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辣椒漂浮育苗存在问题分析

2016-03-29 09:48范高领牟玉梅周光萍詹永发
中国瓜菜 2016年9期
关键词:徒长营养液贵州省

范高领,牟玉梅,周光萍,詹永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 贵阳 550006)

贵州省辣椒栽培有400多年的历史,2014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近30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以上,辣椒产业成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育苗技术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发展为一项专门的产业。漂浮育苗是将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基质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放入聚苯乙烯育苗盘作为种子和植株的载体,再将育苗盘放入育苗设施内的营养液水池中进行漂浮式育苗的一种育苗方式。漂浮育苗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巴西、日本等国,最先在烟草育苗中利用。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武汉、长沙等烟草主产区开始引用。漂浮育苗与常规育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彻底摆脱了土壤的限制,减轻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操作简单,成本低,育苗环境易于人为控制,育苗效率高;育成的苗能够达到苗匀、苗齐、苗壮的壮苗标准;所育苗根系发达,移栽缓苗期短,成活率高。贵州省辣椒漂浮育苗开始于2006年,由贵州省辣椒研究所遵义基地首次在辣椒育苗中应用。2008年,在遵义市辣椒各主产区顺利推广,此后逐渐推向贵州全省[1]。2011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667 hm2,椒农育苗采用率达到了98%以上,基本取代了传统育苗方式。但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现将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1 存在问题

1.1 育苗设施建造存在的问题

育苗棚选址没有充分考虑到光照、温度、水分、风向及周边环境的因素。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节约土地,有些选址为贴近公路、养殖场、房前屋后、低洼田头等易对辣椒育苗造成影响的场所。育苗设施的朝向不一,根据实地地形和空间,不重视建造标准,个别农户随意建造,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 育苗前期低温寡照的问题

由于贵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贵阳、遵义等地,在2月上旬的育苗前期,椒苗生长正处于出苗期或2叶1心期,此时往往是低温、寡照、多雨等气候条件[2],温度一般在3℃左右,极端温度约在-2℃,光照较弱,以阴天或小雨见常,约持续1个月时间,这些气候条件给育苗造成不利的影响。

1.3 育苗池滋生蓝绿藻的问题

在辣椒的育苗池中,育苗盘的基质表面存在滋生蓝绿藻的现象。藻类的出现,导致水体严重变质,对育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营养液制备存在的问题

在生产中,营养液的配比没有严格按照育苗的标准执行,有个别农户存在凭感觉和粗略估算进行配制,烧苗和肥效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肥料配制中,对肥料种类和营养作用不清楚,造成肥料资源的流失与浪费。营养液在池中混合的时候,搅拌不够充分[3],造成局部浓度较高或偏低现象。

1.5 椒苗生长不一致的问题

在育苗棚内,播种期相同的同一个两侧的椒苗,一边生长较快,一边生长较慢,在株高上存在明显的高度差;在同一个漂盘中,椒苗个体之间存在大小不一的现象。

1.6 根系生长较弱的问题

椒苗的根系之间存在生长较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效根根数较少,根系细弱长如线,一、二级侧根发生量较少等。

1.7 椒苗徒长的问题

在育苗过程中,徒长严重的椒苗,相邻两叶节间长度达到6 cm及以上,造成椒苗叶片大而薄、茎秆脆弱、纤细、抗性和韧性较差、栽插后成活率低、缓苗时间较长。

1.8 病虫害发生的问题

在育苗前期易发生猝倒病、灰霉病等,中后期易发生灰霉病、立枯病、病毒病、蚜虫、红蜘蛛等。

2 解决策略

2.1 解决育苗设施建造问题的策略

应严格执行辣椒漂浮育苗技术规程中的设施建造标准,设施选址应在地势平坦、水位低、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无遮挡、场地开阔易操作、交通便利、取水用电方便、远离公路和养殖场、未种植过茄科作物和瓜类蔬菜的地块。如果选址避不开山坳,应选择在山坳的南面或东南面为宜,同时应避开风口。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议使用竹木结构的中拱棚或镀锌管中拱棚较好。

2.2 解决育苗前期低温寡照的策略

在育苗棚建造的时候,严格执行建造标准,在育苗棚的四周开挖防寒沟,使育苗棚有一个合理的保温比。夜间温度较低时,在棚内搭建二道膜,以增加保温效果。同时,可以给予人工加温和补光。煤炉加温时,烟气要完全排出棚外。补光可采用日光灯进行,悬挂不宜太低,以免烤苗。育苗池水位不宜较高,以5 cm左右为宜,以便提高升温速度。

2.3 控制育苗池滋生蓝绿藻的策略

在育苗中要严格消毒,旧育苗盘消毒要彻底,可以采用1%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在营养液中添加50~100 mg·L-1的硫酸铜,不仅可以抑制蓝绿藻的发生,也可以起到抑制无效根的生成,提高椒苗素质。育苗盘和育苗池设置要配套,减少营养液在空气中和阳光下暴露,同时加大通风量,降低室内的温湿度,创造抑制藻类滋生的环境条件。

2.4 解决营养液存在问题的策略

辣椒育苗阶段,应以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以1∶0.5∶0.5为宜。同时,应根据叶色判断所缺肥料种类:如叶色较淡,多数是缺氮肥;叶片和茎发紫红色,除了幼苗本身的特征外,多数缺磷肥;幼叶皱缩凸凹不平,大多是钾肥过量导致的缺硼。一旦发现缺肥现象,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补肥。育苗池肥料的使用浓度,2叶1心前期浓度控制在50 mg·L-1,中期浓度为100~200 mg·L-1,后期可以增加到 200~300 mg·L-1。营养液入池时,可以使用笤帚轻轻来回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5 解决椒苗生长不一致的策略

棚内两侧椒苗生长不一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倒盘的措施,既每隔一段时间两侧的苗盘进行换位。同一个漂盘存在大小苗现象,是由于种子质量和播种深度引起的。播种前应严格选种,剔除瘪粒和残粒,选择健壮、饱满一致的种子播种。播种时,保证播种深度一致,约0.8 cm为宜。

2.6 解决根系生长较弱的策略

“水生芽、旱长根”,根系生长较弱与水分有关。由于棚内湿度较大,育苗基质的保肥保水能力较强,减弱了根系向下生长的向肥向水的性能,致使根系在漂盘表面生长,根系的向下生长变弱。因此,在育苗中要注意通风排湿,降低棚内的含水量,尤其是中后期,以浅水或见干见湿为宜,促进根系的向下生长,减少无效根的生成。

2.7 解决椒苗徒长的措施

针对椒苗徒长的现象,在育苗前期要加强通风降温,即使是低温多雨天气也要进行短时间的通风。在育苗中后期,通风降温结合降湿、控水同时进行,在夜间温度不低于15℃的条件下,可以揭开四面的棚膜进行昼夜大通风。也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多效唑等进行矮化调控。

2.8 防控病虫害的措施

针对生产中的病虫害,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消毒制度,育苗前对漂盘和育苗棚进行严格的消毒。其次,加大通风降温降湿,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一旦发现病虫,按照漂浮育苗技术规程及时用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治愈。移栽前,要对椒苗进行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全面喷洒,严禁椒苗带病虫出棚。

猜你喜欢
徒长营养液贵州省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贵州省种公牛站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豆角徒长原因及解决措施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加温器减轻外周静脉输注高渗营养液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