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2016-04-02 23:57孙欣
文学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高老头人物描写巴尔扎克

孙欣

论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孙欣

巴尔扎克用人物形象作为容器来包容他那高深的思想。他描绘了人物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人物描写精确到即使被拍成电影也不会比小说里描绘得更生动形象。同时巴尔扎克是一个十分称职的雕塑家,他雕刻出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本文主要以高老头为例分析巴尔扎克人物塑造艺术的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结合、虚实结合的辩证方法、丰富的修辞方法、典型人物的个性化。

人物塑造描写虚实比喻对比夸张典型个性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同时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小说家之一。巴尔扎克塑造了一系列文学典型,这些典型贯穿在《人间喜剧》的各个篇章之中。一八八三年夏,早在《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问世之前,巴尔扎克就产生了要把自《舒昂党人》以来的作品连成一套的想法,不久他就同出版商签订了出版十二卷的合同。巴尔扎克受到了但丁的作品《神圣的喜剧》的启示,于是决定把他的作品总集命名为《人间喜剧》,并确定了庞大的创作计划。《高老头》的完成标志着《人间喜剧》人物体系的成熟,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塑造的一系列文学典型成为了他以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源头。所以本文以《高老头》为例来分析巴尔扎克人物塑造艺术的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结合、虚实结合的辩证方法、丰富的修辞方法、典型人物的个性化。

一、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

巴尔扎克相信人物与环境是高度契合的,人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所生存的环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阶级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人物和生活环境之间不会出现不匹配的状况。在巴尔扎克建立的文学世界里,一个高雅优美的贵族小姐不可能生存在一个脏乱的房子里,一个粗鄙丑陋的下人也不能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如巴尔扎克所说:“监狱少不了典狱官,诸位也难以想象有此而无彼。”在巴尔扎克笔下,伏盖公寓肮脏油腻、腐朽潮湿……这与它的主人伏盖太太的形象是高度契合的。伏盖太太是邋遢油腻的,“寡妇出现了,戴着珠罗纱做的睡帽,帽下露出一圈没带好的假发,懒洋洋地趿拉着一双皱皱巴巴的拖鞋……”;她也是凄凉的,精心打扮之后,也只是像“饭铺招牌上的那条时装牛”;她的腐朽势利贯穿了始终,“她目光呆滞,假惺惺的,神态活像个假装生气好漫天要价的老鸨,随时可以准备不择手段以损人利己……”。真是“人如其公寓,公寓亦如其人”。伏盖公寓和伏盖太太更高的契合度在于伏盖太太对伏盖公寓非常满意,连伏盖太太自己都觉得这个环境适合她,因为在伏盖公寓她就是权威,别人要看她的脸色生存,而且她还能靠租赁房间,获得大量的钱财。巴尔扎克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伏盖太太满意伏盖公寓的原因,“这一切都和屋里穷酸而龙蛇混杂的氛围非常合拍,伏盖太太呼吸着这里温热难闻的气味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伏盖太太融入了环境之中,同样地,环境也沾染了伏盖太太的格调和特点,“她毛织的衬裙比外面的罩裙还长……棉絮从裂缝里钻了出来,可以说是客厅、饭厅和花园的缩影,厨房和公寓的住客由此也可见一斑”。巴尔扎克将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结合起来,反映了环境和人物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既给了人物一个环境背景,又通过环境烘托了人物性格。

二、虚实结合的辩证方法

虚实指的是虚写和实写。虚写指的是正面的、直接的叙述或描写事件和人物,而实写则是侧面的、间接的。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时大多使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虚实相生、交相辉映使得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张力十足、个性鲜明。巴尔扎克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了伏脱冷高大的形象和圆滑的处事风格,“……络腮胡子已经染过的伏脱冷属于那种谁看见都会说声‘好家伙!’的那种人,肩宽、背厚、肌肉发达,一双蒲扇大手,指节上长着浓密的火红色长毛。一张过早出现皱纹的脸看起来有点冷酷,但待人接物却又和蔼可亲……他待这位寡妇再好也没有,搂着她的腰喊她妈妈,可惜这样的奉承对方理解得不够!天真的女人以为此事轻而易举,殊不知只有伏脱冷才有那么长的胳臂,楼得住她粗大的腰围。”对于伏脱冷的实写表现了他的高大、健壮,他的壮硕甚至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这使得他的外貌看起来有些冷酷。对伏盖太太的描写是虚写的部分,要搂着她的腰对她献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不过伏脱冷可以做到,这暗示了伏脱冷的圆滑和不择手段。憨实的外表和狡诈的内心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虚一实之间将人物由内而外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此外,《高老头》最大的虚写就是用伏盖公寓暗示了整个社会。伏盖公寓肮脏、破烂、腐朽,生活在里面的人粗俗、势利、落魄,这暗示了巴尔扎克所要反映的十九世纪前期的法国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唯利是图的思想。

