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表整理与应用》教学案例

2016-04-02 03:41梁珊珊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口诀卡片长方形

梁珊珊

【教具准备】

口诀卡片、大信封内装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口诀卡片,复习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乘法口诀:看卡片,说口诀。

教师依次出示卡片:2×9 7×3 4×8

学生迅速报出口诀。

教师继续出示积为63、42、18的卡片。

师:(出示卡片18,学生迅速地说出口诀二九18后)不好意思,老师今天有点激动,把卡片拿反了。

【说明:以学生熟悉的口诀卡片引入教学,口诀卡片的出示具有挑战性与层次性。先出示两个乘数,说口诀;再出示积,启发逆向思考;最后利用特别的积“18”和“81”将相关的两句口诀建立起联系。熟悉口诀,并为口诀整理暗示新的角度。】

二、探索口诀表规律,填写口诀表

师:同学们口诀背得很熟练,如果要把积整理到乘法表里,你会吗?

(教师出示待完成的乘法表)

师:这里的3是怎么得到的?6又是怎么得到的?

生:横行和竖列相交的数就是积。

生:一三得3,那么两个3就是6。

(10、21、25、48分别让学生汇报)

师:看来你们已经会填这个表了。可是,现在我们不比谁填得快,填得多,而是要看你是不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1.课件出示教学活动要求。

(1)任选口诀表灰色部分两行来填。

(2)填完后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实物投影,全班分享。

生:我选择第二、三行。第二行从左到右得到的积每次增加2。第三行从左到右积每次增加3。

师:也发现这项的举手。有没有不一样的思考?

生:我选择了第一行和第二行,下面的积比上面的积多一倍,上面的积是下面积的一半。

生:斜着看口诀表也有规律。

……

【说明:先引导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结构,看懂表格的含义。再打破常规,要求学生任选口诀表两行来填写,并观察和概括规律。单纯填表无非是训练计算,本练习则更强调学生的思维,重在帮助学生积累归纳发现的经验,培养概括能力。同时,学生在同桌交流与全班分享中相互启发、相互优化。】

三、数形结合,应用口诀

师:老师这里有个超级大信封,里面藏了个长方形,它是由这样一些小正方形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形)谁来猜猜它一共有多少格?

生:2个、3个、10个、7个、9个、6个……

师:究竟刚才谁猜得对呢?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抽出长方形,露出一行(2格)这是几格?

生:两格。一二得2。

师:刚刚猜的哪些得数是不可能的了?

生:3个、7个、9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每行是两个。

(继续露出三行)

生:6格,二三得6。

师:再露一行。

生:二四得8。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整个长方形可以怎么算呢?

生:肯定是双数,不可能是单数。

生:不知道一共多少格?但可以肯定是2的乘法口诀。

师: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要把它整个抽出来了。请你们告诉我一共多少格?

生:二八16。2×8=16。

师:2是什么意思?8呢?

生:一行2个方格,有8行。

师:看来口诀的作用可真大,这个口诀还能表示怎样的长方形呢?

生:表示8×2=16。

师:这里的8和2又是什么意思?

生:每行8格,有2行。

师:是不是这样?(长方形转动90度)

师:16个小方格,怎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呢?

生:4×4=16。

生:每行4个,有4行,就是一个正方形。

(教师现场演示长方形转换为正方形的过程)

师:积是16既可以画出长方形又可以画出正方形。那用“( )36”你能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师:像16和36口诀里的积可以画出长方形也可以画出正方形。积是63呢?不用画,想一想会是什么样子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生:长方形,每行7个,有9行。

生:长方形,每行9个,有7行。

师:是啊,因为在口诀表里我们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数乘积是63,所以只能画出长方形。口诀表里哪几个积可以帮助我们画正方形呢?

生:1、4、9、16、25、36、49、64、81。

师:它们填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在口诀表的一条对角线上)

【说明:数形结合,将乘法表征与面积表征联系起来。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猜测大信封中长方形所含小正方形格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乘法口诀的几何意义。本环节丰富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口诀,强调了一些特殊数,如平方数等,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等。】

四、感受乘法口诀表中的对称

师:请看口诀表的白色部分,这里有个“6”,哪里还有“6”呢?

师:20呢?10呢?这些数跟哪个数是一样的?

生:口诀表的灰色部分也有6、20、10。

师: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白色部分的积灰色部分也有。

师:是不是这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回家把表格填完整,看一看,想一想。

【说明:通过口诀表中白色和灰色两个部分的对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对称,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给学生课下留有继续探索发现的空间,体会数学学习之趣。】

【课后思考】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是本册乘法学习的主要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发现各种规律,加深口诀记忆。难点是:积累发现规律的经验,培养概括和推理能力。复习不是重复,而是对已学内容的一个重新结构,使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深化、优化和活化。因此,这节复习课我主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整理乘法表,发现、概括计算规律,在对积的多元认识中加深口诀记忆,激活数学思维。

首先,复习单个的口诀,激活原有的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探索乘法表的规律,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两行来填写,学生有预设、有猜想、有验证,侧重的是自主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被动计算的结果;之后展示学生横看、竖看、斜看等多种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进一步熟悉口诀,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其次,是一个数形结合的游戏,学生在式与形的双重表征中感知联系,体会本质。最后,以“对称”为例,预留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新思维倡导教学要以能力为重,表现在本课中,就是把乘法表当作一个载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归纳、概括和交流等过程,目标是形成数学研究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口诀卡片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分类数 不出错
怎样熟记口诀
一张卡片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