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

2016-03-28 21:08刘凤银
未来英才 2015年3期
关键词:自主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刘凤银

摘要:作为当代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不断的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感投入,促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学习,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参与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

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能够最有效地接收信息,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数学操作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故事演说等,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兴趣。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与应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长久的创新兴趣。

二、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就会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由于学生的本身素质和能力有所差异,所以预习应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为益。教师可以将学生几人为一组,每一个小组中好、中、差学生结合,选一个较好的学生为组长,专门分配预习任务,制定预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完成较好的要帮助较差的学生,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经过预习一环节,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学习新课就如鱼得水,非常轻松了,有疑问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提出得到解决。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新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平等和自由交给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了,学生和教师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还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此,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让他们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学习了“银行的利率”“打折销售”相关内容时,可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银行了解利率,去超市、商店打听打折的情况,详细了解利率、折扣等内容,并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讨论,使每名学生都能分享到来自其他同学的观点与认识。因此,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

五、组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学生遇到困惑或者困难的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最终将问题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只有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够感悟数学思想,收获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只有学生自主的参与训练,才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加强合作与更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课标》也指出学生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应通过优化师生、生生互动的组合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向交流。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交流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伴侣,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与伙伴商量、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加深、完善或纠正自己的认识,这样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辨清事物的真伪,认清事物的本质。在交流与合作这种形式中,既使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又使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作为当代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不断的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感投入,促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学习,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