三、丰富的修辞手法

《高老头》中的人物是生动立体的,这种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细节描写,另一方面来自于丰富的修辞。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能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在高里奥老头住进伏盖公寓的那天,巴尔扎克把伏盖太太比作一只裹上肥肉在火上烤的鹌鹑,写出了伏盖太太当时的春心萌动和躁动不安,这个幽默诙谐的比喻,讽刺了伏盖太太的谄媚和势利。《高老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都离不开对比,其中包含了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和人物与自己的对比。伏盖太太在面对她的房客们时吝啬而狡猾,她按照房客们每人缴纳的膳食费来给予他们不同的待遇和照顾,其精确程度无异于天文学家,客厅里的壁炉只有在节日时才会生火。而在面对陌生人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时,她完全变了一副面孔,她为伯爵夫人精心料理饭菜,客厅里足足生了六个月的火,并且还送了伯爵夫人价值不菲的帽子。通过对比,突出了伏盖太太性格的丑陋,突出了她的自私、卑鄙、虚伪和庸俗。高老头刚进伏盖公寓时,“他那十八件荷兰细布衬衫,让伏盖太太赞叹不已,尤其因为襟饰的花边上还系着两枚别针,有细链子相连,每一枚上面都镶着一枚大钻石”,“他的头发梳成鸽翅式,综合工科学校的理发师每天早上都来给他的头发扑粉,在他低低的额头上梳成五个尖角……他大把大把地吸鼻烟,似乎烟盒里马库巴总装的满满的”。到了高老头搬进伏盖公寓的第三年底,“带来的行头穿破了,他买十四个苏一尺的棉布来替代原有的鲜美衣服。他的钻石、纯金烟盒、金链和各种首饰一件接一件都不见了。……原来显得心满意足的一张胖脸,如今皱巴巴的,额头上出现了车道沟,颧骨突了出来”。高老头形象的前后对比突出的显示出高老头落魄和悲哀,他被女儿们榨干了钱财,却没有得到女儿们的一丝爱与关怀,他的悲剧不在于由富有变得贫穷,而在于情感上的失望。《高老头》中的对比是能产生震撼读者的效果的,因为人物之间或人物前后时期的差别是巨大的,高老头刚刚还是一个精神饱满的资本家,一瞬间就变成了体态老迈的落魄者,这种变化极大的冲击了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对高老头的悲剧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四、典型人物个性化

巴尔扎克的艺术是一种高浓度的艺术。“一个以消遣为目的的读者也许会感到他的小说累赘不堪,而一个勤于思索的读者却可能发现,对于作品的负荷量来说,甚至有理由称赞他的简洁明快”。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就是“凝练的自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容量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塑造文学典型就是他用来集中大量思想的容器,巴尔扎克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社会上的一大群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无数个拉斯蒂涅式的人,却找不到一个拉斯蒂涅,原因就是巴尔扎克给他笔下的人物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高老头》的主人公并非高老头,而是拉斯蒂涅,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部分。拉斯蒂涅是一个青年野心家的形象,代表了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外省青年。他的个性体现在他由良心未泯到埋葬良心和感情的过程。刚到巴黎时拉斯蒂涅的勤奋给人深刻的印象,在去参加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舞会前,他还暗下决心要熬夜把耽误的功课补回来。主人公以外的其它人物的个性也是极鲜明的,鲍赛昂子爵夫人的高雅端庄;伏脱冷外表随和,实际城府很深,精明干练、足智多谋;伏盖太太的势利、吝啬、贪婪……巴尔扎克塑造的文学典型是个性化的,不是空洞的、泛泛的,读者在理解这些人物的社会意义的同时也会被他们的个性特征所吸引,这正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的迷人之处,兼具社会性和个性。

巴尔扎克是一个十分称职的雕塑家,他雕刻出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其作品完全体现不出口头叙事模糊性的弊端,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是兼具视觉冲击性和思想性的,他描绘了人物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人物描写精确到即使被拍成电影也不会比小说里更生动形象,我们必须承认巴尔扎克是塑造人物的大师。

1.[法]巴尔扎克.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阎嘉.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石麟.试论《高老头》的中心人物[J].枣庄师专学报,1990(1).

4.赵丽萍、魏冬.美好的毁灭与丑恶的滋长——浅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1).

5.杜晓楠.“父爱”的悲剧——关于《高老头》中父爱问题的争议及再认识[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6.朱浩然.“高老头”的父爱今解[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高老头人物描写巴尔扎克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哦,高老头
大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浅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
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巴尔扎克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