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春风骀荡的日子
——我的中学、大学生活片段

2016-04-02 00:22王自立
老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瑞金谷雨分校

文 王自立

那些春风骀荡的日子
——我的中学、大学生活片段

文 王自立

逝去的岁月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记忆,而我从不曾将其忘却。因为那里珍藏着自己人生学步最初的收获,有欣喜,有体悟,更有对后人的启示……

我于1956年在南昌市南湖小学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而被保送到省市名校——南昌二中开始中学的六年学业。初中三年,我曾担任过班级里的学习委员、副班长,可以说有了些许“社会工作”的经验。到了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学校团委提名要我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后来很快就在全校学生代表大会上经选举通过。这对于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毛头小伙来说,无疑是挑起了一副不算轻松的担子。但是,“初生牛犊”并无畏难情绪,我学着电影、小说里干部开会的样子,利用课余时间把副主席和学习部、宣传部、文娱部及生活部的部长、副部长们召集起来开会,大家一起讨论一个学期的工作计划,一个部一个学期开展几项活动也就很快敲定落实。学生会还可根据同学自愿的原则每人收取三五分钱会费,一年也就有几百块钱,专人管理,足以保证各项活动的所需经费。那时候,学生会除了进行学习纪律检查、评比外,主要是进行一些有益同学身心的课外活动,比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以及读书主题演讲会等。当年南昌二中最有特色的活动,一是全校分年级举办的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不甘示弱,一连忙上三五天,争着要把最漂亮的设计、最优美的文章展示出来,师生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别具匠心的、浓郁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二是学校广播站招收播音员和记者,因为报名者众多,要经过严格筛选才能确定能否上岗,难怪多年后同学们提起南昌二中的广播站从编辑到播音都说它具有专业水平呢。三是全校师生参加的新年联欢晚会,其中最激动人心的环节是猜经过精心装扮了的新年老人是谁,猜中者将获得新年老人的一份礼物。第一次我们是请受到师生敬重的女校长王赓秀先生扮演新年老人,因为大家对她太熟悉了,不多一会儿就猜了出来。第二次我们另出高招,由学校里的一位从不抛头露面的电工师傅扮演新年老人,这下大家可是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猜出来,闹得整个学校运动场上笑声、欢呼声连成一片。

那个时候中学生学习生活不能说没有一点压力,但是得益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高,学校管理极有章法,宽严得当,张弛有度,学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支配时间的自由。就说我吧,本来我的文理各科成绩在班上都在“第一方阵”,后来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诗文后就有点飘飘然了,特别是到了高二下学期做起了“作家梦”,偷偷地写起电影文学剧本来,这样理科成绩便“一泻千里”,甚至有时还会挂起“红灯”。好在从老师到校长没有人对我有过任何指责,而是一如既往地肯定、鼓励我学好文科知识,也好在当时高考规定报考文科不要考数理化,我才能顺利考入大学中文系。

我在江西大学的一、二年级也先后担任了学生会的文娱部长、秘书长,中学练就的本领又派上了用场。1963年四五月间,系里领导通知我当选为江西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把铜版纸印制而成的“代表当选证书”给了我。自己年少无知并未感到这个“代表”有多光荣,倒是不少老师向我表示祝贺。我先后参加了1963年、1964年、1965年的三次会议(后因“文化大革命”,后续会议就中断了)。第一次去开会,大会工作人员都热情地叫我“王代表”,弄得我这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怪不好意思。我所在的南昌市小组的组长是时任南昌市委副书记、老红军何恒,她见到我总会慈爱地笑笑:“学生娃娃来开会啦!”和我分在一个房间休息的是当时江西拖拉机厂的著名劳动模范赵长生 (后改名为赵志坚,曾任省委常委、南昌市市长),我要叫他“赵劳模”,他直说就叫“赵师傅”吧,他的平易、朴实一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1964年的大会上以三个学生代表的名义作了一次发言,发言的主要内容是汇报当时大学生执行“三大纪律”(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不准不服从国家分配)的情况。我发言后,不知怎的竟然博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也就在1964年的下半年,学校团委的工作人员要我填写一份全国第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的登记表,此事一传开,同学们都以为我要去北京开会见毛主席了。不久,那位团委工作人员告诉我,你有一个叔叔去了台湾,属于有“海外关系”,政审没有通过,只好由另一个同学去参加会议。这个叔叔我并没见过呀,自己除了感到莫名的懊恼外,甚至遇到了个别人的白眼。此时,学校团委书记刘瑜瑗走到我身边,像兄长一样与我谈心:“千万别气馁,继续走好自己的路!”我真心感激这位书记的开导,这件事的阴影很快就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大学生心头随风而去。

1965年年初,江西大学的中文系、政教系搬迁至瑞金,成立以半工半读为办学模式的江西大学瑞金分校。我们也就来到瑞金沙洲坝完成大学学业。我被同学们推选担任了江西大学瑞金分校唯一一届的学生会主席(后因“文化大革命”,分校便于 1966年六七月间迁回南昌总校)。这时的学生会除了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外,还要参与学校的生活管理,从经常向后勤部门提出改进伙食的意见,到组织同学到食堂帮厨,学生会都有人专司其职。记得有一次,当时的省长方志纯到瑞金视察,还专门到学校看望师生。方省长询问同学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吃得饱吗?”同学们都说:“不仅吃得饱,比家里还吃得好。”满头银丝的方省长朗声大笑起来:“这我就放心了。 ”

1965年谷雨时节,时任全国学联主席的伍绍祖陪同两位海地全国学联执委来瑞金分校参观,他们和我们一起座谈,在学生食堂吃晚饭,然后还观看了我们学生会举办的谷雨诗会。诗会开始前由我和一位海地朋友致辞,我主要向外国朋友介绍江西谷雨诗会的由来以及中国谷雨时节播种希望的特有含义。随后的诗会既有同学们的诗歌朗诵,又有歌舞表演,特别是那些自编自创表现劳动场景的舞蹈,使得两位外国朋友高兴得站起来鼓掌。伍绍祖和我们道别时连声称赞瑞金分校的学生会工作很有朝气。

我的中学时代、大学时代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回望那些春风骀荡的日子,我深切感受到在一个人的求学阶段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多一些历练,多一些见识,显得何其难得、何其珍贵!

责编/沐云

猜你喜欢
瑞金谷雨分校
亲亲瑞金
谷雨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곡우 ( 谷雨)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亲亲瑞金
腾飞吧,瑞金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