间没精力带孩子。大姐一口应承下来她一手带大,儿媳妇还是摇头。平时和睦的婆媳俩为此闹起了别扭,大姐委屈得很,还没说话,眼泪就流出来,倒像个旧社会受气的小媳妇。一边擦泪,一边为自己分辩:“你们说,我图啥?还不是为了他们有儿有女?……国家都鼓励生二孩了,自己却不生。能累成什么样?过去哪家没有个五六个孩子,那时候还缺吃少喝的呢。”我答应大姐调解一下她们婆媳间的矛盾。

走进小区,五六个小企鹅似的宝贝在路边玩耍,我们和看孩子的大姐们聊起二孩的话题。马大姐快人快语,这政策早来十几年,我非生两个不可。我笑着问她:“不嫌累?”她哈哈大笑:“多双筷子的事!一个孩子惯坏了,不如孩子多好养活。”她一边说,一边颠颠地跟在孙女身后跑,边跑边向我们挥手,走远了还传过来一句话:“再过两年我就左手领孙女,右手领孙子了,呵呵呵呵……”

小区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在随着音乐做操。我站在阳光中,也跟着马大姐和孩子们幸福着,眼前仿佛来了一群穿着鹅黄色衣服的幼儿,他们拍着手在叫——我们是新来的二孩……

我想,三十年前的计生政策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当时国家号召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是有道理的。

经过几代人的付出,人口质量得到了提升,但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养老等问题又浮出了水面。国家人口数量得到适量控制,经过全面调研,适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适逢其时。

回去的路上,几个孩子穿着红红绿绿的羽绒服在小区里玩耍,阳光温暖和煦……

编辑:刘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孩婆媳计生
“活动随手拍”
数字
浅析家庭伦理剧矛盾冲突点的嬗变
濮阳县开展计生家庭精准扶贫摸底工作
商城县计生协召开业务工作培训会
河口区新户镇:开通“手持计生通”提升服务效率
合理调解婆媳矛盾 聪明男人有妙招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