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2016-04-03 01:15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减损粮食局宣传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南京举行

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气温不断升高,与天气相关的灾害也日渐频繁,对农业和粮食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全球人口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6亿。为了满足巨大的粮食需求,必须努力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使农业和粮食具有更强的抗灾力、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2016年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当天,国家粮食局、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全国妇联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联合主办主会场活动。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作了讲话,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徐鸣、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分别致辞,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有关同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出席活动。机关干部、粮油企业职工、院校学生、社区居民代表和部分爱粮节粮先进典型人物代表等600多人参加了活动。其他30个省区市同步举行了宣传活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对好气候变化、不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命题,也是我们必须承担起的历史责任。各方面要携起手来,形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说。他指出,当前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和粮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将导致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粮食生产、收获、储藏、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推动构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保障系统,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据介绍,粮食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最为敏感。当前,在气温增暖和以气温增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自然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每年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500亿公斤。气温每上升1℃,1粮食产量将减少10%。极端气候导致全球小麦平均每10年减产1·9%,玉米减产1·2%。而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未来气温将继续升高2℃或更高,已经持续多年的华北地区干旱问题在未来10年仍不会有缓解迹象,南方雨量丰沛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也日益凸现。到21世纪末,会导致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主要作物产量减少,而预估的粮食需求到2050年则每年将增加10%以上。

据悉,宣传周期间,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为主题,国家粮食局等主办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专家、气象专家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收购政策,讲解粮食种植、收获、储藏科技知识以及节粮减损知识,普及气候对粮食生产、收获、储藏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向农户发放宣传册。组织学生走进种粮大户、农技站、粮库、加工企业、粮油实验室、农业科研院所、气象站等,开展粮食种植、收获、储藏、质检、科研、气象职业体验或举办讲座,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科普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营造“珍爱粮食、从我做起,积极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社区互动交流活动、主题倡议等活动,向公众宣传讲解节粮减损、粮油营养健康,以及气候变化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等科普知识。

猜你喜欢
减损粮食局宣传周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临沭县启动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
江苏省粮食局 多措并举去库存
安徽省粮食局 抓好收购 真情助农
四川省粮食局:念好“六字经” 诵好“十优诀”
广东省粮食局 加强地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交互设计中有关减损理念的延展及探讨
十四部委启动全国节能宣传周