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6-04-03 07:32刘晓霞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源性球囊

刘晓霞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CCU,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要点分析

刘晓霞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CCU,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目的 探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合并有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IABP治疗,并且在IABP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中1例患者在术中发生室颤死亡,死亡率为2.86%。患者使用IABP时间37~152 h,平均(94.28±17.64)h,住院时间7~28天,平均(17.56±2.43)天。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应用IABP治疗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塞;心衰;心源性休克;IABP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中应用较广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能够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性变化,从而起到机械辅助循环作用,IABP治疗能够增加患者的主动脉舒张压,降低其心肌耗氧量,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1]。经相关研究发现,对于合并有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采用IABP治疗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本文将综合护理应用其中,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合并有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心电图ST段抬高、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且伴有烦躁、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86±2.79)岁;发病时间1~35 h,平均发病时间(18.37±2.49)h;其中合并左心衰竭18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17例;心肌梗死部位:中前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12例、前壁+下壁梗死9例;危险因素: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高脂血症8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IABP治疗:常规穿刺股动脉,置入7.5 F鞘管,然后沿鞘管送入引导钢丝,沿钢丝送入反搏球囊至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外接反搏仪,按1:1进行反搏,在术后持续静脉注射肝素,直至反搏拔管。

护理:在治疗前告知患者基本操作流程,治疗期间对患者状况进行监测,并进行心电波监测、气囊导管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IABP使用情况和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的死亡率。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其中1例患者在术中发生室颤死亡,死亡率为2.86%。观察所有患者IABP使用情况,IABP持续使用时间为37~152 h,平均(94.28±17.64)h,住院时间7~28天,平均(17.56±2.43)天。

3 讨 论

IABP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治疗原理是通过机械性辅助循环,降低患者主动脉阻抗,增加其主动脉舒张压等,在对合并有心衰、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为肯定的疗效,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气囊破裂、感染和栓塞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本文在合并有心衰、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IABP治疗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其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电波监测。持续对患者的心率和心律进行检测,应用心电图触发模式时,选择心电波稳定的导联为观察导联,确保气囊充气和排气时间准确性;②气囊导管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巡视,防止气囊导管出现移位、脱落、堵塞等现象,对患者的穿刺部位采用敷料粘贴,远端导管用宽胶带固定于患者大腿内侧,避开关节位置,防止患者动作导致导管折叠。嘱咐患者插管一侧保持肢体的平直,搬动患者时仔细检查气囊导管位置,为防止患者出现凝血现象,持续滴注0.01%肝素盐水;③并发症预防。IABP术后,患者常有并发症发生,如穿刺点感染和球囊破裂等,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插管侧肢状况,若出现紫绀、发热、红肿等现象,应考虑到可能出现动脉栓塞,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抗凝治疗[3]。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IABP平均使用时间为(94.28±17.64)h,住院时间为(17.56±2.43)天,其中1例患者在术中死亡,死亡率为2.86%。

综上所述,将综合性护理应用于采取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1] 吴爱梅.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1,22(18):139-140.

[2] 张治平,刘成伟,吴明祥,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心衰竭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1):81-84.

[3] 余天浩,李瑜辉,黄丹华,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长期(≥10 d)应用治疗方面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4):2029-2032.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2.024.01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心源性球囊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