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合作路 巧降养殖险——以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例

2016-04-02 11:34傅琳琳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殖户生猪成员

■ 文 / 傅琳琳

十年合作路 巧降养殖险——以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例

■ 文 / 傅琳琳

本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1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

生猪养殖业是一种风险极大的农业产业,其最主要的产业特性便是高风险性。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主体,生猪风险特性决定了必须要有中间组织降低风险,但中间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中间商,也可以是合作社,甚至是企业。通过辨析这三类中间组织与养殖主体的关系可以发现,合作社是养殖主体自愿联合的利益共同体,与养殖主体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服务与内部交易的关系,而其他两类中间组织与养殖主体的关系更倾向于基于市场合约的外部交易。

近年来合作社被赋予很大的期许,有学者认为,合作社起着帮助农户进入市场、集体议价、节省交易成本、提供加工和销售服务、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提高农民收入等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呈井喷式增长。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从2007年底的2.64万家上涨到了2015年底的153.1万家,而在这些合作社中,畜牧业合作社所占比例达29.7%,而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占据了很大一块份额,但是这种基于中国制度特性发展起来的合作社,在实际中的作用发挥却饱受质疑。因此,本文以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十年发展为例,分析合作社如何帮助养殖户降低风险。

一、生猪产业风险解析

作为高风险产业,生猪产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五大风险上。

第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价格波动而导致生猪生产主体的收益受损。生猪市场风险通常还被表述为价格风险,是生猪业必然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少养殖主体由于其不可控性较强,将其视为首要风险。各类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国生猪价格蛛网紊乱现象非常明显,并存在价格波动性周期,而降低市场风险则成为养殖主体考量的重要问题。

第二,资本风险。生猪有7个到8个月养殖周期,此期间需持续喂食。对于养殖户来说,购买饲料的资金投入是不间断的,且只有猪出栏后才能回收;受到“猪周期”的影响,养殖户还要在长期亏损状态下不间断地投入资金,且由于养殖主体缺乏有效抵押及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交易成本高,使养殖主体极易受到信贷约束,获取外部融资非常困难。因此,生猪养殖业如何开展内部融资亟待解决。

第三,疫病风险。疫病风险一直是生猪养殖的最大克星,如2006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造成2007年和2008年猪价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关系着猪肉质量安全、人类生命健康。当然,随着疫苗、兽药以及防疫体系的进步,这一风险正逐步降低,但疫病仍是养殖主体重点防御的对象。

第四,政策风险。在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深刻。政府在生猪调控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以增收为中心还是以安全为中心,或是以产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对于生猪养殖产业的政策导向,往往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的形成,并对养殖主体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可以说,政策风险直接加大了养殖主体的市场风险、环境风险。

第五,环境风险。环境污染是生猪业难以避免的一种负外部性,因此是一个需要消除和控制的对象。而环境风险本身往往与政策风险交叉,如2013年起,浙江省针对水质恶化问题,提出了“五水共治”方针,将畜禽生产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大量关停养殖场。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最优发展,降低环境风险是养殖主体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二、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的降险手段

(一)合作社简介与发展阶段

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是在广德县生猪养殖协会的基础上,在县内几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倡导下,联合县内生猪养猪大户共50户,于2006年9月注册成立广德县生猪产销合作社有限公司,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更名登记为广德县生猪产销合作社,2010年,合作社正式变更为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

从2007年到2016年,合作社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7年至2009年),合作社主要开展对养殖户的基础性服务;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2010年至2012年),合作社开始拓展服务内容,服务更为深入与系统;第三阶段为壮大阶段(2013年至2016年),合作社实力壮大,开始兴办实体经济,走企业化运作。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宣城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宣城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等。目前,合作社拥有成员302户,基本涵盖了全县80%生猪养殖户并辐射了周边县市,成员股金580万元。2015年,合作社出栏生猪35多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成员每头猪售价高于本地20元—40元,户均增收2万元—3万元。

(二)合作社助力养殖户降低风险手段

为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合作社试点开展了“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内容就是合作社和成员签订合同、合作养猪,合作社利用成员现有的猪场让成员饲养,在苗猪、饲料、药品、技术服务、销售环节上由合作社全程提供支持,养殖资金的80%由合作社投入,然后风险和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这种模式能给成员带来比较稳定的利润,有效降低了成员的市场、资金、疫病等养殖风险。同时,合作社也能有一定的利润,真正实现双方共赢。

除了试点开展的养殖模式,对于大部分其他普通成员,合作社的降险手段如下:

统一收购生猪,注册产品商标,降低市场风险。一是统一收购、销售成员的农产品。合作社统一销售成员养殖的生猪,并以高于本地价格统一销售到江、浙、沪等地。2010年合作社加大市场开拓,又与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签订了猪产品入场交易协议,合作社生猪产品直供上海,成员每头猪售价高于本地20元—40元。二是注册“广合”牌商标,提升产品品牌。2011年被宣城市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宣城市知名商标”;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合作社产品还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设立互助资金,统一采购原料,降低资金风险。一是设立互助资金,降低融资费用,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问题。2008年,合作社根据不同成员生产季节差,为解决成员内部资金调节,讨论制定了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制度,规定成员可以将自己闲散的资金存入合作社,需要用钱的时候也可以在合作社借钱,存借过程中都按规定计算利息,这样为成员在资金调配上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2008年下半年,在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基础上,县农行支持合作社开展“合作社+农户”的循环小额农户贷款,当年投放资金500万元壮大合作社资金互助规模,由合作社借贷给成员,全部实现了按期回收。由于合作社建立了严格的借贷制度,加上成员的诚实守信,2011年和2012年农行逐年加大了对合作社的资金投放规模,2013年农行全年向合作社投放资金2500万元,5年多累计发放贷款8500多万元,合作社每个成员都多次与合作社发生资金存借关系,资金互助功能在合作社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二是统一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养殖户资金压力。合作社成立了“采购委员会”,制定了《物资采购程序》,实行透明采购,为成员提供各种廉价生产物资。合作社还与山东六和集团联合成立了饲料厂,直接为成员生产饲料,由于合作社集中采购原料,降低了原料价格和采购费用,成员每出栏一头生猪为其节省成本20元,仅此一项每年为成员增收500余万元。

