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

2016-03-29 11:36江俊海周丽丹
现代医院 2016年12期
关键词:指体断指危象

江俊海 李 雄 周丽丹

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

江俊海 李 雄 周丽丹

目的观察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52指)末节断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治疗;观察组同时行单侧指动脉结扎。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一周观察患者指端温度、颜色、饱满度及毛细血管反应,判断再植成活、坏死、危象情况。随访6~12个月观察再植指体外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植成活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72.0%,血管危象发生率与植体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成活指体两点分辨觉、DIPJ活动度、等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可获得理想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

单侧指动脉结扎;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临床疗效

手指伤残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劳动能力与正常生活,临床主要通过早期再植手术进行治疗。随着我国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提升。血管接通是断指成功再植的关键,但末节断指伤势严重者,其伤指无适宜吻合静脉,再植成活率并不理想[1]。本文将我院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52指)末节断指患者,断指类型均为指动脉弓以远离断或远指间关节至指动脉弓处离断。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14例16指,女7例9指;年龄22~48岁,平均(35.0±5.2)岁。观察组男13例18指,女8例9指;年龄21~52岁,平均(36.5±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治疗;观察组同时行单侧指动脉结扎。具体方法为:麻醉生效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双氧水冲常规清创消毒。拔除指甲,以克氏针固定后,缝合指体末节离断满足肌腱缝合条件的肌腱[2]。借助显微镜确定两侧指动脉,结合血管受损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吻合血管。激光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监测再植指体有血液回流后对照组常规缝合,观察组则以无菌辅料覆盖伤口,于近断端1~2cm处,取手指内侧或外侧作纵行切口,分离皮下组织,结扎单侧指动脉后常规缝合伤口,以无菌敷料包扎伤口[3]。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加强临床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一周观察患者指端温度、皮肤颜色、指腹饱满度及毛细血管反应,判断再植成活、坏死、危象情况。随访6~12个月检测再植指体指甲长度、两点分辨觉(2-PD)、感觉级别和指关节活动度(DIPJ)[4]。

1.4 评价标准

植体成活:指端皮肤、甲床红润,指腹饱满富有弹性。温度与健指差异<2℃。植体坏死:植体皮肤、甲床颜色苍白,指腹张力低,温度与健指差异>3℃。血管危象:植指浅灰色,有花斑状瘀血,轻压呈苍白色,毛细血管床提示缺乏动脉血灌注。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坏死率对比

两组患者组间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坏死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坏死率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创口愈合时间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 指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创口愈合时间(d)25 59.0±4.7 15.7±2.9 8.6±2.4观察组 27 42.7±5.5 11.3±2.6 6.5±1.2 t11.444 5.769 4.037 P对照组<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植体再植指体指甲长度、2-PD、感觉测定及DIPJ活动度与对照组相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指数 指甲长度(mm) 2-PD(mm) 感觉(级) DAPJ活动度(°)18 11.2±0.9 7.4±0.6 2.4±0.3 45.0±3.0观察组 25 15.9±4.2 4.9±0.8 3.6±0.4 58.0±5.0 t4.656 11.173 10.727 9.813 P对照组<0.05<0.05<0.05<0.05

3 讨论

针对末节手指离断,再植手术主要按照末节手指静脉分布解剖学规律,通过吻合静脉重建生理性静脉回流。然而,再植断指无吻合静脉的情况并不少见,主要与手指末端血管生理结构变异、甲根部完全离断,外伤性离断合并多血管损伤有关。此类伤者手指再植极易坏死,临床治疗颇为棘手[5]。目前已证实局部皮下肝素注射、静脉移植、放血疗法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均能有效提高再植成活率,根据上述方法治疗原理,可初步认为解除回流障碍,交通吻合指动脉末端毛细血管、动静脉间或交通吻合指神经血管支、静脉与淋巴管间,使再植断指重新形成回流是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治疗的相关机制[6]。

有研究通过吻合动脉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再植成活率较为理想,但术后静脉危象发生率高,需加强护理,密切检测再植指体血运,联合指端小切口放血,给予保温、疼痛、预防并发症等临床干预[7]。有学者通过对比动脉远近端吻合和远端指固有动脉与近端静脉吻合治疗无静脉吻合末节断指最终发现,动静脉吻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再植存活率高达91.4%[8]。崔红旺等[9]经研究发现,指掌侧静脉吻合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过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25指再植存活,成活指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温度、功能等恢复良好;失败2指均为离断指体软组织严重挫伤,有感染显像,动脉吻合条件差;另有2指术后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与放血治疗后均成活。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再植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与植体坏死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优势更明显,且远期再植指体外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更佳。故证实,单侧指动脉结扎在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再植存活率,促进受损指体尽早康复,该研究结论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吻合[10]。

综上所述,单侧指动脉结扎治疗无吻合静脉断指再植效果理想,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1]江起庭,王 钰,杨丽娜,等.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30(2):93-95.

[2]吴伟炽,黄 东,黄国英,等.指骨扩髓在无静脉可吻合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2):199-200.

[3]陈红英,章 芬,王文杰,等.断指再植术后小切口放血治疗卡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828.

[4]宋艳丽,郭俐宏,陈德森,等.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成活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2-1494.

[5]王文胜,王 利,李文庆,等.84例断指再植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8):1066-1068.

[6]魏有红.断指再植患者康复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140-141.

[7]隋永强,张晓雷,孙世胜,等.静脉动脉化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5,26(3):173-175.

[8]林大木,吴志鹏,褚庭纲,等.碾转撕脱性断指再植的临床及治疗特点[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4):379-380.

[9]崔红旺,李中锋,张全英,等.指掌侧静脉吻合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90-391.

[10]黄永军,邹小艳,刘晓春,等.拇、手指再造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成因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2):3-4.

R658.1

:A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6.12.006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项目(编号:201505143001081)

江俊海 李 雄 周丽丹: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121

猜你喜欢
指体断指危象
带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体创面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性指体短缩*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甲床放血在条件不良指尖再植中的应用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疼痛控制在吸烟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中的应用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微型静脉皮瓣在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