建立标准基地,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降低疫病风险。一是统一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合作社根据成员养殖规模、管理及规范化水平等方面内容评选建设了9个“合作社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进行授牌,并规定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可优先享受国家给予合作社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二是统一开发,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为了加快合作社生猪品种改良和优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合作社先后到美国、四川等地引进新美系杜洛克、美系长白等品种公母猪,推进品种改良,并建成了100头规模的美系种公猪站,从品种上减少生猪疫病;合作社还在成员养殖场中开展了发酵床冬季保暖设施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养殖环境。三是统一制定并组织成员实施产品质量标准,向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首先,建立成员培训制度,邀请生猪养殖专家为成员开展养殖技术防疫、保健、治疗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合作社整体养殖水平,几年来合作社已累计开展培训30余期,培训成员达6000人次;其次,免费为成员订购生猪养殖技术专刊,发放给成员;再次,建立“畜牧协同管理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在成员养殖场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畜牧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合作社所辖范围的养殖场户进行养殖标准的统一设定,生产资料的统购分销,养殖过程的准时服务和违反标准的及时监管,合作社对成员养殖过程的全程监控,构建了生猪产品质量的溯源体系。

规范组织机构,聘请专职经理人,建立财务制度,降低政策风险。合作社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制定了《安徽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监事长等合作社组织机构,聘请了专职总经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全面管理合作社经营服务,合作社下设技术服务部、产品销售部、药品经营部和饲料厂四部门。同时,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首先,合作社配备专业的会计任职,有主办会计和出纳会计;其次,合作社每年在年初召开理监事会议,规划制定全年利润及费用预算,在成员大会予以通过后,根据预算完成情况来考核员工;再次,年末财务要聘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作社监事会成员共同对本年度财务进行审计,根据完成情况来制定分红方案,然后在成员大会上报告;第四,合作社按照章程规定全年经营总利润提取20%作为“三金”,剩余部分80%按成员交易量分配,20%按股金分配。

集中污染处理,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环境风险。合作社正在建设宣城市唯一一家畜禽死体无害化处理中心,把全县的病死猪(禽)集中统一高压湿化处理,减少病死畜禽导致的细菌传播人类和环境污染,湿化后的产物油脂可提炼生物柴油,残渣可做成肉骨粉等有机肥料回归土壤,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循环经济,创造新的价值。合作社下一步将利用资源化试点项目来解决全县所有养殖户的废弃物污染问题,其核心就是利用畜禽粪便、废植物(锯末、稻壳等),加上一种高科技菌种等原料混合,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从而彻底解决畜禽粪便带来的污染,有效保障养猪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三、广合合作社降险模式的相关启示

安徽广德广合生猪产销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社特别是生猪合作社如何降低农户风险提供了经验借鉴。

首先,市场风险是影响养殖户积极性的最大因素,最大程度地影响着养殖户收入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风险,合作社通过签订合约,高于本地价统一收购生猪,注册产品品牌等方式降低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将这一风险转嫁给合作社。由于猪价的不稳定性,在猪价低迷时,这一方式就需要合作社有长期承担亏损的能力与准备。

其次,活体养殖的一大特点便是资金投入大回笼慢,规模越大其资金投入越大。在资金风险上,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实行资金互助,获取贷款资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资金压力。同时,通过统一采购饲料、兽药,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目前来说,合作社的资金互助还依托外部融资,但外部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亟需通过内部融资解决这一难题,而统一采购生产物资的方式的实践性与可复制性较强。

再次,作为养殖业的头号杀手,疫病风险一直是养殖业关注的重点。合作社通过统一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统一开发、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统一制定并组织成员实施产品质量标准,向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疫病风险,尤其是“畜牧协同管理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此外,对于养殖业来说,政策风险一直存在且不可规避,而降低其风险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了解法律,守住底线,做好内部规范,预测风险并加以规避;二是关注政策,顺势而为,用好政策红利,沿着政策鼓励的方向发展。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章程建立自己的章程,规范组织机构,聘请专职经理人,建立财务制度,增强了合作社的规范性。而合作社开展的订单农业、产销对接更是政府所期许的方向。

最后,在环境风险上,随着各地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强拆、限养、零排放等政策不断出台,环保风暴袭击了每一位养殖户,风雨飘摇的养猪行业又增加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环保成本。而合作社计划建立畜禽死体无害化处理中心与资源化试点项目来集中解决全县所有养殖户的养殖污染问题,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将专业事交给专业人,让养殖户专心养猪,非常值得鼓励。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养殖户生猪成员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